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的重点主要有:
(1)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理论架构。本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理论架构为实证调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的构建以及生成路径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访谈及信息搜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到的信息是全面认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支持性条件的客观依据。因此,它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的构建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路径的提出。本部分是本研究的宗旨所在,通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的构建和路径的提出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的现实表达的系统分析,有助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认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进而促进中小学教师可持续的、自主的、幸福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的难点
本研究的难点主要是:
(1)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理论架构。本部分涉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理论架构的依据以及建构出来的理论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其难点主要体现在理论架构依据的确定以及理论架构的实践基础的考量。
(2)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的构建和路径探讨。本部分不仅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构建逻辑的分析,以及由此逻辑路径构建出来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的基本要素的确定;二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的现实表达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表征的系统分析,以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路径的提出。
(三)研究的创新
本研究主要是现实考察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借助复杂性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场动力理论以及实践逻辑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基于量化分析和质化解读的逻辑路径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生成机制进行尝试性探讨和构建,并据此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生成路径是本研究的创新点。
【注释】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EB/OL].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10614/10045441_1.html.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3]《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2012),[EB/OL].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35/201212/xxgk_145544.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5]《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http://www.gov.cn/ xinwen/2018-03/28/content_5278034.htm.
[6]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20~321页。
[7]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页。
[8]李波:《教学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第3期。
[9]姚计海:《教学自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6期。
[10]胡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跨个案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0页。
[11]姚计海:《教学自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6期。
[12]胡婷:《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跨个案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3页。(www.xing528.com)
[13]张晓文:《城市初中教师从业动力研究——基于对湖南长沙城区初中的调查》,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3页。
[14]陈芳:《教师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15]牟景升:《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甘肃教育》,2011年第11期。
[16]李波:《教学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7]陈淑萍、颜秀红:《专业自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21期。
[18]肖海平、丁远坤:《教育信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9]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20]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页。
[21]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1页。
[22]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23]张晓文:《城市初中教师从业动力研究——基于对湖南长沙城区初中的调查》,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1~52页。
[24]周建忠:《教师专业发展为何缺乏内在动力》,《上海教育》,2006年第17期。
[25]韩敏:《我国城市小学教师从业动力研究——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的调查》,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5~55页。
[26]何华宇:《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年第2期。
[27]曲铁华、王希海:《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策略》,《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版),2009年第4期。
[28]刘宏:《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地区几所高校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S3期。
[29]郭世安:《教师专业化:内在动力与外在支持》,《人民教育》,2007年第7期。
[30]何华宇:《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年第2期。
[31]何晓文:《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 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基础教育》,2010年第6期。
[32]何晓文:《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 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基础教育》,2010年第6期。
[33]游华金、阳艳美:《专业化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教育学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3期。
[34]郭世安:《教师专业化:内在动力与外在支持》,《人民教育》,2007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