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斐伏尔论空间生产:优化空间的思想

列斐伏尔论空间生产:优化空间的思想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4年,列斐伏尔出版了巨著《空间的生产》,开创性地探索了社会生活的空间性。列斐伏尔强调了这一认识的辩证特征。三者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空间的生产。总之,列斐伏尔的本体论认为,在创造和存在的行为当中,空间是明确而不容置疑的,而且,生命进程与不同种类的空间生产密不可分,空间的生产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列斐伏尔把空间置于问题的核心,他概括出研究空间生产的基本本体论构架。

列斐伏尔论空间生产:优化空间的思想

空间研究的真正转向是从列斐伏尔开始的。1974年,列斐伏尔出版了巨著《空间的生产》,开创性地探索了社会生活的空间性。他提出了社会、历史和空间三种分析方法并重的“三重辩证法”,他认为空间性不应该仅仅被视为历史和社会过程的产物和附属,我们应该把历史和社会视为内在的是空间性的。在列斐伏尔看来,强调空间性的维度既不会减损历史性与社会性的意义,也不会遮蔽在其实践和理论理解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创造和批判想象;相反,空间性的维度将会在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传统联姻中注入新的思考和解释模式,这将有助于我们思考社会、历史和空间的共时性及其复杂性与相互依赖性。福柯在1984年发表的论文《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中也强调了空间的重要性:“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于时间的关系更甚。时间对我们而言,可能只是许多个元素散布在空间中的不同分配运作之一。”[7]他认为19世纪以前的西方思想史一直与时间的主题相纠缠,人们普遍迷恋历史,关注发展、危机、循环、过去、人的死亡等问题;而20世纪则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我们所经历和感觉世界可能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由时间长期演化而成的物质存在,而更可能是一个个不同的空间互相缠绕而组成的网络。

列斐伏尔确立了空间的本体论,他指出:“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含着某种意义。”[8]生产和生产行为空间这两个概念是列斐伏尔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这一理论包含四条基本原则:第一,物质(自然)空间正在消失,这并非意味着它的重要性在减少。第二,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自身的空间。社会空间包含着生产关系和再生产关系(包括生物的繁殖以及劳动力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并赋予这些关系以合适的场所。创造过程所需要的具体场所与生产、禁止和压制相关。因此,主导性空间有可能支配其周边的附属空间。第三,理论复制了生产过程。如果说空间是一种产物,那么我们对空间的认识就是生产过程的复制和展示。要从关注存在于空间中的事物转移到关注空间生产,还需要更多的说明。列斐伏尔强调了这一认识的辩证特征。他区分了空间实践(我们的知觉)、空间的再现(我们的概念)以及表象性空间(生活空间)。三者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空间的生产。第四,从一种生产方式过渡到另一种生产方式,这种过渡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既然认为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自身的独特空间,那么,从一种生产方式转到另一种生产方式,必然伴随着新空间的生产[9]。总之,列斐伏尔的本体论认为,在创造和存在的行为当中,空间是明确而不容置疑的,而且,生命进程与不同种类的空间生产密不可分,空间的生产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列斐伏尔把空间置于问题的核心,他概括出研究空间生产的基本本体论构架。这也许是当代其他哲学家无法望其项背的。在此过程中,他强调了全球空间和区域空间在不同层面的相互关联,这些空间被高度碎片化,并被加以多重符号化。(www.xing528.com)

列斐伏尔认为,整个20世纪的世界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以区域国家作为社会生活基本“容器”的历史,而空间的重组则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列斐伏尔的空间分析理论旨在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三个特殊层面:第一,列斐伏尔将空间看作是社会行为的发源地,空间既是一种先决条件,又是媒介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生成物。第二,资本与区域国家所产生的都市化建设环境与组织机构,把空间塑造为社会的“第二自然”,而全球化实际上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相关的各种形式的社会空间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相互交织。第三,在社会空间的不同层面(全球范围、国家范围、都市范围)上,资本主义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空间的区域化、非区域化以及重新区域化的过程。总之,无休止的资本积累的空间实践,目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发展框架,对某一区域的资本主义的充分理解只有将其摆在全球范围内才有可能。同时,对于空间的征服和整合,也已成为消费主义赖以维持的主要手段。因为空间带有消费主义的特征,所以消费主义的逻辑也就成为社会运用空间的逻辑,成为日常生活的逻辑[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