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设计与优化

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设计与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概念课外阅读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时完成的一种思维导图,包括阅读一篇文章、多篇文章、整本书、古诗词等。课外阅读思维导图实际上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建立一种思维,促使阅读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一步步阅读思考的过程适合用网状图来画思维导图。例如,给《西湖的绿》这篇文章画思维导图。

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设计与优化

一、语文

古有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增加知识,开拓眼界,积累广博的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可以说,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式和渠道,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定的阅读积累,成就他一生的生命底色,影响和改变他未来的命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些具体要求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阅读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外阅读其实是针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的,它是包括在阅读里边的。我们也可以认为,课内阅读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直接讲出来而且要进行的一种阅读活动,也就是指我们经常所说的阅读课本。然而课外阅读是指在我们课内阅读活动以外的各种单个的另一种阅读活动,其中包括在学校和老师引导下的指定阅读和小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两种。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会让他们终身受益,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塑造所起的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一)阅读教学的理念变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阅读教学以“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为理论基础,主张接受式学习。但实际上,文本既是一种物质符号系统,又是一种精神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它进行传递与表达。如果教师一味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往往更多停留在文本的“物质”表层,而忽略了文本的精神内涵。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读者中心论”的重要性。

1.以作者为中心理论

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论是指文本解读要发现作者赋予作品的原始意义,作者创造了文本,对文本所蕴含的意义拥有绝对的解释权。以作者为中心理论主要是恢复作者的本意,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叶圣陶先生指出,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遵循创作者固有的创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情境,追寻文本的原意。

2.以文本为中心理论

以文本为中心理论是指文本解读要以文本为中心,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文本所蕴含的意义是通过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分析来确定。美国文学批评家韦勒克反复强调:“作品就是一个隐含着并需要意义和价值的符号结构。”主张文本解读就应该以具有这样的符号结构的作品为主要对象,重在挖掘具有隐含意义的特殊符号的价值。

3.以读者为中心理论

但随着接受美学的一些观点,阅读教学出现了新的态势,出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理论。它强调读者不可低估的能动作用,强调读者不可或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创造。这也叫做“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阅读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理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生动有效的主体性阅读教学呢?训练学生画思维导图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对于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他可以通过画阅读导图从盲目、茫然的阅读中找到一些阅读方法、路径,补自己的短板。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画阅读导图则可以弥补他发现问题的不足,进而学会科学合理地表达。

(二)概念

课外阅读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时完成的一种思维导图,包括阅读一篇文章、多篇文章、整本书、古诗词等。课外阅读思维导图实际上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建立一种思维,促使阅读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就好比你是一个寻宝人,带着探寻的目光去看一篇文章、一本书,期望从中获得那些你不知道和不懂的东西,在丛林里寻找那些你想要的宝藏。

(三)几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思维导图案例、制作方法和作用

1.单篇阅读的思维导图

阅读分析一篇文章,是学生进行的一项经常性训练,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读懂一篇文章,掌握阅读的方法必不可少,并可依据此方法来画出思维导图。一般来说,阅读一篇文章方法包括这几步:

①快速阅读,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题目、作者、文体以及主要内容。

默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A.标注文章的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或勾画关键词句,或写出提炼的词句)

B.接着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③细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A.文中的人、事或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圈点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B.作者又是如何来写的?

这样一步步阅读思考的过程适合用网状图来画思维导图。

例如,给《西湖的绿》这篇文章画思维导图。

【原文】

西湖的绿

宗 璞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倾、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炯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的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了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一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的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的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四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他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具体绘制思维导图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画出中心图标,在中心图标处标注清楚文章的题目(西湖的绿)、作者(宗璞)、文体(游记散文)以及主要内容(作者六月间到西湖游玩,感受到了西湖的“绿” )。

第二步:画一级分支,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用关键词表述。(雨中访灵隐、漫步苏堤、花港观鱼)

第三步:画二级分支1,每一个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用关键词概括。(灵隐寺的绿:颜色多变;苏堤的绿:坚忍不拔;花港观鱼的绿:生机勃勃)

第四步:画二级分支2,作者是怎样写的,提炼写作方法。(雨中访灵隐:由上到下、比喻、排比;漫步苏堤:由远及近、有详有略、对比、比喻、排比;花港观鱼:拟人、比喻)

第五步:画二级分支3,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为概括中心思想打下良好基础。(灵隐寺的绿:喜爱;苏堤的绿:敬佩;花港观鱼的绿:欣喜)

