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天的短暂恋爱经历:一个真实案例

18天的短暂恋爱经历:一个真实案例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1这个姑娘我追定了我在大学的恋爱经历,从4月22日开始,到5月10日截止,整个过程为18天,在这18天里,我经历了从相识,到单相思,到约会,到在一起,再到分手及最终的放下。02持续了三天的恋爱回去的路上,我驾驶着电动车,而她坐在我的背后。这段恋爱持续了3天。阿尼玛指代的是男性中的阴柔面,而阿尼姆斯指代的则是女性中的阳刚面。例如,表白的时候会默认被拒绝,但对方隔天表示接受之后心情反而是十分复杂的。

18天的短暂恋爱经历:一个真实案例

01 这个姑娘我追定了

我在大学恋爱经历,从4月22日开始,到5月10日截止,整个过程为18天,在这18天里,我经历了从相识,到单相思,到约会,到在一起,再到分手及最终的放下。大二,我在一门课上遇到了分到同一小组的一个女同学。不擅长交际的我起初只是按部就班,按照小组分配的任务与她合作去完成小组作业。在小组作业展示的时候,我与她被派去台上演讲,她负责主讲,我负责补充。站在台前,她那种端庄、自信的气质与漂亮的外貌让我倾心不已。在那个时刻我便下定决心要追她。

我下课后便索要了对方的联系方式。理工直男的我,得到联系方式之后并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话题切入,然而在短短的几条语音之后,我想到了一个能让两个人都有参与感的话题:口音。大学里我见识到了全国各地的同学,也听了不少口音,于是我便以口音为话题,猜测对方是哪里人。后来才知道对方同样是西北人,而且竟然是H省人。既然大家都是大西北的“老乡”,那么饮食习惯应该也差不多,于是我灵机一动便邀约对方在即将到来的五一节一同与我品尝西北美食。可能因为西北人豪爽,她很快答应了下来。

我生平第一次这样期待五一节。我与她相约在学校北门相见,对方也很准时,这让我对她的印象又好了不少,心想这个姑娘我追定了。果然,对方的口味和我非常合得来,饭后,我们又相约去逛街。这一天是如此的愉快。

02 持续了三天的恋爱

回去的路上,我驾驶着电动车,而她坐在我的背后。这段路并不长,也不颠簸,但她慢慢地将手环绕到了我的腰上。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举动,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我选择回到宿舍后就通过语音电话向对方表白。此时是5月1日,距离我们认识仅仅过去了9天。得到了对方“我考虑一下”的答复之后,那个晚上我兴奋地难以入睡。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在次日,即5月2日,我得到了对方肯定的答复。

此时距离这段故事结束还剩下8天。在5月2日那天晚上,我们聊天到了凌晨1点。对方随口说她有点饿,我便很快去了趟麦当劳点了份外卖给她。这种事情现在想来还是蛮特别的。

这段恋爱持续了3天。在5月6日,我们共同上的那节课结束后,我提出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逛完超市,送对方到寝室楼下后,我提出想要一个拥抱。可没想到对方给出了否定的答复,紧接着便是分手的通知。原因是听到我表示喜欢她之后,她便不那么喜欢我了。

由于心有不甘,我还是与她“纠缠”了四天,直到5月10日,对方给我发来了其他异性追求她的聊天记录。我看完之后便不再“纠缠”她了,很快就放弃了这段感情。

03 吸引和分手的心理学分析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时空接近性、态度相似性、需求互补性、外表和个性特征等,而影响大学生相互吸引乃至爱恋的因素也大同小异。

(1)身材与容貌。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外表包括人的外貌、身高、风度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沃尔斯特曾经安排过一个大学生“电脑舞会”。舞会参加者不能自带舞伴,由研究者为其安排。舞会结束后,询问男性参加者他们是否喜欢他们的舞伴,是否愿意再约会他们的舞伴,结果发现,男性喜欢其舞伴并愿意与之约会的主要因素是身体方面的吸引,而非女性的个性特点和智慧。不少研究都表明,男性把外在吸引力当作选择对象的重要条件,而女性则较注重男性的智慧品质。这与我们日常认知中的“郎才女貌”相符。我被她的容貌和气质所吸引。(www.xing528.com)

