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星堆:古城遗址揭秘

三星堆:古城遗址揭秘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星堆,一座古城,一个古国。无一例外,三星堆古城的三道外城墙的外侧均有壕沟。4000年前,正是来自西部三危山一带的三苗部族,沿岷江南下,在成都平原修建起鱼凫古城和三星堆古城。说明这一区域很可能是三星堆古城的祭祀区域。目前,三星堆古城的布局可以说已经大体明了:古城面积巨大,可以称之为大型城堡,是迄今所知的中国夏代古城之首。

三星堆:古城遗址揭秘

三星堆,一座古城,一个古国。

准确地讲,三星堆是一个城市国家。

在经历多次发掘之后,考古学家发现,三星堆遗址原来是一个古城。

遗址内的夯土,围绕着三星堆。显然,它是三星堆古城的城墙。

1991年、1995年、1999年,在这几个年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选择了三星堆遗址南边的麦家院子“龙背”、胡家院子、三星村公所、东岳庙等几个地点,由西向东进行了试掘。

这几处地点发现的土埂亦是人工夯筑的城墙。现存长度为1050米,最宽处达28米,主体宽约20米。不难确定,这条土埂是三星堆古城最南端的城墙。

为准确起见,其间考古人员又对三星堆遗址的西城墙进行了“解剖”发掘,并在此发现大量的柱洞和其他建筑遗址。这些柱洞是昔日城门建筑留下的遗迹吗?也许,它们是城门上的岗亭或箭楼?

这些疑问,有待今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来证实。

更有意思的是,在对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处的城墙进行发掘时,又发现下面叠压着大量龙山时期的房址,同时在城墙里还发现有良渚文化类型的玉琮。三星堆城墙内怎么会有良渚文化类型的玉琮呢?

看来,三星堆文化与良渚文化有关系的说法并非是空穴来风。研究长江文明的起源地,人们也许还要大大地扩展视野。

考古学家在对西城墙进行发掘时,毫无悬念地在城墙的外面发现了城墙外围的屏障——壕沟。

无一例外,三星堆古城的三道外城墙的外侧均有壕沟。壕沟的宽度为15—20米,深度为2—3米,而且与城内外的马牧河、鸭子河相互沟通。

这一发现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4000年前的三星堆,其高耸的城墙和深陷的壕沟,已将三星堆先民带入了文明时代;意味着在当时的成都平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强盛的王国——具有相当完善的防御体系;同时也意味着三星堆古城有码头,能通过壕沟与马牧河、鸭子河相连通,从而方便运输。

疑似三星堆古城码头

2013年,三星堆古城的最新考古发掘,确认了在遗址北部的“仓包包城墙”和“北城墙”两道新的城墙。这一发掘使得三星堆的城墙由过去的五段变成七段,外城部分也由于“北城墙”而趋于完整。2015年,新发掘出的建筑基址——府库,形式比较独特,也让考古学家有了新的认识。

北京大学刘绪教授认为:“这个城池建筑跟豪华宫殿不一样,和普通建筑不一致,中间是通道,东西向开门。有可能是府库,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北京大学孙华教授也认为这是一栋作用特殊的单独建筑。

三星堆古城遗址城墙(局部)

这个建筑基址,从建筑形式来看,很像是存储文书档案的地方。也许前面提到的三星堆紫铜文书,就收藏在这里。

今天,人们将不再为三星堆古城而困惑,也不会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问题所困扰。一个完整的古蜀王国的轮廓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星堆遗址青山关大型建筑(府库)基址F1原型猜想图(www.xing528.com)

让我们来看看完整的三星堆古城:

墙体由主城墙(墙心主体部分)和内侧墙、外侧墙三部分组成。主城墙呈梯形,采用平夯法夯筑(城墙所用之土均为五花土,采用分层夯筑,每层夯土厚约13—20厘米),两侧中部经铲削修整,并用圆木棒垂直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坚硬。内、外侧墙采用分段夯筑法夯筑,每段夯筑到一定高度并经切削修整后,再添土继续夯筑。

三星堆古城墙的主城墙的局部,已使用土坯砖。这些“砖”的规格为长 40厘米、宽30厘米、厚10厘米——这是目前我国城墙建筑史上发现的最早使用土坯垒砌城墙的实物例证。

三星堆古城墙的年代,决定其建筑的起始年代。确定城墙的年代,必须从夯土中的包含物和地层分析下手,即城墙年代是建立在碳-14检测绝对年代的数据基础上。

考古人员在城墙的夯土内发现的陶片均属三星堆遗址一期,也就是说,这些陶片的年代距今5000—4100年。显然,三星堆古城墙的年代不会早于距今4100年。从地层学来看,证据也相当明了:三星堆东城墙和南城墙内侧,发现城墙夯土也是压在三星堆的第一期文化层之上,同时又被三星堆遗址第二期(距今4100—3600年,相当于夏代早期至商代早期)文化层所叠压。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文物标本和地层叠压分析,最终,将三星堆古城墙的时代定在距今4000年左右。

4000年前,正是来自西部三危山一带的三苗部族,沿岷江南下,在成都平原修建起鱼凫古城和三星堆古城。他们也因此被成都平原上的土著民称作鱼凫氏。

在对三星堆遗址的西面、南面进行调查和勘测后,考古人员不得不佩服三星堆古蜀人的智慧——这座古城的建筑布局很巧妙:在古城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三星堆、月亮湾、真武宫、西泉坎等四处重要的文化遗迹,它们的文化堆积层都较厚,包含物都很丰富,遗物遗迹都很集中。

1931年燕家院子附近出土的玉石器坑和1986年出土的两个大型祭祀坑,都位于这一中轴线上。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一区域很可能是三星堆古城的祭祀区域。古代祭祀为帝王最重要的活动,祭祀区域一般在宫殿内,此中轴线应是宫殿区中心。

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师生正在发掘三星堆古城城墙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古城墙及遗址内发现的大型房屋、府库、祭祀坑、窑址、玉石器作坊和大量的礼器,完全可以说明:这里曾是一个完整的古城,也是三星堆古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目前,三星堆古城的布局可以说已经大体明了:

古城面积巨大,可以称之为大型城堡,是迄今所知的中国夏代古城之首。仅就面积而言,已经远超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石家河古城。

古城平面为梯形,南宽北窄,东西长1600—2100米,南北宽2000米,总面积为360万平方米,即3.6平方千米。城墙不完全封闭,北面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东、西、南三面为城墙,由此构成了河流与城墙相结合的防御体系——这与商代殷墟的布局很相似。

手工业作坊区位于城址的北面。墓葬区位于西城墙外。宫殿区位于城址的中部。祭祀区位于城址的南部。其余为百姓的居住区。

三星堆遗址位置示意图

古城之中,分布有序的各功能区,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让古城内的百姓生活得有序。海贝、象牙、绿松石玛瑙、玉管等珍贵物品的出现,表明了古城的海外交通和商业贸易情形;各种玉器、青铜器小饰件的制作,也构成古城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古城的用水方式,也令人惊异。城址内,有马牧河由西南角流入,然后向北,再折向东南角流出。这样,对三星堆古城的居民而言,城中取水是再方便不过了。这真是太妙了!

即使天旱也不会影响到三星堆城内人的用水。如果遇到火灾,城内就有水,可以马上灭火。

显然,4000年前修建而后又扩建的三星堆古城,并非仓促之举。它是经过一番精心“规划”,精心布局而建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