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国书院制度的研究及其成果

韩国书院制度的研究及其成果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国书院制度之研究[韩]金相根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6年出版,收入“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丛书”。金相根,韩国人。1966年5月由王云五编入“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丛书”研究论文第48种。中韩两国学者自2006年开始轮值举行东亚书院与儒学的国际研讨会,相信随着交流的深入,中韩书院研究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韩国书院制度的研究及其成果

韩国书院制度之研究

[韩]金相根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6年出版,收入“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丛书”。

金相根(1934—),韩国人。毕业于汉城外国语大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曾留学中国台湾,师从著名教育史家王凤喈,获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学位,并在该校及台北韩侨学校任教。

金相根认为书院制度“在韩国历史上,如教育、社会、政治、国民思想等方面,均有极大影响”,为了“向中国学术界介绍中国制度在海外的发展与影响”,也为了学术界“认识书院制度的真正地位而多加研究”,遂以“韩国书院制度之研究”为题,完成其硕士学位论文。1966年5月由王云五编入“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丛书”研究论文第48种。

该书分为绪论、韩国书院制度之发生与发达、韩国地方书院简介、韩国书院制度之分析、韩国书院之撤废、结论六章,凡三十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朝鲜书院的历史沿革、分布状况、制度渊源及其贡献与弊端等。认为朝鲜书院之发生、发展跟中国书院关系甚密,有很多类似之处,但亦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对朝鲜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金相根认为古代朝鲜书院具有自己的特点,自《李朝世宗实录》二十一年(1439)提到《白鹿洞书院学规》之后,就“不再以‘书院’二字为代表单纯的教学之所”了,“当时人明白‘书院’不只是单纯的教学场所,而是奉祀先贤祠庙须在内的”,于是“负有教学与奉祀先贤的双重使命,而奉祀先贤尤为重要”的“正轨书院”概念逐渐确立起来。所谓正轨书院,包括祠宇、祠、影堂、别祠、精舍、里社、里祠、影殿、庙、乡社、乡祠、堂宇、书院等,有十四种之多。

该书还特别重视比较研究,在结论中专设有《与中国书院的比较》一节,先以孙彦民《宋代书院制度之研究》为参考系,列表分书院的起源、年代、院数、赐额数、发达原因、与官学不同之点、名称、目的、院址、院舍、院产与经费、组织、教材、师长、入学资格、肄业年限与待遇、学生人数、影响、缺点、发展等二十个项目进行比较。该书通过这些比较,进一步凸显了朝鲜书院的特色。

通过对朝鲜书院的研究,金相根得出一些重要结论,认为朝鲜书院原系模仿中国制度,两者相同点极多,但是由于地域不同,书院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书院在中国以教育为主、祭祀为辅,韩国恰好相反;中国的书院与众多学术流派相结合,而韩国书院则一主朱子之学;韩国给予书院的特权和优待更多,像免税权、免役权等,都为中国书院所缺乏。

该书是韩国学者研究本国书院的首部中文专著。其后,郑万祚、崔完基、丁淳睦、伊熙勉、李树焕、丁醇祐、李相海、李海濬等大批文史哲、教育、建筑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加入,并且成立韩国书院研究会。中韩两国学者自2006年开始轮值举行东亚书院与儒学的国际研讨会,相信随着交流的深入,中韩书院研究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