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来自人民,须臾不可脱离人民;共产党是人民的先锋队,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头,团结带领群众奋斗,不能当群众的尾巴。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和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统一起来,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相信党、依靠党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在当下中国,真正能够代表人民,把人民群众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的,不是那些在口头上高喊人民性、宣称“为民代言”“为民请命”,实际上打着个人和小团体算盘的各式人等,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正轨上奋斗前进的中国共产党[11]。
关于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说法,1947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编辑部文章《检讨与勉励》就有这样的说法:“《新华日报》的党性和它的人民性是一致的。……《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纸,《新华日报》的党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新华日报》的最高度的党性,就是它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呼吸和感情、思想和行动,有的读者说,《新华日报》的‘党性色彩太浓厚’,这其实正是党性发挥得不够;也就是人民性发挥得不够的表现。简单地说,就是为人民服务还做得不够。”[12]早在1942年4月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开始,党报表达民意就是党的传统之一。改版社论就报纸的任务写道:“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强调《人民日报》既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改版社论也明确指出:“我们的报纸名字叫做《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1979年3月,时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主持召开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会上他强调新闻宣传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可见,虽然历史语境不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使命任务不同,但在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理解上,则是统一的。而且,历史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就会主动,赢得人民的拥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对新闻事业的期待日益增多。如今,人民的诉求比任何时期更高,也更为多元复杂,社会矛盾也容易被高度发达的媒体传播出来,传播的不确定性空前加大,我们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难度甚大。这些因素无疑都给执政党的治国理政带来极大的挑战。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适逢其时,新闻宣传的人民性问题又被推到时代的前面。当前,执政党面临的责任比任何时候都要重。重任在肩,当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如今的人民是一个多元、丰富的概念,其结构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人民渴望美好社会的诉求空前强烈,对民主政治的渴求与日俱增;加之,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民群众的表达渠道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多样、宽广,人们的表达欲求特别强劲。为此,需要执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充分运用好新闻传播资源,强化新闻执政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诉求,谋求人民福祉的最大化。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倾听人民的声音,保障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群众的要求不论合理不合理,都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权利不论大小,都要尊重。执政的前提是要知道人民想要什么。为此,需要执政党以最大的谦卑和坦诚,倾听人民的声音,通过新闻媒体,最大范围地听取人民的声音,真实、全面地获取人民的心声,努力实现党心和民意的无缝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了人民神圣的权利。这一国家根本大法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有清晰的规定。具体表现为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批评权、监督权。为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需要在制度和实践层面落实上述“四权”,努力创造条件,让公民“四权”落地生根。
邓小平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如何倾听人民的声音?需要不失时机地开放媒体表达的空间,让人民的声音在大众媒体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表达,实现新闻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的统一。如今,在全面对外开放语境下,在新媒体建构了中国传播新格局的形势下,人民的声音表达出来并不困难。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表达空间是空前的。特别是在网络媒体上,网民的声音分贝甚高,众声喧哗。难道这就是真实的人民声音?
其实未必。现在一提及社会舆论,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互联网舆论。这种将网上舆论等同为社会舆论的倾向极为片面,遮蔽了人们对社会舆论的全面理解。不可否认,互联网让社会舆论更加容易被“看见”或“听见”。但社会舆论部分移师网络空间,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从现实社会中抽空了。中国有13亿多人,而网民只有6亿多。即便这些网民再有舆论能量,也不能说他们的声音就等于当下中国的社会舆论。那些“网外之民”的态度和意见,也是社会舆论不该遗忘的一部分。
网上舆论并不是社会舆论的简单复制,它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舆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有三。一是网民结构与社会结构存在差异。网民与“网外之民”在年龄、学历和收入等方面的结构差异,相当程度上导致舆论表达上的分殊,各自产生的舆论面貌也肯定是不一样的。二是网上的声音受到双重逻辑的规约,即受到网下逻辑和网上逻辑的复合作用。所谓的网下逻辑,即网上的声音多是受到网下现实问题的诱致乃至引爆。所谓网上逻辑,是指互联网的“极化”和“放大”机理,表现为网下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转移到网上,有时会引起轩然大波。三是现实社会的舆论表达多是在可控空间中运转的,其变数和风险相对较小。而且,传统媒体很多时候能够过滤舆论中的非理性情绪,将舆论议程锚定在理性表达层面;但网络舆论有时会“汹涌澎湃、惊涛拍岸”,易于造成非理性情绪的失控。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若把网络舆论简单等同于社会舆论,等同于人民的声音,显然有失偏颇。
人民的声音应包括网上的喧哗众声以及网外的沉默声音。那么,如何打捞“网外之民”的声音呢?一是须从对网上舆论的单恋中走出来,“网开一面”,自觉倾听网络空间之外的声音。中国共产党素有群众路线的传统,这是执政党用草鞋和布鞋走出来的民心路线,现在需要将其落实到中国的舆论实践中,于无声处听民声,莫被网上的喧嚣遮蔽了视野。二是运用科学的民意调查手段和方法,将“失声”的那一半“网外之民”的心声打捞出来。现在形形色色网络民意调查和时髦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很受青睐,这对把握网络舆论乃至中国社会舆论着实有所助益。但不能因我们舆论观上的偏差,使得那些专攻于网络舆论的玄奥技术成为舆论市场上的“专利”。有些看似老土的技术和经验其实也是管用的,不能直接扔进“垃圾桶”。不管打捞民意的方法是新还是旧,其目的是为切实把握转型中国语境下真实、全面的民意。
第二,提升全面开放语境下的媒体执政能力。
