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观点及理论研究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观点及理论研究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消费社会》中,波德里亚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而不再是由生产所主导的生产型社会。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消费为中心转变。在波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的内涵是指消费主导社会,消费控制社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波德里亚“扬消费批判而弃生产批判”。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观点及理论研究

在《消费社会》中,波德里亚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而不再是由生产所主导的生产型社会。“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23]在消费社会中,人对物的欲望被等同为对商品的购买,欲望的满足被等同为对商品的消费。为了刺激消费,商品社会不断制造商品堆积与商品紧缺的辩证法,不断制造各种时尚、流行的趋势,激发着人的欲望,制造着人的需求。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消费为中心转变。这个思路是延续列斐伏尔而来的。在波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的内涵是指消费主导社会,消费控制社会。其运行逻辑是:其一,通过对物体系的符号学分析,波德里亚发现,“消费是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而且这不只是[人]和物品间的关系,也是[人]和集体与和世界间的关系),它是一种系统性活动的模式,也是一种全面性的回应,在它之上,建立了我们文化体系的整体”[24];其二,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消费的惊人增长和物品的极大丰盛现象,“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其三,消费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主导性力量,“我们处在‘消费’控制整个生活的境地”。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不同的是,“至少在西方,生产主人公的传奇现在已让位于消费主人公”[25]。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波德里亚“扬消费批判而弃生产批判”。从《物体系》到《生产之镜》,波德里亚仍然是把消费作为生产的延伸来看待的,仍将之作为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所出现问题的一种解决之道来看待的。正如他在《消费社会》中的概括的:“这些意义和规则的历史的生产问题仍然丝毫没有解决——作为延伸理论,这种分析应根据物质和技术生产过程逐条地加以陈述。”作为一种延伸理论,波德里亚从两个方面揭示了生产与消费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是消费的生产性,在他看来,“消费的真相在于它并非一种享受功能,而是一种生产功能——并且因此,它和物质生产一样并非一种个体功能,而是即时且全面的集体功能”[26]。另一方面,是生产的消费性,到了消费社会,“生产加入了符号的消费系统。劳动力不再被粗暴地买卖,而是被指称,被市场化,被商品化。生产加入了符号的消费系统。第一个分析阶段将消费领域理解为生产力领域的扩展。现在我们必须做相反的事情。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生产力理解为消费领域里的闲适成分,‘消费’成了普通的公理,代码化的符号交换,普遍的生活方式[27]。也就是说,他仍然是将消费置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之中来看待的。(www.xing528.com)

既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仍然受制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它就不可能完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那么,什么东西才能成为取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生产主义的理论武器呢?很显然不是消费主义。波德里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生产主义进行了批评(正如他的《生产之镜》),而消费主义同样也受到了他的批判(如他的《消费社会》)。因为在他看来,消费主义正是生产主义的延伸,仍然体现了生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逻辑。波德里亚用了许多诸如“终结”等词汇来否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有效性,但是,当他批判生产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批判消费,当他“终结”生产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终结”消费。波德里亚指出马克思在对待物、商品方面仅仅从功能性(使用价值)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它的社会性、文化性和符号性。波德里亚提出要用象征交换来取代政治经济学,从而完成马克思的“未竟事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波德里亚更是将之与“仿真”“拟像”问题联系了起来,正是与这种象征交换理论的思路一脉相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