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避型依恋者的心理矛盾主要是“自我”和“本我”的矛盾,“本我”对养育者寻求关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短期感到痛苦、焦虑,长期则产生无望、自卑。为了减少和消除这种因“本我”长期得不到满足而衍生的无望、焦虑等情绪,回避型依恋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压抑、否认、反向、合理化、隔离。
通过分析回避型依恋者内心的矛盾,我们便能得出他们惯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回避型依恋者的心理矛盾主要是“自我”和“本我”的矛盾,“本我”对养育者寻求关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短期感到痛苦、焦虑,长期则产生无望、自卑。为了减少和消除这种因“本我”长期得不到满足而衍生的无望、焦虑等情绪,回避型依恋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压抑、否认、反向、合理化、隔离。压抑是回避型依恋者最核心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其余几种心理防御机制则主要作用于减少自己对养育者乃至他人关心的需求,或减少自己的自卑感。
(1)压抑。压抑是回避型依恋者最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他们幼年时期压抑自己对父母关爱的需要,成年后则压抑异性关爱自己的需要。
(2)否认。即通过否认自我对他人的需要,从而减少在这种需要中引起的焦虑、无望的负面情绪。
(3)反向。反向则是回避型依恋者的伪装,回避型依恋者隐藏着深深的自卑,为了抵抗这种自卑,回避型依恋者常常表现为自尊甚至自大,在前期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过分热情其实是压抑潜意识中的自卑的反应,内心明明是渴望与人接近的,却表现出回避与人接近,以上都是反向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www.xing528.com)
(4)合理化。回避型依恋者在回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和动机使自己可以接受,于是他们便会把这种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合理化为“自己不再喜欢某人”或“自己不够喜欢某人”。
(5)隔离。隔离是回避型依恋者避免自己再次遭受童年心理创伤的心理防御机制,也是回避型依恋者的又一核心防御机制,即通过给自己划定安全区,划定亲密界限,避免因超出亲密界限而使自己再次遭受童年被漠视的创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