六(2)班 涂亚昊

掌握了此种阅读方法,并辅之以画思维导图来阅读文章,可以很快地让读者对所读内容建立整体感知,很好地把握文本的知识要点,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群文阅读的思维导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了,仅仅靠着课本的二十多篇文章,已经远远不够了。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会阅读。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在多个文本、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体裁教学的方向引导下,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它是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形式。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群文阅读教学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与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应在充分认识群文阅读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拓宽阅读教学思路,拓宽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不断提升学生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并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情感体验,深切感受到汉语的深刻内涵与无穷魅力。

一般来说,群文阅读的方法包括这几步:

①略读或浏览,寻找关联

群文阅读要区别于单篇阅读。单篇阅读更侧重于精读,而群文阅读多采用浏览、略读的方式进行。略读、浏览,侧重于信息处理,提炼出这一组文章主题是什么或辨别是什么同一体裁的文章,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这几篇文章为什么放到一起来读。

②默读思考,概括内容

默读时要快速思考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每一篇文章内容进行概括。③整合目标,一课一得

“群文阅读”阅读量的增加,决定了不能再以传统单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作为目标,而应对原来具体、细化的目标,做必要的整合。整合目标的点要更集中,注重一课一得即可。

④“求同”阅读,感悟主题

“群文阅读”下先要进行“求同”阅读,让学生把几篇文章横向联系起来读,抓住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丰富对文章相同点的认识(包括文章主旨、写作手法、作者情感等),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然后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这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考力提出巨大挑战。

⑤“求异”品析,升华中心

进行群文阅读时,在基于群文“关联点”进行“求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求异品析”,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求异品析”,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用“点”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面”上的“同”;在“面”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点”上的“异”,进而能对群文的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实现认识的升华。

这样在几篇文章之间建立联系和进行比较阅读的思维过程适合画韦恩图。

例如,给《凡卡》《穷人》《我的老师》这三篇文章画思维导图: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886年。文章按写信的过程进行记叙: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到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通过写信向慈祥的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生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生活情景。这篇小说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穷人》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

《我的老师》是冰心的一篇散文。在文中,她所怀念的中学老师T女士,是个非常爱护学生的老师。她尊重学生,把如慈母般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文章用朴实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对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青春的老师。

具体绘制思维导图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画出三个相交叉的圆,在三个圆交集的部分标注清楚三篇文章的关联。(写人的记叙文)

第二步:在三个圆中分别写上三篇文章的题目。(凡卡、穷人、我的老师)

第三步:比较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凡卡给爷爷写信求爷爷带他走;桑娜和渔夫抱回西蒙的孩子来抚养;T老师热诚为“我”补习算术)

六(1)班 洪宗扬

第四步:比较人物特点,用关键词概括每一个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凡卡:命运悲惨、善良可怜;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乐于助人;T老师:温柔细心、循循善诱)

第五步:比较写作方法,用关键词提炼。(凡卡:动作描写;穷人:心理描写;T老师:语言描写)

第六步:比较作品情感,用关键词表述。(凡卡:社会制度的黑暗;穷人:互帮互助的美好心灵;T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

第七步:归纳总结:同样是写人的文章,可以用不同的细节描写(动作、心理活动、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在三个圆交集的部分补充:细节描写。作者借三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想表现一种真善美,抨击社会的假丑恶。

老师按这样的阅读方法和画思维导图的步骤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不仅增加阅读量,更是把学生带入了深层次的阅读,通过比较、猜测、推论、反思等方法对文本进行探究性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也学会了多元地看待世界,从不同的视角,用独特的眼光丰富自己的认知,感受到自己是阅读世界中的一员。

3.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要求语文教学打破以往的课堂篇章教学的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锻炼。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既是对全书的脉络的全面把握,也是对全书内容的深度思考;“本”不仅仅是指单独的一本,也是指相关的许多本;“阅读”是指包含多种方式的阅读过程,可以说泛读、精读、略读、跳读等等。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动态的、综合的和开放的。

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收获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整本书阅读,可以分为老师推荐的统一书目阅读和学生自由选择书目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学生课外阅读,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

