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雄性哺乳动物的性独占现象及其决定因素

雄性哺乳动物的性独占现象及其决定因素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雄性哺乳类动物在它们的伴侣怀孕期间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所以雌性不需要关心雄性是否另有婚配。雌鹿不需要独占雄鹿,因为雄鹿不能产奶或者给后代喂草。所以,鹿的交配系统是由雄性之间的战争决定的,而雄鹿间的战争又取决于雌鹿的分布方式。小型族群的雌性给了雄性独占整个小族群和成为首领的机会。相邻的红松鸡却占据领地,实行一夫一妻制,而雄性对子女的照料抚养并不比雌性少。

雄性哺乳动物的性独占现象及其决定因素

WHY PLAY SEXUAL MONOPOLY?

一夫多妻门槛模式是以鸟类为中心观察出来的结果。而那些研究哺乳类动物的学者则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因为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不是一夫多妻制的,所以婚姻理论的四条定律无关紧要。雄性哺乳类动物在它们的伴侣怀孕期间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所以雌性不需要关心雄性是否另有婚配。人类在这一点上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孩子需要父母喂养的时间相当长,所以他们更像幼鸟而非哺乳动物的幼兽。女性宁愿选择未婚但能力稍弱的丈夫留在身边帮助自己抚养孩子,也不愿成为首领的妻妾而独自承担起照看孩子的责任。关于这点,我会在下一章继续做出相关的解释。现在我们先从鹿说起。

雌鹿不需要独占雄鹿,因为雄鹿不能产奶或者给后代喂草。所以,鹿的交配系统是由雄性之间的战争决定的,而雄鹿间的战争又取决于雌鹿的分布方式。若雌鹿群居生活(比如麋鹿,雄鹿就有可能成为雌鹿群的首领。若雌鹿独居(例如白尾鹿),大多数雄性就会有自己的领域而且大多数实行一夫一妻制。雌性的行为决定了交配模式,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动物学家们开始研究这些模式,并且试图找出物种交配系统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研究成果在羚羊和猴子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此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术语——社会生态学。两个研究结论说明羚羊和灵长类动物的交配系统都可以基于社会生态学来预测。从小型的森林羚羊的选择性觅食这个特点可以看出,它们独居并且奉行一夫一妻制;而中等大小、在开阔森林中居住的羚羊属于小型群居并且习惯一夫多妻制的动物;平原上大羚羊则过着群居生活,其交配模式相当杂乱。最初,他们认为相似的系统似乎也可以应用在猴子和猿类身上。生活在灌木丛中的小夜猴是独居的,并且采用一夫一妻制;以树叶为食的马达加斯加大狐猴以群落形式聚居,居住于森林边缘的大猩猩则以小群落的形式聚居,稀树草原上的黑猩猩群居且滥交,居住在草地上的狒狒则是多雄性的大型群落。(www.xing528.com)

看起来,似乎生态决定论已得到验证。这个逻辑旨在说明雌性的哺乳类动物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性别、独居状况或者族群的大小来生活的,更多的是根据食物和安全性选择聚居点的。雄性则四处寻找尽可能多的雌性,或者直接守护雌性族群,或保卫雌性所居住的领地。但那些独居又居住比较分散的雌性只给雄性一个选择,那就是独占雌性的生活领域,成为雌性忠诚的丈夫(比如长臂猿。独居但彼此距离很近的雌性使雄性有机会占有相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分开的雌性(比如猩猩)。小型族群的雌性给了雄性独占整个小族群和成为首领的机会(比如大猩猩)。而在过大的族群中,一些雄性只能共同分享雌性(比如黑猩猩)

但一个因素可能使整个景象变得更为复杂,物种的近代历史可以最终影响交配系统。或者,简单地说,依据不同的进化路线,相同的生态环境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交配系统。在诺森格兰沼泽地上,红松鸡和黑松鸡的栖息地几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黑松鸡喜欢没有羊群放牧的地方。但雄黑松鸡在春天里会列队向雌性“炫耀”自己,之后几乎所有雌性都选择一两只表现突出的雄性。“她们”会在不需要雄性帮助的情况下养育自己的后代。相邻的红松鸡却占据领地,实行一夫一妻制,而雄性对子女的照料抚养并不比雌性少。这两种松鸡的食物、栖息地和敌人几乎完全相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交配系统。为什么?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黑松鸡的祖上是森林居民,其母系祖先养成了根据基因质量而非领地来选择配偶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