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位国王齐心合作,画出精美线条

三位国王齐心合作,画出精美线条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知道这三个国王吗?随之而来的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第五次东征——发生在1217年。值得一提的是,甚至连这支童子军的领导人都是一个只有12岁的法国男童,和第一位基督教的殉难者同名,名叫司提反。第八次东征,也就是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是由法国国王路易领导的。但是,最后一次东征还是以失败告终,从那时候起一直到1918年英国出面夺回,耶路撒冷一直被穆斯林控制。

三位国王齐心合作,画出精美线条

你知道这三个国王吗?

理查德——英国国君,

菲普利——法国国君,

腓特烈·巴巴罗萨——德国国君。

如果你在心底多念上几遍他们的名字,也许你会发现,这三个名字将会在你的脑海里铭记,甚至挥之不去。

还记得上个故事吗?基督教徒夺回了圣地耶路撒冷,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在穆斯林的进攻下,耶路撒冷的归属权,再一次易主。

于是,又一次,基督教发起了十字军东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基督教一次又一次地东征——这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足迹,便是著名的十字军东征,据统计,共有八次。有时候十字军东征胜利了,他们就夺回了耶路撒冷,但都持续不了多久。甚至有时候的战争,他们输得溃不成军。

公元1189年,基督教徒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战争的领导者是上面提到过的三位君王,英国的理查德、法国的菲利普以及德国的腓特烈·巴巴罗萨。他们信心满满,但是却并没有按计划完成行动。是什么阻碍了这次行动?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三位国君以后又将如何呢?下面就来说说这三位国君的具体情况,先从德国国君说起吧。

德国国君腓特烈·巴巴罗萨,类似中国人的名字结构,腓特烈是名,巴巴罗萨是姓。巴巴罗萨在德语中是“红胡子”的意思,起这个名字源于当时的风俗——给国王起绰号,也许是这位国王长了满脸络腮胡子,令他的国民印象深刻呢。腓特烈国王的王城定都在亚琛,就是查理曼大帝定都过的城市。不同的是,一个是统治欧洲很多国家的大帝国的国君,而腓特烈仅仅是德国的国君。腓特烈也想像查理曼一样,成为一个富强、庞大的大帝国的国君,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大量的臣民,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可是他没有查理曼大帝的睿智和果敢,因而也不能成就像他那样的一世英名。发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腓特烈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甚至没能到达耶路撒冷,就在征战的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掉进河里淹死了,这就是第三个国王腓特烈的情况。

法国国王菲利普为人极度善妒,看到英国国王理查德十分受战士的爱戴和推崇,他心里就不舒服了,结果战争还没有开始,菲利普就中途放弃,气呼呼地回国去了。

这样,东征的军队里就只剩唯一一位国王——英国国君理查德。如果当时他在死了一个国王,走了一个国王的情况下放弃继续东征,率军回国就好了。只是那个时候他觉得,十字军东征远比整天待在自己的国家处理政务有趣得多。

理查德有个外号——狮心王,人们都叫他“狮心王理查德”。他待人处世很温和,性格坚强勇敢。他也奖惩分明,公正无私,人们爱戴他的同时也对他充满了敬畏,因为他嫉恶如仇,对坏人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甚至连理查德的敌人都不曾掩饰对他的仰慕。就像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国王撒拉丁,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得知是理查德领军,非但没有开战,还和理查德签订了协议,承诺以后绝不会对前来朝拜的信徒不敬,最终避免了两军交战。这样的安排让双方都感到满意,于是耶路撒冷就继续由撒拉丁管理,而理查德也踏上了回家的道路,这也是理查德的人格魅力所在。(www.xing528.com)

然而回家的路途却不那么顺利。归程中的理查德被腓特烈·巴巴罗萨的儿子给抓进了监狱做人质,他想要从英国谋得一大笔赎金。理查德的朋友们为此忧心忡忡,却相救无路,因为无法得知如何才能找到他,更不用说知道他被关押在哪里了。

