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心理按钮:我的男性排斥案例分析

解读心理按钮:我的男性排斥案例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1母女矛盾和我的“心理按钮”“心理按钮”是指我们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触发”和引起过度的情绪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按钮”,因为它勾起了我们童年或者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我想,别人对我冷漠的态度就是我的“心理按钮”,他们的冷漠引起了我对于母亲非常痛苦的回忆。

解读心理按钮:我的男性排斥案例分析

01 母女矛盾和我的“心理按钮

“心理按钮”是指我们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触发”和引起过度的情绪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按钮”,因为它勾起了我们童年或者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

我特别害怕别人生气。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只要对方有一丁点冷淡、不耐烦或是愤怒的表现,我就会下意识地想“他是不是生我的气了”。如果对方进一步表现出对我的冷漠或是指责我,我就感觉自己浑身上下的警报都被拉响。“他真的生我的气了”这个意识开始在脑中不断地盘旋,我开始回忆我做的一系列事情,思考自己到底是做错了什么才会让对方生我的气,不管实际上对方是不是真的“生我的气”,我都会认为对方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在于我。我真的可以找到自己犯下的一些“失误”,并确信是自己的“失误”导致了对方的负面情绪,无论事实上我找到的那个“失误”是多么的无关紧要。一旦确认了我的“失误”,我便开始思考该如何向对方道歉,让对方消除负面情绪,“不要再生我的气”。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感到极度的恐慌和无助,我感觉自己错了就是错了,事情已经发生,犯下的错误难以弥补,再如何道歉也无济于事。有时这种无助也会转化为一种愤怒,我会怨恨对方“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和我生气”。最后,我会回避对方,绝不主动和对方搭话,甚至出于愤怒而故意做出一些我感觉会进一步惹怒对方的事情。直到对方愿意主动和我说话,看起来“不再生我的气”,这时我才会和对方说话,看起来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尽管在回避对方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难过和恐惧,害怕对方因此和我断绝关系,但我也绝不主动去联系对方。

很多时候,对方的负面情绪根本和我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对方根本就没有负面情绪,只是被我误解了。直到对方和我主动聊天时我才发现自己其实白白担惊受怕了好一阵子。而当对方真的生我气的时候,我对他负面情绪的冷处理则进一步加重了我们之间的矛盾,让很多很容易化解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

我发现其实这一系列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我的母亲有关。我小时候,她几乎每周都要向我发一次火,她发火的样子非常可怕。她每次发火之前,都会对我特别冷漠,对我而言,她的这种冷漠几乎是毫无征兆的,我无法敏锐地察觉,而每次我发现她情绪有所变化的时候,往往她已经非常生气了。这时候,我会小心翼翼地问母亲:“你是不是生气了?”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我会去问她生气的原因,但每次她都不会告诉我,让我自己猜。这让我习惯性地拼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母亲的冷漠态度让我感到异常恐惧、不安与痛苦,那时候我特别害怕母亲会因此再也不喜欢我,我害怕母亲永远也不会原谅我。冷漠过后她的情绪就会爆发,她会狠狠指责我犯下的错误,并且会强调:“我当时就已经很不高兴,明显暗示过你了,可是你还……”让我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暗示我明明有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没有抓住,对此我感到自责不已,可实际上她的暗示根本不足以让我察觉到。往往爆发过后,她只要我安安静静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原谅我,并且为了补偿我,她会对我十分好,但下一次她生气时,还会重复同样的场景。

我想,别人对我冷漠的态度就是我的“心理按钮”,他们的冷漠引起了我对于母亲非常痛苦的回忆。作为童年每次都不能及时发现母亲情绪变化的弥补,我对别人的情绪变化异常敏感,经常会放大甚至误解别人的负面情绪。我会认为这全都是我的错,并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容易把对方的负面情绪全部归因于自己,且相信自己的一点小失误真的会让对方异常愤怒,并对此自责不已,后悔自己所做的行为。而我在对方愤怒时的表现也几乎复刻了童年时对于母亲生气时的处理方法——对方生气时别再加重她的愤怒,什么都不做等待对方愿意和我说话才是最好的。

