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对爱情,我为何逃避选择

面对爱情,我为何逃避选择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学习,我认为自己是回避型依恋者。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最终,我们经常采取“否认”“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逃避家庭责任,甚至会认为父母就是为我们服务的。我当时的感觉是突然不想谈了,原因是我妈妈反对,看重我的老师也反对,跟两位长辈谈了几次后,我选择了放弃。如果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两段感情,很明显我是一个“妈宝男”,没有什么主见,面对抉择时选择逃避,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01 家庭背景——父爱缺失

课程一开始老师提到童年的记忆问题,我发现我的回忆里正面的记忆很少,负面的情绪很多。例如:我记得小时候天蒙蒙亮就独自起床去买早点时寒风吹过的那种冷冽;我记得母亲离家出走时我的茫然;我记得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父亲用腰带抽打的恐惧;我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迷路时的惶恐;我记得小时候无数次和母亲争吵甚至是动手……相反,母亲跟我叙述的小时候的趣事我却没有一丁点的印象。

记忆是在初中的时候渐渐丰满的,那时候的我开始了寄宿学习,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寝室里唱《真的想回家》,流了一地的眼泪;最让我感到伤心的是高中离校时当众指责帮我搬东西却迟到的父母;最让我难过的是父母没有到我大学寝室来过一回。我一直觉得我在家中像是一个局外人。经过学习,我认为自己是回避型依恋者。我以母亲和弟弟的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观察分析我母亲和弟弟的相处模式,找到一些被我遗忘的记忆。

小时候我的父母是忙碌的。由于父亲的事业停滞了,家里的争吵声也就接踵而至,父母之间的交谈总是会演变为争吵。一年中,我和父亲加起来也没有说过几句话,我和父亲如此,弟弟和父亲也是如此。我和弟弟缺失父爱,很多时候父亲都会采取一种逃避的方式去对待亲子关系。

我不知道我的性格是在怎样的潜移默化下形成的,但我发现了一些缘由:

(1)我和弟弟的成长过程中过度依靠母亲,情感得不到正常宣泄。由于属于流动人口,学习生活的地点不固定,没有从小玩到大的死党,只有母亲负责我们的衣食住行和情感上的沟通,母亲成为我们小时候生活的唯一支撑。由于父亲的长时间缺席,这造成了我们性格上的柔弱,生活的重负本就让母亲身心俱疲,再加上母亲控制欲强而且多疑,导致她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我们心理上的问题。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最终,我们经常采取“否认”“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

(2)母亲对我们生活的全方位照顾。小时候,母亲对我们生活全面管控,让我们养成了以打游戏来反抗母亲管控的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逃避家庭责任,甚至会认为父母就是为我们服务的。

02 自身回避型特质分析

(1)自卑感。我发现我性格的本质特点是友善性。我对于友善性的理解是:很多事情我会有自己的主见,但当我和他人起争议时,大多数情况下,我会放弃自己的主见,我把这种行为解释为友善性。其实我明白我就是自卑,这种自卑,让我常常在虚拟世界里寻找满足感。

(2)不善社交。当我跟别人聊天时往往会有一种词穷的感觉,特别是和女生聊天的时候。社交上的困难让我在游戏中寻找满足感,虚拟的满足感又压榨了现实中的社交时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www.xing528.com)

(3)对负面评论极其敏感。一次社团活动中我被一名同学当面批评,尽管他只是描述自己的看法,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我还是对他的评价记忆犹新,这成为我自我否定的一项依据。

03 恋爱经历的分析

第一段恋爱经历是初二的时候,在恋爱的时候我很在乎对方的回应,很容易吃醋,我们两个人经常冷战,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当时我一个暑假都有意回避她,开学之后也逃避她,最后我们就不了了之了。我当时的感觉是突然不想谈了,原因是我妈妈反对,看重我的老师也反对,跟两位长辈谈了几次后,我选择了放弃。

第二段恋爱经历是高三的时候,我和我的同桌暧昧了半年,在高考后我们就确定了关系,但我跟我妈妈聊起这个女生的时候,她表示不喜欢,之后的约会我突然就没有了开始时的那种激动,我又开始单方面回避她。

如果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两段感情,很明显我是一个“妈宝男”,没有什么主见,面对抉择时选择逃避,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我以回避型依恋者的方式来分手,我的自我不充盈,甚至负能量,不能给予他人爱,现在的我很想去发展一段亲密关系,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还没有准备好。

04 总结

在对心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知道了我的性格特征,知道我情绪产生的缘由,知道了该采用什么方式去慢慢克服回避型依恋的反应,但离接受自我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点 评

在作者的成长环境中,由于父亲的长时间缺位,再加上母亲过强的控制欲和多疑的性格,导致他的人格中有比较强的依赖特性和回避倾向。就像他本人所说,内心比较自卑,比较压抑,这种个性在他两段恋爱中也很明显地表现出来。经过学习,他逐渐知道自己性格产生的原因,也逐渐明白应该用什么办法去克服和改变,这种探索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会让他有更多改变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