(2)个性特征。男性对女性个性美的选择首推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其次是活泼但不轻浮、懂得生活、会体贴照顾人等。而女性更加看重男性的能力是否强、人品是否好、是否有责任感,以及风趣、幽默、深沉、稳重、开朗、乐观等。除此之外,广义的个性特征如文化教养、风度、气质等也同样影响男女之间的吸引。因此,男人更看重女人的气质美,女人更看重男人的风度美。正是对方端庄自信的气质吸引了我。

(3)需求性互补。一个人不但有物质上的需求,同样也有精神上的需求;不仅有生理上的需求,也有心理上的需求。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双方的需要或满足这些需要的途径若恰好是互补的,那么强烈的吸引力便会从中产生。这里要说两个概念:阿尼玛与阿尼姆斯。阿尼玛指代的是男性中的阴柔面,而阿尼姆斯指代的则是女性中的阳刚面。荣格认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人格。荣格派精神分析师玛丽·洛尔·科洛娜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作为女人,我将会爱上与我男性的那一面相近的男人;作为男人,他会为与他的女性面有着某种联系的女人倾心。他的女性面取决于其童年、母亲、姐妹甚至其父亲的女性面。男人会有意识地更喜欢某种类型的女人,这是其个人历史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爱上某个人,或许只是因为自己的“隐性人格”得以重见天日,能够有机会与“显性人格”整合,从而发展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的人格过程。换句话讲,我会喜欢上对方,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方的特征与我内心深处的阿尼玛十分符合。

(4)分手原因。对方从我表明自己喜欢她的那一刻开始,对我的好感就开始下降了,似乎是因为对方意识到了自己性单恋者的特点而选择放手。但为什么我最后会放手?我在了解到还有其他异性追求她之后便不再死缠烂打,而是果断选择放弃。其实,我也有一些性单恋的特质。例如,表白的时候会默认被拒绝,但对方隔天表示接受之后心情反而是十分复杂的。此外,性单恋者在恋爱过程中会希望对方没有缺点,对方展现真我时会感到生气或失望。

她身上的特点,不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其他人。在激素、荷尔蒙的作用下,我认为她与自己的“隐性人格”十分相符。被分手的我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做得不够好,所以才会引得对方分手。在得知有很多人追求她之后,我意识到或许她从来就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形象”。在自己理想中,她应该是十分专一,很少与其他异性有过亲密关系的。我的幻想破碎了,所以我不再纠缠对方。

04 建议

(1)不要急着表白。我听到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表白不是冲锋的号角,所有的表白都等价于自嗨。以我为例,我会把表白失败作为心理铺垫,这样如果真的失败自己也不会太过于难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我表白的那一刻起,我是期待对方给出否定答复的,若非如此,那会超出我的预期,反倒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了。

(2)不要高估自己的认知。以这个故事为例,因为对方一个细节,让我产生了误解,导致我急于表白,最后打乱了节奏,以分手收场。作为男生,我认为可适当接受对方的暗示,但需要结合自身的因素来考虑接下来的行为。如果会错了意,那就不好了。

点 评

作者在做课程作业(“爱情配对实验”)的时候遇到了他心仪的女生,于是展开了追求。女生的回应和坐在电动车上手抱着他腰的一些动作让他觉得对方是喜欢他的,所以他表白了,对方也答应了。但这段恋爱只持续了三天,对方就提出了分手,原因是“听到我表示喜欢她之后,她便不那么喜欢我了”。作者对这段前后18天的暧昧关系做了比较细致深刻的阐述,但对方为什么是“性单恋”?仅仅凭几次拒绝就能判断吗?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尤其是需要了解对方过往的生活经历。

如果对方的确是“性单恋”的恋爱模式,在分手以后,作者如果能够和对方坦诚沟通,再说一说彼此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可能就会更明白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恋爱模式。这样,文章最后结合理论提出的对策才会有更好的针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