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的真实性与作品质量对信任的影响

新闻的真实性与作品质量对信任的影响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的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同其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的相符程度,即新闻报道反映新闻事实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关于新闻真实的相关论述比较多。近年来,也有一些新闻报道混淆黑白、公开造假,其结果不但损坏了新闻媒体自己的声誉,而且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拿出经得起检验的作品,才能避免坠入新闻工作误区,承担起新闻工作的使命。

新闻的真实性与作品质量对信任的影响

新闻的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同其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的相符程度,即新闻报道反映新闻事实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凡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和特有优势,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和实践,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否认新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新闻自身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观念立场,但始终认为新闻更具有“事实性”,这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新闻传播受到新闻必须真实的内在规律的制约。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关于新闻真实的相关论述比较多。马克思早在1843年《〈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就提出了报纸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还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的问题[1]。在领导工人报刊的编辑工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创办社会主义报刊,既要有明确的性质,又要实行用事实进行宣传的方法。恩格斯说明了这种方法就是“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2]。马克思晚年在给女儿燕妮的信中,还曾强调了文艺与新闻的区别,认为新闻只能遵循事实,不能有作者的臆想,逻辑推理也要有事实依据[3]

列宁主办的报刊虽然全部是党的报刊,而且半数秘密出版,但他对报刊上所发表的新闻的真实性,一向要求严格。1905年他主持第一家公开出版的布尔什维克日报《新生活报》期间,经常要求作者“要更冷静地分析论据,更详细地、更简明地反复说明事实真相”[4]。他还指出,真实本身并没有阶级性,只是看它为谁服务[5]。(www.xing528.com)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反复告诫新闻工作者“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不偷,是指不“抄袭”;不装,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吹就是“报实数”,“各地打仗缴枪,缴一支讲一支,不报虚数[6]刘少奇提出了“新闻第一要真实”的观点,他对华北记者团的同志们说:“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群众对我们,是反对就是反对,是欢迎就是欢迎,是误解就是误解,不要害怕真实地反映这些东西。”[7]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8]。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多次强调,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新闻失去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接受者的信任,当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这方面的教训极其深刻。例如,“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浮夸、虚假的报道,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样一些完全不顾事实、不讲科学的口号居然登上了党报,给我国政治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也有一些新闻报道混淆黑白、公开造假,其结果不但损坏了新闻媒体自己的声誉,而且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拿出经得起检验的作品,才能避免坠入新闻工作误区,承担起新闻工作的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