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发明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简练,童趣十足,人物对话彰显个性,妙趣横生,将读者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仍然是重点。教学中要注重写法的点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深入学习,进而感受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俗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这是腊八粥由来的一种说法。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说说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二、词语积累,归类识记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粥和喝粥的事。
2.词语积累。
第一组:甜甜的 腻腻的 糊糊涂涂 大碗大碗 大匙大匙
要点:发现这些词的特点,都是叠词,读起来富有节奏感,腊八粥味道甜甜的、腻腻的,烧的时候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吃的时候大碗大碗地装,大匙大匙地朝嘴里塞灌,想象那种狼吞虎咽的样子。
第二组: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
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
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
要点:小孩子、大孩子的叫法还是能理解的,长了白胡子的明明是老人,我们一般称为老爷爷,怎么称老孩子呢?对于腊八粥的喜爱,已经超越了年龄的界限,就算是老爷爷也是像个孩子一样爱吃腊八粥,出示这一组排比句,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三、品读语言,体会表达
1.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细读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完成表格。
2.反馈。
(1)第一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人人都喜欢。
(2)第二句聚焦原料及熬粥的过程,从视觉、嗅觉等角度写出料足、味香,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形象地把腊八粥熬制过程再现在人们的面前,更让人垂涎欲滴。
四、迁移练笔,写法运用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www.xing528.com)
1.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1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板书:等粥、喝粥)
3.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二、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俗语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可是,单看腊八粥在锅中叹气的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课文中的八儿更是“馋”,八儿的“馋”样,在沈从文的笔下是那么可爱。我们细细地去品一品。细读课文,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八儿的“馋”?圈画出来,写上批注。
1.批注要点,反馈分享。
(1)动作:“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要点:“进进出出”“都已预备整齐”“好久”,看出八儿早就盼着吃粥了,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小小的人儿在灶边跑来跑去忙碌的身影。
(2)神态:“眼睛可急红了”“要哭的样子”
(3)最生动具体的是语言:
句子1:“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要点:他把碗盏早早预备好,妈妈却总是说时候还早。八儿已馋得迫不及待。抓住“那”这一个字体会,当妈妈说要到夜里时,他马上就说自己饿了,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早点吃粥不得不撒点谎。八儿为了早点吃上腊八粥还用上了苦肉计。多么天真可爱!
句子2:“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
要点:虽然腊八粥还在锅里叹气,八儿却已经充满了期待。他已经在心里为全家人分好了粥。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他正好借机可以多吃两碗,展现了孩子的天真童趣。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八儿那窃喜的表情。怕妈妈不答应,又为妈妈也安排了三碗,连续两个“吃三碗”,小孩子的“馋”样儿生动真实。
句子3:“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要点:读到这里我们不禁笑了,八儿的“馋”让他得寸进尺,跟妈妈讨价还价,三碗还不够,还要多吃半碗。
句子4:“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要点: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看不到锅中的一切,只能猜想,充满了对锅中各种食材的想象。八儿可爱的“馋”样儿跃然纸上。
提示:对话中,妈妈的话不多,但是对孩子是宠溺的。八儿说要吃三碗,妈妈说“是啊!孥孥说得对。”八儿说要妈妈抱他起来看看,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对话中,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对话呈现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生活画面。
2.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好对话。
三、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过渡: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腊八粥,他喝到了吗?(板书:喝粥)
1.出示课件,品读赏悟。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学生自读。
(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的语句。
(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腊八粥的美味已经从等粥时八儿的心情变化和八儿那“馋”样里表现出来了,所以作者将喝粥写得特别简单。本文反映了八儿的天真可爱,展现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3.小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腊八粥
等粥 喝粥
(详写) (略写)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