最终理查德还是获救了,这多亏了他宠爱的一名叫龙德尔的乐师。龙德尔曾经写过一首歌曲,理查德十分钟爱,于是在四处寻找理查德的过程中,龙德尔每到一个地方便哼唱那首理查德喜爱的歌曲,希望他能听见并且给出暗号,以便大家营救他。这样子游荡了很久,终于有一天,他恰好来到那座关押理查德的塔楼下面,再一次唱起了那首歌曲,理查德听到了,便接着歌声唱下去。于是朋友们赶到这里,交了赎金,救出了理查德。

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

不久后,理查德安然回到了英国。其实,这次经历只是他众多历险故事中的一个小插曲。那时候,英国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大盗,名字叫罗宾汉,他常常抢劫旅客。理查德想制服他,于是想了一个方法,他把自己打扮成旅人的模样,故意给罗宾汉关起来,他想趁罗宾汉放松警惕的时候抓住他,解决旅人的忧患。一切正沿着设想的进行,眼看着他就可以抓住罗宾汉了,可是理查德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发现罗宾汉事实上算得上是个英雄,于是宽恕了原先对罗宾汉和他的手下的惩罚。

理查德的盾形徽章和现在英国军队盾牌上面的部分图案一模一样,都是三只从下而上排列的雄狮

理查德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暂时落下了帷幕。随之而来的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第五次东征——发生在1217年。不同的是,这次参加东征的战士是些孩子,因此又称这些军士为儿童十字军,童子军。值得一提的是,甚至连这支童子军的领导人都是一个只有12岁的法国男童,和第一位基督教的殉难者同名,名叫司提反。

令我想不明白的是,孩子们的父母如何会同意让这么小的他们离开家、踏上战场呢?他们只有十多岁,还那样小,而且一去就会是生死未卜。但事实就是这样,那些法国各地的孩子真的就这样离开了父母的怀抱,走向前途未知的远方。童子军们一路向南,向地中海行进,他们天真地以为,地中海的海水会像《圣经》中描述的一样,红海的水会自动分开给他们让开一条直通耶路撒冷的路来,就像以色列离开埃及时那样。但是想想就是一种奇幻的事,事实就是现实中的海水并没有给孩子们打开一条宽阔的道路,甚至连细缝都没有。

就在那时,他们遇见了一群热情的水手,他们主动提出要把童子军们载到耶路撒冷去,还承诺不会收取任何报酬。毕竟还是阅历未深的孩子们,在上船后水手们表现出海盗的本性时,他们才恍然大悟。海盗们把孩子载到了十字军的敌人——穆斯林的地盘上,还把孩子们低价卖给穆斯林做奴隶。这不是格林童话,也不是安徒生童话,所以没有出现任何仙女和神人拯救孩子们于苦难。现实是残酷的,无论是战争和贩卖都没有完美的结局。

第八次东征,也就是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是由法国国王路易领导的。路易本人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一生致力于发展基督教事业,可以说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基督教,人们追认他为圣徒,还给了他极大的荣誉,称他为“圣路易”。但是,最后一次东征还是以失败告终,从那时候起一直到1918年英国出面夺回,耶路撒冷一直被穆斯林控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长年争夺耶路撒冷,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基督徒,谁都想控制这座圣城——不惜以血的代价。但谁都忽略了一个事实,这座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梦寐以求的圣城,却一直处在烽火的中心,一直接受着它虔诚的教徒的献血的洗礼。

很多参加东征的十字军并非善良的教徒,就像现在,很多人不过是滥竽充数,名义上的基督徒罢了。事实上,甚至很多十字军的战士是地痞流氓和无赖,他们之所以参加东征,是为了寻求一种刺激,体验冒险,甚至借口十字军的名义来光明正大地胡作非为。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仍是以失败告终,他们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收回耶路撒冷。撇开结果不谈,东征其实也有很多益处。譬如,十字军的战士们意识到了自己远落后于他们要征服的人们,譬如,长途跋涉也让他们增长了许多知识,学会了各地的语言、风俗、历史和艺术

还有就是,在那个没有公立学校的年代,受教育的人如凤毛麟角,而这群东征归来的战士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他们把从别地学到的一切都传播给当地的欧洲人,知识、文化、风俗,以及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未知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