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未来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是巨大的,但投资却又是有限的。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5个发展中国家样本2016年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8 810亿美元,约占样本国家当年GDP的5.5%,但和年度基准需求与为应对气候变化冲击需求相比,其缺口分别相当于样本国家总体GDP的1.7%和2.4%。由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样本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剔除中国数据后发现剩余样本国家2016年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额为1 950亿美元,占GDP的3.8%,缺口因此放大至基准预测下GDP的4.3%和考虑气候变化冲击预测下的5.0%。表4-1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收入越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负担越大。中低收入样本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之间的缺口占GDP的比重在基准预测下是4.7%,远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0.6%和样本总体的1.7%,剔除印度数据后的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缺口扩大至5.4%。与收入高的国家相比,收入低的国家更需要完善其国内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而收入较高的国家则仅需投入少部分的维护成本,因此收入低的国家有着远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压力。
表4-1 2016年至2030年“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与缺口预测
(续表)
资料来源:Meeting Asia's Infrastructure Needs,亚洲开发银行,2017年(www.xing528.com)
在地区层面,基础设施投融资缺口绝对值最大的地区是南亚,考虑气候变化的冲击后每年有1 950亿美元的缺口资金暂时无法筹措,约占GDP的5.7%;但相对缺口最大的地区是大洋洲诸岛国,在气候变暖下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每年达到GDP的6.9%,尽管其融资需求和投融资缺口的绝对值相比其他地区都非常小。中亚和东南亚地区投融资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和4.1%。
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是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也是其所属地区最高的。从缺口的绝对值来看,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冲击所需投入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最大,达到了1 510亿美元;印度的相对缺口最大,占GDP的比重达到5.3%;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冲击,中国和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扩大比例高于印度尼西亚。当前的基础设施投入中,中国投入的金额远高于印度,而印度投入的金额又远高于印度尼西亚,但中国在基础设施投入缺口方面的负担却是最轻的,仅为GDP的1.2%。因此,“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均被基础设施资金缺乏的问题所困扰,需要中国及其他中高收入国家的援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