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脑是思维的器官,但不是思维的源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外在的客观世界打交道,使人脑和其他反映器官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会产生意识”[7]。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8]。恩格斯也说,“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9]。
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新闻传播活动是人们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识活动。新闻作品,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人们反映和评论外部世界的产物。因此,新闻传播者的新闻传播活动,对于客观存在的东西,对于外部世界,有着绝对的依赖性。新闻传播的客体,主要是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新闻传播者和他们的新闻传播活动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有着直接的依赖性。没有外部世界,离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新闻传播活动就失去了反映客体和报道依据,新闻作品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部新闻传播史表明,新闻传播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是事实,是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和在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客观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新闻报道总是带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比如重要性、新鲜性、趣味性等等,这些“性质”是从哪里来的?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它们是由新闻所报道、所反映的事实自身决定的。事实决定新闻的种种“性质”,而不是“性质”对于客观事实或新闻报道有什么决定作用。当然,不同的社会制度,新闻传播者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影响事实的取舍和对这些事实所含性质的表现,但事实及其所含有的性质是根本的,是第一性的。马克思在谈到报刊的本质时指出,“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它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涌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10]。
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传播者这个行为主体反映客体即外部世界的产物,同客体本身是不一样的,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活动及其产物新闻作品,使物质状态的客体变成了精神状态的观念成果。所以马克思曾经这样论述:“正是由于报刊把物质斗争变成思想斗争,把血肉斗争变成精神斗争,把需要、欲望和经验的斗争变成理论、理智和形式的斗争,所以,报刊才成为文化和人民的精神教育的极其强大的杠杆。”[11]出于对报刊等新闻传媒这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特点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向来看重新闻传媒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独特地位和巨大作用。
由于意识对于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意识主体的个体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意识与存在的相互关系时还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但为意识提供现实的对象和内容,而且也为意识提供现实的主体。作为意识主体的人,他们只有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在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两个方面同时成为同周围环境既对立又统一的活生生的主体。“在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既不断地再生产着外部的对象世界,同时也不断地再生产着全新的主体即人自身。同时,实践的物质活动还为人们的意识活动提供了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的认识工具。”[12]所以马克思指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者不仅生产新闻作品,也为新闻作品培育读者、观众和听众,同时,也为从事这种新闻生产培育着新闻工作者自身,为新闻生产的再生产和扩大生产培育着更多、更优秀的新闻传播者。这就是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意识对于存在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人们在从事一件实际工作之前,先有明确的计划和设想,然后根据这些计划和设想去创建新的客观世界。毛泽东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13]。
意识活动对于外部世界的能动性的实现是有条件的。意识主体要懂得和尊重客观规律,从现实可行的条件出发,并且具有勇敢进取、百折不回的意志和毅力,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谈到新闻传播者发挥反映和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作用时,一方面要求新闻传播者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又要求社会为新闻传播者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提供切实有力的制度支持。
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原理,从根本上规定了新闻传播者对于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两者关系的基本立场: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也从根本上规定了一切新闻生产的基本程序:先获知构成新闻的基本素材——事实,包括人、事、时间、地点、事件的前因后果,再通过各种信息符号的运用,构建和“复原”事实和事件,以新闻作品的形式再现给关注这些事实和事件的众多受众。(www.xing528.com)
一切成功的新闻报道,一切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按照认识论的这一基本要求去认知事实,按照新闻生产的基本规程去操作的结果。反之,一切失败的新闻报道,一切错误的甚至被受众唾弃的新闻作品,除了立场、观点、价值取向等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违反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违反了先有事实后有新闻这一新闻生产的基本规程。
为此,为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排除和克服违反新闻生产规程的种种主客观因素,我们特别要坚持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其一,对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对构成新闻传播和新闻作品的基本事实,新闻传媒和新闻传播者应持有敬畏之心,要毫无私心杂念地恪守几百年来新闻界始终不渝的新闻职业道德:为社会和公众生产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新闻作品。其中,要特别强调和实践这样的理念:真实报道新闻是一切新闻传媒立足之本,是一切新闻作品的生命,是每个新闻传播者最重要的品格。
其二,把提供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新闻报道作为每个新闻传媒和新闻传播者的基本功,真正把每个新闻传媒机构建成专职的调查研究机构,使每个新闻传播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调查研究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机构和整个新闻界,应造成这样的共识和舆论:造假的新闻传媒是最差的新闻传媒,造假的新闻记者是完全不称职的新闻传播者,要让这种传媒关门,让这样的记者下课。
其三,新闻界最来不得半点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要在新闻界形成这样的理念,构建这样的新闻运作机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以客观事实是从,一切从事实出发。为此,要从更广泛的角度考察,要在全国逐渐形成这样的风气甚至制度:主管部门不再过细地干预传媒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传媒主管不再干预记者对事实的选择和对事实的细节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进一步争取在全国传媒引进海外传媒长期以来的成功做法:记者只对事实负责,传媒负发表的责任。
其四,通过舆论鼓励传媒和记者讲真话,通过制度保护传媒和记者讲真话,通过司法救济支持传媒和记者讲真话。新闻界的一切规章制度,国家的一切新闻立法,都要有利于主张、支持、保护新闻传媒实施真实报道,有利于记者在坚持真实报道的过程中成长成才。从观念上走好第一步,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下工夫,在新闻传播全过程中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的规程,是当前便于切实操作的实际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