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理论力图打破传统经典科学的思维禁锢,主张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无序性和有序性相交融,以动态和开放的理性主义视角认识事物。这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研究需要突破单一线性的思维,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构建以及现实表达不仅要关切理论上的逻辑自洽,更要立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基于此,探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需要秉持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系统性与操作性相衔接的原则。
(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研究需要打破简单线性思维,即打破仅仅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当下境遇,遵循简单的“问题—解决”式逻辑。相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研究需要坚持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原则。历时性是基于时间的维度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分割式与片段性的发展,它是贯穿于教师生命历程的整体性发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而言,包括教师职前阶段、职中阶段和职后阶段;从教师成长的阶段而言,包括准合格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以及教学名师的发展历程。因此,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及其生成在时间方面具有连续性、持续性。共时性是基于空间的维度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全面分析。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多维度、全景式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以及创新思维、实践品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激发与生成需要从共时性的角度立体考量、整体推进和落实。
(二)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原则(www.xing528.com)
复杂性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序性和无序性的交混,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静态是相对的,丧失了静态的存在,事物将变得不可捉摸。动态是绝对的,它是事物永葆生机、源远流长的根本机理。基于此,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研究遵循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需要立足于特定时空场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从文化引领、制度保障、行为跟进等角度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作为“人”的教师的发展,“人”是变化发展的,“永远行走在路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不仅要立足于特定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更要具备长远眼光,统筹谋划,动态性地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
(三)系统性与操作性相衔接的原则
复杂性理论不仅批判了简单线性逻辑思维,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新的认识事物的视角和理路。针对世界及其组成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应用“宏大概念(Macro-concept)”来认识对象;针对事物发展是有序性和无序性的交融,提出应用“策略”优于应用“程序”的观点。复杂性理论并非是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亦非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相反,它是打破学科界限,从多维视角全面系统地廓清问题与认识事物。基于此,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研究需要遵循系统性和操作性相衔接的原则。系统性是针对单一性、封闭性而言的,主张从多个维度、多个视角系统探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构成、影响因素与生成机制等。操作性是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的实践而言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的路径不仅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而且更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切实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并促进中小学教师积极有效的专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