执政党运作政治权力,会有其一定的理念、规划和路数。但是,要把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路线、政策表达出来,让公众知晓,并获得公众认同,这就需要执政党运用一定的策略、渠道、手段,将执政党的理念、路线、政策传输到公众那里去。并不是好的政治理念、路线和政策就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拥护。这就需要用正确、有效的策略、技巧打通上下通道,因此,有效的政治沟通就变得特别重要。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原则,不仅强调人民群众是执政党的合法性之源,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执政党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对此,邓小平有一权威的界定:“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收、能够动员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13]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执政党,拥有十分雄厚的政治资源,包括宣传资源,在传播政治理念、路线、政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宣传理念要求执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传媒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知情、表达、批评、监督的诉求为主旨,充分利用好手中媒体资源,善于利用新闻媒体来执政。做好新闻执政的前提是:把握执政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当前,执政党面临着执政环境和传播环境转型的双重挑战,对新形势下的执政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新闻传播规律,执政党在这方面的把握还远远不够,已知还远远逊于未知。新媒体所带来的新传播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既有的传播格局,这给执政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带来了空前挑战。在当下中国,出现了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和海外舆论场的竞争,甚至分离的局面。为此,需要执政党提升新闻执政能力,尽快结束中国新闻舆论场的“战国”局面。在这方面,主流媒体应该责无旁贷,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积极引领者。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若想位居主流,就得做互联网纷乱信息的过滤器,做国民心态的压舱石,做网络偏激情绪的缓释剂。要按照执政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打造党报、党刊、党台、官网,重新塑造中国话语系统,传播中国好声音。
提升执政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
一是准确把握网络舆论表达和引导的规律。与传统舆论场比较,网络舆论场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很多关系变量,对网络构成影响。而且这些变量之间的结构、机理非常复杂。至今,我们对它的认知和把握还远远不够。只有把握网络舆论的运行规律,才能实现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二是提高议程设置能力。议程设置能力不是狭义的控制能力,而是因势利导的能力。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是建立在对网民表达诉求尊重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对网络舆论规律的精准把握基础之上。
三是提升化解舆论风险的能力。虚拟世界的舆论事件,其现实影响力是实实在在的。网上风云可能会演化成现实风暴。舆论风险考验执政者的风险化解能力。有很多现实风险,可能首先表现为舆论风险,而舆论风险作为一种“软风险”,很容易被忽视,舆论风险的不当处理,会引发现实风险的发生乃至加剧。执政党应该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各种舆论风险,包括网络舆论风险。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是法治和人治并行。有时候,行政管理多于依法管理。即便是依法管理,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而且国内在网络管理上缺少统一的法律规范,而是以各部门条块划分的规则为主。一旦遇到具体的问题,同时会涉及多个部门,管理起来十分不便。还有,国内的网络监管,以硬件为主,软件较少。对于互联网的法律监管,可以从现有的法律层面,做一些适当调整。
第三,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宣传思想部门不仅是党的“喉舌”,担负着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的职责,而且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耳目”,担负着反映人民心声的职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和基石。无论时代如何演变、舆论传播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党性原则都不能丢、不能忘,不能有丝毫含糊、偏离和动摇。坚持党性,核心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关键时刻和关键问题上,要勇于担当,敢于亮剑,表明立场[14]。(www.xing528.com)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人民性的要求,同样不能丢、不能忘,不能有丝毫含糊、偏离和动摇。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活动的依据和根本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在完全开放条件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这是一项艰巨的时代课题。为此,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接受期待,平等地与他们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盛气凌人地说教。要真正做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仅仅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是不够的,还得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掌握新闻宣传规律,懂得宣传的艺术。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能够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并把这种正确的认知和立场,变成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注释】
[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672页。
[2]参见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7、265、266页。
[3]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4]《致读者》,《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社论。
[5]《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97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42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58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52页。
[9]《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11]秋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求是》2013年第22期。
[12]《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册),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0页。
[13]《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页。
[14]秋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求是》2013年第2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