书的篇幅长了,一节课的时间不够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决问题,阅读过程比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疲倦。也有的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导致看书的质量不高,往往在看完课外读物后只留下很少知识在头脑里。如何把知识快速而长久地留下来,在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增添一份思想上的“神采飞扬”呢?思维导图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只需要一张纸,条理清晰,色彩丰富,图案美观。只要一看,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对一本书建立整体的感知,回顾起整本书的知识点,便于孩子记忆与复述故事情节,更好地进行积累;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等。它既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发展了他们的理性思维。课外阅读中绘制思维导图,就好比孩子在书中走了一个来回,把一本厚厚的书读成一张薄薄的纸。

那么,阅读过程中,在什么时候绘制思维导图呢?读完一本书后绘制思维导图或者一边读书一边做思维导图,这些办法都同样有效。

(1)读完一本书后绘制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阅读思路的过程。首先,你需要归纳,把厚书读薄。其次,你需要建立关联,书中各部分内容是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这本书你就不算白看。最后,回看这本书,边读边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在画图的过程中,原先书中没读明白的地方一次次变得清晰准确,不知不觉增加了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提高了思维逻辑能力。也正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事后画思维导图有一个长处,即你只有在掌握理解了全书内容和部分内容与彼此的关系后才开始画图,你的思维导图因此就会更为全面,核心更明确。

(2)边阅读边绘制思维导图

方法是把书本的目录以及内文快速地翻看一遍,先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大概了解,再确定中心图像和中心词,然后画出一个思维导图框架(把这本书的主要模块都列在一级分支上),接着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边阅读边提炼出关键词,读完整本书后再进行修改完善,把你对这本书的感悟和心得进行重新汇总提炼,增加一些重点符号、小图标等。一边阅读一边做思维导图,就好像与书的作者进行持续的对话,在书往前进展的时候会反映出知识的展开模式。不断扩大的思维导图也会让你注意到理解水平,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目标不是简单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制作者的思想。它是要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理解力来组织和综合他或她的思想。你的思维导图应该能够理想地包括你自己的评论、想法以及从刚刚读到的东西里得到的创造性的理解。

那么反过来,可不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阅读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当看到一幅生动、直观又有趣的思维导图时,阅读的欲望会随之产生。这时思维导图就起到了“导读”的作用,带领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这主要是开发自己的右脑,提升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习乐趣和学习效率!

一般来说,绘制整本书的阅读思维导图的方法如下:

看完一本书,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思维导图,首先是梳理和整理。这个环节至关重要,画图之前一定要梳理文脉和文章大意,学生要关注书的内容,表达方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丰富,与文本对话,发现作品的特点,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人生哲理。基于对以上的认识,我们才能着手绘制阅读导图。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好中心主题词

中心主题词的确定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其它都是由此中心发散出去的与之相关联的重要内容。当指导学生读完一本书后,首先要确定所阅读书的中心主题。课外读物的种类很多,而且每一本书蕴含的知识点和思想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读一本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书本的特点确定主题、并画好与中心主题相关的中心图像。一本书中很多的“点”都可以作为中心主题词,小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最常关注到的是书中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变化等。

①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三国演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等;《西游记》的唐僧师徒四人等;《水浒传》的108个好汉等。

②事——关键事件,对主要人物的成长产生影响或转变的主要事件,如《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做报贩、擦皮鞋、当学徒等一系列事件,《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生存事件等等。

③地点——跟故事的发生、发展密切联系的,可以推动情节发展的。如《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不同地点游历。

④时间——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按不同朝代记录一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故事。

⑤品质——作者宣扬的,体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比如,《战马》一文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等。

此外还有题目、背景等等,选择哪一个“点”,主要看我们目标的设定或者小说的特点而定,等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后,就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确定。

(2)引发发散思维

确定好中心主题词,接下来就要组织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根据中心主题继续补充思维导图的细节信息,注意使用关键词和图像。发散思维的质量保证思维导图的质量。不同的中心主题词,发散的思路流程是有所侧重的。

①以人物为主题画思维导图,要把与人物有关的关键事件、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情感变化、背景、命运等内容整理出来做成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的认识与把握。

六(2)班 杜彬彦

这是五年级同学读了《水浒传》后,以“人”为中心制作的思维导图。从图中中心词是书名《水浒传》四个一级分支分别是书中四个人物:鲁智深、武松、林冲、吴用。二级分支里,分别列举了每个人物的主要事件,对其个性品质的归纳以及评价,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4位人物形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吴用足智多谋,鲁智深侠肝义胆,武松勇而有谋,林冲循规蹈矩,等等。

