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人才培养,确保有效沟通

专业人才培养,确保有效沟通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加强了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乃至方言的研究。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该中心在国内培养能研究和掌握关键语言的人才,在周边国家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创建中国周边语言文化数据库,打造国家语言战略智库。

专业人才培养,确保有效沟通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亦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地理空间极为广阔,涵盖人口几十亿,覆盖亚欧非三大洲,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具有巨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然而,作为全世界语言最多样化的地区,“一带一路”沿线使用语言和方言近千种,语言研究的难度很大。虽然英语通用语言在沿线地区能用来进行一般沟通,但是要真正了解沿线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思维模式,增进民心相通,就要用当地人惯用的语言来沟通。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加强了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乃至方言的研究。中国周边语言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现已启动或准备开展对40多个国家语言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该中心在国内培养能研究和掌握关键语言的人才,在周边国家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创建中国周边语言文化数据库,打造国家语言战略智库。新兴开发性金融机构是一个多边性平台,成员囊括了“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以新兴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依托开展语言研究将更为方便。另外,语言研究早就不仅局限于静态语言本身,研究目的除了使用外,更重要的是透过语言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以增进对其他文明更深层次的了解。(www.xing528.com)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国家的陆续展开,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积极配合,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然而,大部分国家的地方政府均把重点锁定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跨国贸易和资金融通,以及相关政策沟通等显性工作上,忽视了加强民心相通的重要性,令其推进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四通”。新兴开发性金融机构也应注意这一问题,在东道国开展项目支持时,也应在当地和地方政府及其他国家合作者举办接地气的文化交流活动,争取当地民众的配合。倘若在缺少深入了解沿线国家国情的背景下贸然推进其他项目,很可能会因没有当地人脉资源支持而遭遇麻烦。因此,新兴开发性金融机构需要把“民心相通”置于首要位置。整合成员各方现有资源,除了支持交通能源通信等经济类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注意支持教育医疗社会类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大学等教学培养机构,迅速建立高效实用、机制完善、目标明确的“一带一路”战略性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