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理的诞生:百问之后

真理的诞生:百问之后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论说类的文章。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真理探寻之旅启程,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站,共同聚焦第一个事例,思考:作者是如何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真理的诞生:百问之后

朱晨薇

教材分析

单元围绕“科学精神”主题,“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语文要素,安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关注教材安排的层次性和梯度性,需要循序渐进、读写联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关注表达、启发思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论说类的文章。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借助三个科学发现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教学本课,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借助比较阅读、依托课后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读懂作者是如何有序组织事例证明,并进行迁移仿写,尝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的。

教学目标

1.会写“域”“惯”等生字,会写“真理”“领域”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证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捕捉题眼。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新的课文,指名读课题。

一读,谁能铿锵有力地为我们读一读课题?(读出了真理的力量)

二读,谁能读出课题中的点睛之词?(读出了这个真理的内涵)

2.巧抓题眼,启发思考。

(1)相机圈出课题中的“真理”和“问号”。

(2)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这两个词就好比是黑黑的眼珠,今天我们与它四目相对,会碰撞出怎样的知识火花呢?

预设:

“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

“一百个”是指具体的数量吗?

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

3.关注文体:本课与《为人民服务》有些相似,它们都是论说类的文章。

二、明确观点,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作者论说的观点是什么?试着把关键句画下来。

2.出示词语,指名读。

二字词:领域、建树、石蕊、花圃、凹陷

四字词:司空见惯(结合成语故事帮助理解)、不可思议、无独有偶、见微知著

提示:机械、领域(“械”和“域”的笔顺

小结:根据一定的规律积累新词会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3.作者论说的观点是什么?

第1自然段: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课文第2自然段对这个观点作了阐释。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是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出发,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找到真理。

4.哪几个自然段总结观点?在书本上相应的段落后面进行分段。

三、梳理事例,聚焦细节

1.有了观点,还需要证明观点。作者是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

2.借助表格,梳理事例。(www.xing528.com)

(1)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这几个事例分别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和作者论说的观点有什么关系?借助提示,尝试着完成下表,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

(2)小组交流,分享内容。

(3)作者是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这一思路来写的。

3.聚焦关键,明晰结构。

(1)真理探寻之旅启程,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站,共同聚焦第一个事例,思考:作者是如何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找出关键句,圈出关键词,写写批注。

(2)交流反馈。

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蒿素”,让成千上万的疟疾患者得到救治。她就是医药

①实验室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波义耳发现了这个现象?

②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波义耳会做哪些实验与研究?

③像波义耳这样紧紧抓住问号不放,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真理才有可能诞生!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写波义耳“发现问题——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把这个事例说清楚了,请你在第一个事例中为这三个部分划分层次。

四、小结课堂

其他两位科学家的探索真理的事例又是怎样的呢?这三件具体的事例有什么相同点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一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完成练习,复习导入

为了找到治疗疟疾的药物,她反复实验,并从浩瀚的中医中搜集了大量资料,获得了许多,终于从寻常的黄花蒿中成功出“青杰出的科学家——屠呦呦

出示填空,完成并交流。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完成我们的真理探索之旅。

二、比较阅读,领悟表达

1.出示学习要求: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事例,但仔细阅读后会发现,这三段话有很多的相同点。先默读课文,观察上节课所填写的表格,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派代表回答。

2.学生自主阅读后进行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3.预设一:三个事例的表达顺序很相似,都是“发现问题——反复实验——得出结论”。

预设二:他们都是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真理。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可以概括:见微知著,在三个事例中,微(?)指什么?著(!)指什么?

第一件事例:“微”指的是紫罗兰变色,“著”指的是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二件事例:“微”指的是海岸线互相吻合,“著”指的是整理出“大陆漂移学说”;第三件事例:“微”指的是睡觉时眼珠转动,“著”指的是得到了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板书:见微知著)

预设三:三个科学家在探究的过程中都是经过反复研究、反复实验。

(板书:锲而不舍、追根求源)

4.思考:三个具体事例与作者论述的观点有什么关系?

再读第2自然段,三个事例和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一致的,三个事例都印证了这个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逻辑严密,通过列举和观点联系紧密的事例来说明和印证观点。

5.小结:论说类的课文怎么学?首先,读通课文,找准大意,找准作者论说的观点,可以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来学。其次要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可以将列举事例和论说观点联系起来,发现文章的表达特点。

三、深入研讨,读写联动

1.我们发现,这三个事例,每个事例都写了三个部分,如果我们挑选其中的一个事例来看,那发现问题相当于起因,反复实验相当于经过,得出结论相当于结果。根据我们的经验,记叙文中最详细叙述的是经过,起因和结果都是略写的。对照三个事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2.作者选取这些事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点要说明“真理”与“问号”之间的关系,没有问号就没有真理的诞生,所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写得较详细。

3.回顾论说类文章的格式。先提出观点,再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4.交流指导:借助自己的提纲,将要写的内容说给组内的同伴听,看看观点是否鲜明,事例是否支持观点。

5.全班交流,开始仿写。

四、阅读链接,延伸策略

1.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和同学交流一下。

莱特兄弟因一个飞行玩具而对飞行器大感兴趣,研究发明了飞机;瓦特通过观察正在烧水的水壶,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因一种带齿的野草,发明了锯。

2.生活中寻找真理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探究真理的过程总能给我们以启迪。请你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的?他和课文中的三位科学家有没有相似之处?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