六(3)班 郭才伟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以宁宗庆元五年至成吉思汗逝世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它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学生在阅读这本小说时,以书中四个重要人物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为主题画思维导图。一级分支是四个人名,二级分支列举了每个人的背景、个性特点、主要本领等,三级分支对这些内容做了具体阐述。通过这张思维导图,将书中重要人物个性鲜明地呈现出来。

②从“关键事件”入手,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探究事件的本质,从中获得成长的启示与教育。

六(2)班 成铭哲

《幸运大流浪》是作家唐敏所著的一本儿童小说,一个家住在厦门市鼓浪屿的富家小孩赵小雨因爸爸、妈妈的误解离家出走了。这时,他遇到了家在安徽到处流浪,以卖罐子、瓶子为生的小孩赵人才,他们两人一起去流浪,一起去公安厅抗议、一起到成都去游玩……最后一起回到家里,与父母化解了矛盾。

这是学生读完《幸运大流浪》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这本书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也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因此,学生阅读时可以事件为主题画思维导图,一级分支分别为:认识赵人才、准备离家、流浪、凯旋。二级分支里,学生仔细分析每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关键词概括、归纳出来了,还写上了自己的想法。这可是一本300多页的书,学生只用一幅图就把它记下来了。(www.xing528.com)

六(2)班 陈旭阳

《金银岛》是英国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18世纪中期英国少年吉姆从垂危水手彭斯手中得到传说中的藏宝图,在当地乡绅支援下组织探险队前往金银岛,并与冈恩众人智斗海盗,最终平息了叛变并成功取得宝藏的故事。

阅读《金银岛》一书,按照老海盗出现、海上航行、岛上历险、海上寻宝等具体事件进行分支。

③根据地点制作思维导图,从地点的变化入手,以在不同的地点发生哪些事件思路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

六(2)班 胡精悍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这是学生读完《格列佛游记》后制作的思维导图,一级分支为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四处地点,二级分支则是在每个地点各发生了哪些离奇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例如:小人国这一分支,就写了被俘小人国、幸免一死、获得自由、造访皇宫、夺取敌人舰队、逃离小人国这一完整的故事情节。整幅思维导图写出了格列佛的奇遇。

④品质。从“品质”入手,按照“情感—人物—事件”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经历书中人物的心路历程,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丰富人生体验。

六(1)班 陈文蕴

《战马》是英国作家莫波格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以“一战”为题材,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前额上有着白色十字花纹的乔伊原本是一匹在乡间干活的小马,但是命运却安排它走上了战场,故事通过乔伊的视角全方位展示了战争的残忍与人性的美好。这是学生读完《战马》后,把乔伊的相关事件整理出来,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这是单纯的说教所不能比拟的。

绘制阅读思维导图具体步骤:

①确定中心图标:一般居于纸张的正中间,图文结合。文字一般书写书名、文章名,也可以附上作家名和文体。

②画一级分支:(比较简单)

画以人物为主题的阅读导图,一级分支写人名(如阅读《三国演义》,一级分支可写: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

六(1)班 杜寒旭

画以事件为主题的阅读导图,一级分支写事件名。

如阅读《木偶奇遇记》,一级分支是文中具体事件,分别为:匹诺曹诞生、第一次犯错、偶遇仙女出门寻父、又一次意外、变成驴、成为小孩。

六(2)班 王聪慧

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画,在“经过”这一部分标注多个事件名:和小狗小鸟讲话、每天坚持写日记、从船上搬东西到荒岛、晒葡萄干、制作日历、种麦造船、发现并搭救“星期五”、获救等。

六(2)班 陈旭阳

画以事物为主题的阅读导图,一级分支写事物名。

如阅读《昆虫记》,就自己喜欢的昆虫,一级分支可写:萤火虫、蚂蚁、石蚕。

六(2)班 涂亚昊

③画二级分支:(相对复杂)

在一级分支的基础上,学生对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归纳与整理,再进行合理的板块划分。(比如:《三国演义》中对五个主要人物分别从简介、特长、个性品质这几个方面划分;《鲁滨逊漂流记》每个事件按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板块划分;《昆虫记》三种昆虫按样子、功能两大板块划分)

④画三级分支:(具体细化)

在二级分支的基础上再具体细化,乃至第四级、第五级……只要阅读更加深入,分支将会越多,内容将会更加丰富。

当然,阅读整本书的思维导图不能固化,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感悟会有所不同,关注点也会不一样。因此,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允许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以图式呈现自己的阅读理解。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让读者登上“鹦鹉螺号”,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小说悬念迭出,高潮频起,有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精彩的海底景观描写中,蕴蓄着鲜明的爱憎和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以下是学生读《海底两万里》后绘制的思维导图:

