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进程中巨大的创造力。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出色地把以下两方面结合起来:既以完全科学的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当然,还有善于摸索到并建立起同某些阶级的联系的个人、团体、组织、政党)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24]。列宁特别强调,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首创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新闻传播事业是人民群众联合起来的事业的观点,规定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开门办报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25]。
出于对群众力量的充分肯定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新闻传播工作者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他们提供可靠、适用的新闻作品。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说,“就拿公开报道这样一种组织竞赛的办法来讲吧。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在形式上保证这点,实际上却使报刊受资本的支配,拿一些耸人听闻的政治上的琐事来供‘小百姓’消遣,用保护‘神圣财产’的‘商业秘密’掩盖作坊中、交易中以及供应等等活动中的真实情况。”我们“必须系统地进行工作,除了无情地压制那些满篇谎言和无耻诽谤的资产阶级报刊,还要努力创办这样一种报刊:它不是拿一些政治上的耸人听闻的琐事供群众消遣和愚弄群众,而是把日常的经济问题提交群众评判,帮助他们认真研究这些问题”[2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要求新闻传播者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努力为受众写作。刘少奇对新闻记者说,“你们的任务是写给读者看,读者就是你们的主人,他说你们的工作没做好,那就等于上级说的,你们没有话说”。“你们是人民的通讯员,是人民的记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你们要了解人民群众中的各种动态、趋向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映。人民包括各阶层,要加以区别。要善于分析具体情况,看各阶层人民有什么困难、要求和情绪。要采取忠实的态度,把人民的要求、困难、呼声、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精彩地反映出来。”“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2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要求新闻传播工作者要谦逊,要努力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毛泽东批评有些文艺工作者不熟悉群众,不懂群众语言,英雄无用武之地。他说:“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28]因此,毛泽东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了解群众,懂得他们的语言。他还要求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学习社会。从当年参加文艺座谈会的人员看,毛泽东这里所说的文艺工作者,是包括新闻传播工作者的。
为了教导青年人,尤其是加入党报工作者行列不久的青年新闻工作者,恩格斯曾经提出许多中肯和严格的要求。恩格斯说:“但愿他们能懂得:他们那种本来还需要加以彻底的批判性自我修正的‘学院式教育’,并没有给予他们一种军官证书和在党内取得相应职位的权利;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当从当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和理论知识,即使二者确实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负负责的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习惯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觉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一句话,他们这些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总的说来,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29]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强调新闻传播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后,更要求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到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方方面面。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一方面要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实惠和成果,另一方面又要求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让他们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
随着新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利益无孔不入地进入包括新闻传媒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这种渗入的结果之一,是对人民群众在新闻传媒业发展中作用的忽视,令一些作品粗制滥造、庸俗低级,遭到群众的厌恶和反对。对此,我们要引起警惕,采取切实措施给予坚决抵制和纠正。人民的新闻传媒业一定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提供合格的精神食粮,成为党和人民都满意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成为人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5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第2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67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255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248页。
[7]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34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12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2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7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29页。(www.xing528.com)
[12]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52页。
[1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477页。
[14]《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556页。
[1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36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00页。
[1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416页。
[18]参见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216页。
[19]《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700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2—33页。
[21]毛泽东:《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人民日报》1957年6月14日。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98页。
[2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663页。
[2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747页。
[25]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150页。
[26]《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492—493页。
[27]参见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401—402页。
[2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50、852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9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