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情感过程:初识、深入、回避和消失
我的初恋是“学霸”,老师当时建议我可以和他认识一下,他理科见长,我文科见长,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方法。第一次见面时,我们聊了聊互相的专业,没觉得他特别热情,但是我似乎特别喜欢他,觉得他很优秀。
我对理工见长的人一向很羡慕,向他约早饭,约自习,开始自我暴露。我觉得他过得很充实,很有学习方法,对他多了一分敬意。他还主动把数学课的学习资料分享给我,让我很感动。
当时我们每天都有线上互动,意外的是,在认识的第二周他就在线上向我表白了:“你那么好,做我女朋友吧。”我当时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互相都还不了解多少,怎么能答应?但他确实挺吸引我的。我有些犹豫,没想到之后他就以不知道怎么平衡学习和感情为由,开始爽约。我感觉被泼了一盆冷水,生气的同时,内心还是抱着“我俩能成”的希望。过了几周,他在线上又再一次向我表白,我说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一起。
当时,他吸引我的是他的上进心。会主动联系老师做项目,会主动去旁听课程,会主动花时间自学课外知识。我们两个观念还是很像的,都不会因为感情放弃自己的目标。现在觉得那时的我好单纯,因为这个吸引根本就不是“爱”,只是单纯地和男生的“友谊”。
表白后,我感觉一切都变了。从最初的每天见面,到一两个星期都不见面。他每次都以学习压力大推脱,还发了很多学习的照片予以证明。我是那种比较善解人意的女生,心里虽然很不舒服,但还是理解他。考试之后我们见过一次面,他的解释是忙,之后他几乎都不怎么回复我的消息了。眼看着他在朋友圈、QQ空间里和别人互动,我觉得我被他所谓的“忙”欺骗了。
我非常苦闷,没有找同学倾诉,不知从何谈起。为了缓解自己的心情,我一心扑在了学习上。一个月后我偶然发现被他拉黑了!愤怒之下,我把所有和他相关的信息全部删去了。我气愤,气愤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说再见;我失落,失落我第一次对男生的心动就这样结束了;我疑惑,疑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了这段感情的结束。
02 “失恋”后获得的启示
这场感情对我来说,痛苦比快乐多。尤其是他不辞而别的那段时间,我只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暂时忘却自己的伤感。
(1)对爱情的理解。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其实更应该算作友情,不应该算作爱情。我对爱情的理解更深入了,明白了友情和爱情的区别,拥有了鉴别爱的能力。
爱情三角理论中有三个要素,亲密、激情和承诺,我感觉和他在一起很舒服,但缺少激情,没有那种“感觉”。我们俩的态度都是不会为了对方放弃自己的追求,我们之间达不到爱情的高度。
从“爱情激素说”理论来分析,我对他的感觉有点像一见钟情,我当时特别喜欢他,觉得他是对的人,失去了客观判断的能力。其实在和他接触过程中,同学觉得他没有那么爱我,但我就像着了魔一样,陷入这段感情没能抽身。
按照“隐性人格”和“显性人格”的说法,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常被老师批评没有逻辑。他恰恰相反,是一个很理性的人。第一次见他感觉心花怒放,是因为他是我隐性人格的一部分。我要求他像我一样热情、感性,然而他做不到,我也感到心累。
我想,如果下一次遇到真正的爱情,我要尝试着去理解、接纳和沟通。当不能改变别人的时候还是专注于改变自己更切实可行。两个人走到一起,面对矛盾如何互相支持、互相适应,对双方来说也是一种成长,这是走向真爱的必经之路。
(2)恋人的处事方式。在进入这段感情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男性和女性之间处事的差异,更没有想到男性也有自己的核心恐惧,我以为女性才会害怕。他不回消息、回避我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觉得他的生活被我侵犯了,所以在努力维持自己的个人空间。
他在最初很努力地付出精力和时间,约早餐,约自习,线上和我频繁交流,让我感觉到他是非常真诚、值得信赖的,但是他追到我后开始冷漠甚至消失。他一直在回避自己的情感,我们之间也缺少情感的交流。他很少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只说过从小到大没有被爱过,也没有学会怎么去体会他人的感受。他看不起偏文科的专业,他贬低我的专业,我感到愤怒,但我还是忍了下去,整个感情经历都不太好受。我越来越没有自信。
03 学习课程后心理上获得的成长
当课堂上听到“哲学三大问”的时候,我的内心受到了震动。我觉得应该梳理一下个人经历,更了解自己,知道未来该如何做出改变。
(1)我是谁。和他的这段经历以及课堂所学让我更好地认识了我是谁。明白了自己的人格特质和不足之处,发现了一个崭新的自己。(www.xing528.com)
我在感情上过分焦虑。在生活和学习上我一直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但一进入感情就像变了一个人,对对方过分依恋,一直想要得到对方的认可。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他不回复我,我就陷入焦虑:“他到底爱不爱我?”我经常控制不住地想太多,自己很痛苦,一直有着不安全感。
我不喜欢去拒绝别人。在应该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喜欢去问父母、老师,依赖他们做决定。总喜欢说“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选?”这是变相地让别人帮自己做决定。但其实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了,但又没办法拒绝别人的想法,导致痛苦、纠结。
