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寄生物在高海拔地区也需要性繁衍的原因

寄生物在高海拔地区也需要性繁衍的原因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康德拉肖夫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性应该在高山地区很普遍,但事实恰恰相反。有些花,若生长在山顶地区采用的是无性生殖繁衍,而若生长在山脚下,则是有性繁衍的。在5种高山雏菊中,无性生殖品种的生长地海拔都高于有性生殖品种。其中一种只生长在高海拔地区,而采取有性生殖的同种雏菊则生长在接近海平面高度的地区。因此可以说,为了和有性生殖的寄主竞争,寄生物也需要性。

寄生物在高海拔地区也需要性繁衍的原因

SEX AT ALTITUDE

汉密尔顿的疾病理论和康德拉肖夫的突变理论做出了许多相同的预测。就像草坪洒水车和暴雨都会淋湿车道,但哪个才是真正的原因呢?近些年诸多生态证据支持汉密尔顿理论。在某些栖息地,突变很普遍,而疾病却不多见。在高山上,强紫外线照射会破坏基因并导致突变。若康德拉肖夫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性应该在高山地区很普遍,但事实恰恰相反。高山花卉一般都采用无性生殖方式。有些花,若生长在山顶地区采用的是无性生殖繁衍,而若生长在山脚下,则是有性繁衍的。在5种高山雏菊中,无性生殖品种的生长地海拔都高于有性生殖品种。其中一种只生长在高海拔地区,而采取有性生殖的同种雏菊则生长在接近海平面高度的地区。

之前对此现象的所有解释几乎都不涉及寄生物。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昆虫授粉的机会就越少。若康德拉肖夫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些因素便都不再重要了。高度效应可由纬度效应体现出来。用教科书上的话来说,如果你从热带地区去往两极地区,你就会发现那些雄性的蜱虫、虱子、臭虫、苍蝇、飞蛾、甲虫蚱蜢和千足虫等都会消失殆尽。

另外一种观点也符合寄生物理论,即大多数无性的植物都是一年生植物。寿命长的树木会面临更为严峻的问题,因为寄生物有充分的时间去适应树木的基因防御功能。例如,受到介壳虫侵扰的北美黄杉,其老树的被侵蚀程度要比小树苗严重。当两位科学家把介壳虫转移到另一棵树时,他们发现不是因为老树衰弱而是因为介壳虫适应能力太强。繁殖完全相同的后代,对树木来说不是件好事,因为适应能力强的昆虫会迅速在树苗上繁殖。相反,如果树木采取有性生殖的方式,就可以繁衍出不同的后代。(www.xing528.com)

疾病限制了生物的寿命,过长的生命也只会让寄生物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没有太大的意义。至于紫杉、狐尾松、巨杉如何侥幸存活了数千年,目前还无据可查,但它们的树皮和树干中的化学物质具有显著的抗腐化能力。在加州的内华达山脉,枯倒的红杉树干虽然部分被数百年的巨大的松树根覆盖着,但它的树干依旧坚硬、鲜活如初。

以此类推,同步开花的竹子大概也和性、疾病有一定关联。有些竹子每隔121年在世界各地同时开花一次,然后死亡。这种做法让子孙后代获得了许多好处。它们不需要和父辈竞争。当父辈死后寄生物也随之消失了。(对猎食者也会造成一定威胁,竹子开花的时节,熊猫会面临食物危机。)

另外,更奇特的是,就连寄生物本身也多为有性生物,尽管这会给寄生物本身带来巨大的不便。人类血管里面的血吸虫不能到外界寻找交配对象,可是一旦在人体内偶遇拥有不同基因的血吸虫,它们就会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可以说,为了和有性生殖的寄主竞争,寄生物也需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