六(2)班 陈轶菲

初读书籍后,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大概了解,在纸上完成中心图,书名+中心图像,画出思维导图框架,包括作者简介、潜艇介绍、航行路线、主要人物分析、主要内容、作品鉴赏等,接着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边阅读边提炼出关键词,内容概括填充,表达自己读书感受,配上与内容相适应的插图等,将导图逐步修改完善。

这个学生从全局出发,介绍了作者、书中主要人物、潜艇介绍、航行路线、故事主要内容等,还阐述了自己对该书主题思想的领悟,可以说这份思维导图内容丰富,反映学生全面阅读思维过程。

六(2)班 王 琦

这个学生从地点的转变来画,反映了海上风暴后,途径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最终到家的历险经过。

六(2)班 胡满航

还有学生选择从事件的发生这一角度来画,呈现了两万里航行中主要事件:出发、海底狩猎、遭围攻、与鲨鱼搏斗、开采煤矿、冰山封路、章鱼攻击、击沉战舰、卷入漩涡、返回家中等。

总之阅读思维导图要尊重、珍视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鼓励有个性化的创作,允许多元化的理解,努力用图式呈现自己的阅读理解。

(四)练习

《城南旧事》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阅读这本书后,你能用思维导图呈现你的阅读收获吗?

六(2)班 刘 颖

五(4)班 刘圣苗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书中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作者细腻而深刻地塑造了四个极其经典的形象:慈悲、宽厚但软弱、迂腐的师父唐僧;富有反叛精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自私狡猾、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同一条取经路,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妖魔鬼怪、险恶绝境,最终取得人生路途中的“真经”。你读过《西游记》吗?能用思维导图呈现你的阅读收获吗?

五(4)班 肖思怡

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外阅读时,会让你不知不觉总结要点,反复考虑哪部分是要点,怎样用更简练的话给表述出来。当你看完一本书之后,做完思维导图,好好思考一下,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一两遍,你会发现这种读书方法获取的知识会比正常的阅读要深入很多。孩子们坚持不懈地在阅读中画思维导图,画着心中对优秀书籍的理解与热爱。这些思维导图如诗如画,亦画亦诗,通过对书籍作者、内容、情感、收获等方面的分解,把书籍图形化、场景化,让大家更直观地欣赏到作品的魅力,感受读书的乐趣,也从作者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了营养,涵养了心灵。

二、英语

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关键,学生可以从阅读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还有新方法,但还是有部分小学生平时没有掌握一定的诀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英语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英语基本功较差,语法知识不通和词汇基础欠缺;还有就是学生在完成阅读题目时,阅读技巧不完善,阅读解题水平不高。而小学英语教学运用图形思维导图发挥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简单又有效,可以让学生养成具有逻辑顺序的思考习惯,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一)概念

英语课外阅读思维导图,是以图形、线段为工具进行发散性思维,对阅读篇目进行深层次理解和绘制的思维导图。

(二)绘制方法

在每个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一般会有一个主题词,然后以它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推导,每个分散点又有一个新的关键词,形成一个小的结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中的每一个结构点代表与主题词的关联关系,呈现出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思维导图,学生看到这些结构图逐渐在脑海中形成关联记忆,印象深刻。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不需要在格式上有过严格的要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思考能力上。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过程引导,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仅仅是一种认知。只要告诉学生在学习绘制时,从纸张的中心处开始画,将图像和文字结合为一体,绘制结构图的过程中尽量发挥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作用

小学生有着思考方式、思维能力、年龄等共同的影响因素,所以思维导图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加以整合,有助于小学生思维的梳理,促使他们对原有旧知识的回顾,并与现有知识加以整合,形成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阅读中融合了趣味性、灵活性,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因为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图画相较于文字更加能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主要接触的都是图画和色彩,通过图画和色彩的不断刺激,掌握学习中的要点,而且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调动眼、耳、手、心齐齐发力,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积极思考,把原本枯燥的文本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能够变传统的分析讲解为师生互动、讨论、研究,在整个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以上的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前后知识的关联记忆,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与练习

【案例1 记叙文阅读思维导图】

报纸、杂志、新概念英语中的文章,无非是记叙文,或者简单的说明文。记叙文有如下要点: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在英语里面,就是6个W,2个H了: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happened and why)、经过(which steps)、结果(how to assess or how the person feel)。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一课的内容如下:

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I had a very good seat.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I did not enjoy it.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They were talking loudly.I got very angry.I could not hear the actors.I turned round.I looked at the man and the woman angrily.They did not pay any attention.In the end,I could not bear it.I turned round again.“I can't hear a word!”I said angrily.“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the young man said rudely.“This is a private conversation!”

