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表里生物的经历:回忆性叙事散文分析

探寻表里生物的经历:回忆性叙事散文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玲琴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作者冯至写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读题质疑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表里的生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了一次“探寻表里的生物”的经历。我们还重点聚焦了“我”探寻表里的生物的过程,知道“我”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探寻表里生物的经历:回忆性叙事散文分析

沈玲琴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作者冯至写的回忆性叙事散文。课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从猜想父亲的表里一定有个生物,到父亲的话证实“我”的猜测,表现出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作者抓住典型的心理、行为和感受,如实写来,将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趣事,读来倍感亲切,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篇课文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作者的观点,明白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能力。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学时要重点抓住课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印证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写“脆”“拦”等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词语。会借助课后习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能结合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与“我”类似的趣事。

3.通过品读思考,交流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表里的生物》。(出示课题)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疑惑?

预设: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呢?作者是怎么找到的呢?

过渡:让我们带着对课题的好奇和思考走进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边读边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联系课题,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出示文中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几个词语。

丑恶 玻璃 清脆 蟋蟀

(1)指名读,正音并强调。

(2)学生齐读。

3.梳理课文内容。

(1)交流圈画出的时间词。

小时候 一天 过了许多天 此后 后来

(2)交流填空内容。

重点交流“‘我’的一次经历”,引导学生抓住时间词、关键词句,联系课题概括。

(3)联系课题并据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回忆了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但父亲的一块怀表打破了“我”的认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了一次“探寻表里的生物”的经历。最后“我”得出了结论: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4)小结:抓住时间这条线索,再联系课题,就能很好地理清课文的脉络;抓住关键的词句,就能快速地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聚焦探寻过程

1.快速浏览课文,继续完成思维导图,并圈画关键词句。

2.交流。

(1)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

猜测: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3)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4)父亲没有回答。

作者自己想象: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3.小结:作者探寻表里生物的经历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索的过程,看似幼稚,其实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思路,基于生活经验,依托各种证据,并大胆展开想象。作者就是通过这样具体的事例,有理有据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4.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我”的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如何来说明的?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

(2)全班交流。(www.xing528.com)

①抓住“我”的生活环境:“我”在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②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观点:前面列举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都是活的生物自己发出声音的,而后面举的“钟楼上的钟和街心的三弦”都是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发声的。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结尾,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

③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作者发现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可是“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一现象让作者产生了疑问:怀表没有生命,怎么能自动发声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者开始了一次“探寻表里的生物”的经历。

四、学法回顾,总结课堂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圈画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并联系课题和思维导图,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聚焦了“我”探寻表里的生物的过程,知道“我”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一探寻经历,去感受人物的形象。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回忆了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但父亲的一块怀表打破了“我”的认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了一次“探寻表里的生物”的经历。最后“我”得出了结论:表里有一个小蝎子。我们还重点聚焦了“我”探寻表里的生物的过程,知道“我”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一探寻经历,去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举例品读,感悟形象

1.明确课文中的两个人物——“我”和父亲。

2.默读课文,找找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全班交流。

(1)关注对话描写。

①“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抓住“我”和父亲的对话以及动作描写,感受“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

②出示“我”和父亲的第二次对话。

抓住三个“为什么”,体会“我”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的,从中感受到“我”是一个好奇心强又爱探究的孩子。

作者的第一个问题是根据自己看到的现象产生的疑惑,后面的两个问题随着父亲的回答而产生。可见“我”是一个爱刨根问底又天真可爱的孩子。

相机板书:好奇心强 刨根问底 天真可爱)

③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2)关注心理描写。

①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抓住“我”的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我”不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还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板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②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两个“越”字写出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且与日俱增。他想动但又不敢动,可见他此时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同学们,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指名交流)

③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这两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表的内部世界充满好奇。在作者眼里,表的内部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他认真地观察着每一个零件,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这是一个善于观察又想象丰富的孩子。(板书:想象丰富)

④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⑤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因为父亲不回答,所以又给了“我”继续猜测的机会,“我”的内心充满疑惑,于是又提出一个奇妙的想法:表里的蝎子与众不同,声音好听。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想象丰富、善于思考的孩子。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我”的心理和情感也在变化。从疑惑到煎熬,从渴求到高兴,从激动到惊吓再到愉快,在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探索,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这些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难忘的趣事,读来倍感亲切有趣。

三、品读结尾,产生共鸣

1.读结尾,说理解。

“这样的话”指的就是“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而“我不知说了多久”是因为以前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而父亲的怀表却能自己发出声音,所以“我”猜测表里有个生物。后来父亲告诉“我”里面是个小蝎子,“我”就信以为真,认为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了,明白其中的原理,也就不再说了。

2.小练笔。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可笑,但却是记忆中的珍宝。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吧,赶紧动笔写一写吧。

(1)学生完成练笔。

(2)全班交流修改。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通过一次“探寻表里的生物”的经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思路清晰,过程完整,层层递进。我们还聚焦人物的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感受到了一个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