其实仔细想想,童年时期母亲生气的原因并不一定是我犯了错误,有的时候只是母亲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感到不愉快,这时只要我做了什么不合她心意的事,她就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我身上。现在我面对别人的冷漠或是指责,第一反应仍然是“对方要生气了”,但是在拉响警报之后,我开始能够意识到是对方的表现触发了我的“心理按钮”,开始意识到其实这不一定都是我的错,之后我需要一段时间慢慢让自己冷静,从那种状态中摆脱出来,从而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冷处理。

02 家庭背景和“疏远负面型”父女关系对我的影响

我对爱情抱有渴望和幻象,可是一想到要和男性建立亲密关系就令我感到不适。在学习到父女关系的相关内容时,我发现自己的状况和“疏远负面型”父女关系非常相似,我想我的这种想法可能和原生家庭有不小的关系。(www.xing528.com)

在我的成长中,父亲很少回家,我也很不想让父亲回家。父亲的大男子主义比较严重,他在工作中是一位小领导,在家中他似乎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转换,依旧像领导一样,不苟言笑,感觉十分难以亲近,而且他说什么就一定是什么,我和母亲都必须听他的,他还会在未经我允许的前提下随意动我的手机电脑,拿来玩游戏。我觉得他性格比较暴躁,如果我犯了什么错,母亲只会训斥我,但父亲会狠狠地打我。

我的母亲是一位全职妈妈,她曾经也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在婆婆和丈夫的劝阻之下辞掉了。我非常同情我的母亲,我不认为她在这段婚姻关系中获得了幸福。因为没有工作和收入,她在和父亲的对话上总是低人一等,她只能屈服于父亲,屈服于婆婆,受尽委屈。我认为她是传统家庭观念的受害者,她本来可以有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生活,她本来可以不必生活得这么辛苦卑微,为了父亲和家庭,她牺牲了太多。

因此,我很不喜欢我的父亲,也不愿意亲近父亲,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把他当作我的父亲,而是当成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来看待。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能感受到在很多事情上父亲对我的关心,我也清楚父亲是爱我的,可是我仍然很难发自内心地亲近和依赖他,每次和他聊天,都只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一般。

03 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

我发现,自己为了避免成为和母亲一样的人,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对于男性的疏远和厌恶可能就来源于我对父亲的不满和对母亲的不认同。我认为作为女性,个人的幸福和家庭的圆满之间存在着严重冲突,女性的结婚、生子,为家庭奉献都是父权社会下的被迫牺牲。所以只要男性有一点大男子主义的想法或行为,我都会感到异常反感,我也因此完全不愿意结婚生子,甚至有时候我觉得与男性建立亲密关系都会因此而被剥削和压榨,尤其是之后我们很有可能会发生性行为,而我总认为和男性有性行为就是被他们剥削性价值。每当母亲向我倾诉她的不幸,每当父亲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斥责母亲时,都会更坚定我的这种信念

虽然我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像我的家庭一般,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也知道了很多令人动容的爱情,比如周总理和邓颖超爱情故事,在我和结对同学的交流中我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像我的父亲那样残暴,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此外,我明白自己对于性有很大的误解……但我内心深处还是对母亲说的“你需要个男人”的说法感到排斥。不过目前我也有了一定的改善,至少我认识到了自己对男性敌意的一部分来源,我也开始试着和男性(比如我的实验结对同学)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我们之间目前还维持着较为频繁的联系,有时我也会和他抱怨一下生活上的不顺。我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善,我相信世界上有双方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美好爱情,只是这一切都还需要一些时间。

点 评

因为需要揣摩母亲的心情,迎合母亲,所以特别害怕别人生气,这成为作者的“心理按钮”;很少在家的父亲对作者的不尊重乃至粗暴对待,使得作者个性中有很多讨好但同时又不信任的成分。作者对自己性格的形成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和分析,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沟通、交流和体验,有更多的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