我很在乎别人的感受,很怕我的拒绝导致别人生气愤怒,习惯委曲求全。花精力在别人身上,感觉很累,我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心理界限不够清晰。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当别人指出我错误时,我会低头认错,总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别人的预期,自己不够好。但我没有问过自己,自己有没有尽力,有没有达到预期?比如感情经历中我已经做了那么多,但他还是无动于衷,我一直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2)我从哪里来。我没想到原生家庭会对我的爱情、我的性格造成那么大的影响。爸爸性格温和,妈妈比较暴躁,父母争吵时经常把我牵涉进去,让我选择一方,每次选择都让我感到很害怕。在我印象中,家人都很忙,爸爸下班回卧室看电视,妈妈直接累得躺下睡着了。我一直很独立,自己照顾自己,只有努力才能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认可。我缺少了“我到底是谁,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努力”的感觉,一直是在为获得认可而学习。
我和爸爸的关系是疏离的。他一直在家里扮演着“好好先生”的角色,但我们缺乏沟通,有距离感。他的性格让人觉得诧异,有时候好好说着话就开始生闷气。
我什么事都会和妈妈说,但接受不了她强势偏执的性格。她对我的要求特别高,学习成绩不能落后于别人,被逼着学这个学那个,刚开始学着还挺喜欢的,被逼着学就不喜欢了。她总是过分焦虑,甚至在中考前一天晚上还逼着我写作文,写完才能睡觉。当我遇到困难去找她时,她要么太累拒绝我,要么教育我要大度,导致我总是一味忍让。
校园里,初中班主任很凶,我做什么都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她痛骂。我学习压力很大,也没有收获到真正的友情。
我一心只有学习,不知道怎么和男生相处。高中时,我遇到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位英语老师。他儒雅温和,认真但不顶真。他就告诉我:你对语言是有天赋的,好好学一定会比大部分人成绩都好。听到这句话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您在逗我吧”,但我把这句话一直珍藏在心里,这一直是我高中三年的动力。直到今日,想起他我都觉得很感动。他是我高中三年灰暗日子的一抹微光。一方面,他是我当时理想中另一半的样子;另一方面,他照亮了我的未来,让我有了信心,明白了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不要在最困难的时候自暴自弃。
(3)我到哪里去。相对于身边的同学铁了心想去大公司,我对未来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我觉得“我到哪里去”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的过程。
跟随自己的内心。我一直在思考毕业后的去向,我想去美国深造。不出意外,遭到了爸妈和老师的反对。爸妈觉得女生一个人在国外不安全。老师建议不要去学小众专业,回国就业前景不明朗。我静下心来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觉得美国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我喜欢那里的教学风格和专业。当我慢慢和父母表达想法后,他们表示“也挺好的”。当我跟随自己的内心,耐心寻求别人的理解,感觉事情迎刃而解了。
照顾自己的需求。我未来要多照顾自己的需求,要学会爱自己。拿出国交换学习为例,起初父母和老师也都不赞成。但当时我觉得这个选择对自己是好的,我的内心是强大的,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回来后,我觉得我的这个选择是明智的选择。这半年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交换生的经历,更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现在的我不害怕做选择。因为我值得被爱,我不会强求对方认可我的选择,我觉得尊重别人的想法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
给父母踏实的感觉。我从家人那儿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但如今我已成年,应该调整心态,给自己安全感。此外,我还要努力让父母拥有踏实的感觉,想方设法为他们做些事情。
在这门课中,我最喜欢的概念是“身心灵的爱情观”。第一次听到这个定义,就好像直击我的心灵,真是说出了我内心对爱情所有的憧憬:身,激情浪漫;心,亲密、温馨;灵,三观一致、志同道合。身心灵的爱情观也将成为我未来爱情的目标。
爱情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希望我能把理论用于实践,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爱自己,享受美好的人生!
点 评
作者是一名聪慧勤奋的女“学霸”,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虽然受到过不少鼓励和表扬,但情感的支持却比较少。她的内心非常崇尚学习好的人,也把成绩优异、勤奋上进作为选择伴侣的标准。但没想到遇到的恋人在追求她时激情澎湃,追上后却态度冷淡、消极推脱,使她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疑惑,甚至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很可能是恋人自己的问题导致了这段恋情的结束。庆幸的是作者通过学习、探索和咨询,慢慢搞清了这段恋爱的来龙去脉和内在逻辑。她也从这段恋情中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怎么找到更好的未来。她的这篇长文写出了真情实感,写作的本身就是一个疗愈的过程,祝福她会变得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