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色的鱼钩》:一个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

《金色的鱼钩》:一个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建秋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金色的鱼钩》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小结: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红军长征途中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金色的鱼钩》。出示图片,同桌讨论:金色的鱼钩的含义是什么?

《金色的鱼钩》:一个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

沈建秋

教材分析

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围绕“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语文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本单元课文时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综合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金色的鱼钩》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同志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又是一篇长文学习提示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和同学交流: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学本课要紧扣“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语文要素,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真切感受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资料导引,奠定理解基础

1.了解故事背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长征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远征,课前同学们都完成了我们的资料搜索单,下面就请同学来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你所了解到的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课文讲述的故事是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课前让学生查阅长征的相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小结: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2.直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红军长征途中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聚焦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故事情节图。

3.试着根据上述故事情节图,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比较阅读:对比《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点?

预设:两篇文章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来表现革命者的崇高品质,但所表现的人物不同。

小结:读这类文章时,我们要把握故事内容,抓住刻画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从而去感受人物形象。

三、品悟细节,体会人物品质

1.聚焦主角,定格画面。

文中哪个人物最令你印象深刻?

预设:老班长

(1)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做简单批注。

(2)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提升感悟。

2.聚焦细节,交流分享。

预设一:外貌描写。

(1)句子一: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①学生自由读这句话,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炊事班长?

②引导学生聚焦“四十岁”“背有点儿驼”与“脸上布满了皱纹”,谈谈自己的感受,初步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句子二: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①学生自由读句子,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②引导学生聚焦“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与“饱满的情绪”这一对比描写,体会老班长不到四十岁,却有老人的外貌特征,谈谈自己的体会。

③联系课前搜索的资料,展开想象:老班长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与艰辛,才使他有如此大的变化?进而感受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从而体会老班长的光辉形象和革命精神。

预设二:神态描写。(www.xing528.com)

(1)句子一: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2)句子二: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学生自由读句子,谈感受。

②引导学生聚焦“收敛了笑容”与“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和“眉头拧成了疙瘩”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对比描写,谈谈自己的体会。

③在朗读指导中,进一步感受老班长各种担心,体会到这是一个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

预设三:动作描写。

(1)句子一: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痩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痩得还厉害呢!

①学生自由读句子,谈感受。

②引导学生聚焦“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谈谈自己的体会。

③结合背景资料,了解红军战士长征过草地时饥饿难耐的情形,进一步感受老班长光辉的人物形象。

(2)句子二: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①引导学生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②在朗读指导中,进一步感受老班长为了完成革命任务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光辉品质。

预设四:语言描写。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有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

(2)谈一谈哪一句语言描写最让你感动。

(3)句子一: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①学生自由读句子,谈感受。

②在朗读指导中感受老班长的精神。

③齐读加深理解。

(4)句子二:“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痩得……”

①学生自由读句子,谈感受。

②在朗读指导中感受老班长在临终之际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深入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

③齐读加深理解。

3.整体回顾,总结形象。

提问:故事读到这儿,我们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四、回扣主题,升华故事情感

1.聚焦主题,引发思考。

(1)思考:文章明明写的是“老班长”,为什么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呢?

(2)引导学生聚焦文章最后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出示图片,同桌讨论:金色的鱼钩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让学生在讨论、比较、补充中不断深化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千万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2.拓展资料,加深理解。

(1)交流: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你想到了长征路上哪些感人的故事?

小结:老班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长征精神。

(2)阅读推荐《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一直鼓励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进一步走进这段光辉的历史岁月。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