帮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查找到6个W、2个H的相关信息,将关键词、词组填进图表,画出思维导图。

五(2)班 曹家禾

【练习1】

下面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三课为例,请根据这个故事画一个英语阅读思维导图。

Postcards always spoil my holidays.Last summer,I went to Italy.I visited museums and sat in public gardens.A friendly waiter taught me a few words of Italian.Then he lent me a book.I read a few lines,but I did not understand a word.Everyday I thought about postcards.My holidays passed quickly,but I did not send cards to my friends.On the last day I made a big decision.I got up early and bought thirty-seven cards.I spent the whole day in my room,but I did not write a single card!

【案例2 说明文性质英语阅读思维导图】

在训练学生进行说明文性质的短文阅读前,可以指导学生归纳如下要素:

(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学生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既然说明文讲究逻辑、条理性,那么用结构图、流程图来指导学生查找信息,填写关键词就比较便捷。

《牛津阅读树(第一册)》中的第五篇文章Ready for work。

This is John.

He's a farmer.Look!This is his shirt and these are his trousers.His trousers are brown.His boots are green.

This is Andy.

He's a footballer.These are his shorts.They're red.His T-shirt is blue and white.Look at his gloves.They're white.

This is Sarah.

She's a teacher.This is her suit.It's black.Her shirt is white.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不同的职业穿不同的服装。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归纳不同职业的服装特点。

四(4)班 杜 畅

【练习2】

下面是《牛津阅读树(第三册)》第四篇文章Life in the space。这篇说明文描述了宇航员在空间站里一天的生活,请大家根据这篇文章绘制一篇思维导图。

Michael Lopez-Alegria is an astronaut.He is from Spain but he lives in the USA.He works with other astronauts to learn about the planets.The astronauts live in space for months.They work and sleep on their space station.

The alarm clock rings early and the astronauts get up.They get dressed and they have breakfast.Eating in space is funny.Everything floats around!After breakfast they brush their teeth and start work.

Michael's job is looking at the planets with a telescope.He can learn a lot about space.He is busy all day.

After work,the astronauts write emails or they exercise.Then they have dinner and watch DVDs.Finally,they go to bed.They sleep in sleeping bags.It is difficult to sleep because you can't lie down!

Some days the astronauts go outside the space station.They call this spacewalking.They wear special suits when they do a spacewalk.

【案例3 英语绘本阅读】

英语绘本是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中常见的文本,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英语文本。绘本以其图形结合的方式,吸引着英语学习者开展广泛的英语阅读活动。在绘本故事中,前后两幅图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有一定的连贯性,那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结构绘本故事,按照指示序列的单词:第一、第二、最后、后续、最后,可以把复杂的绘本脉络清晰地描述出来。

下面,我将介绍怎么用思维导图来读绘本Josie Helps Out。Josie Helps Out主要讲述Josie帮助爸爸洗车子的故事。

星期六,乔茜和爸爸一起洗车。首先,乔茜清理车后面所有的垃圾,然后他们把车上的泥全部清洗掉。虽然乔茜的衣服打湿了,但是她却说:“我喜欢帮忙。”爸爸拿出了一罐蜡,乔茜把蜡抹在抹布上,他们为车子打蜡。乔茜和爸爸用力擦拭车身,乔茜觉得热了起来,但是她还是说:“我喜欢帮忙。”

仅从文字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乔茜和爸爸洗车的几个步骤:整理车内垃圾、除去灰尘、然后给车子打蜡。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乔茜帮助爸爸洗车人物的神态、人物的动作、人物的情绪,图片和文字相得益彰,使故事鲜明、有趣,令人捧腹。这个故事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乔茜和爸爸一起洗车的过程。

Josie Helps Out

四(1)班 褚博文

【练习3】

绘本故事PicnicTime是《牛津阅读树》二级绘本故事。请大家根据这个故事绘制思维导图。

Picnic Time

三(1)班 李禛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