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
(一)概念
总结思维导图是针对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学完全篇课文后的总体归纳整理。根据学习需求,在课中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提炼,或者在学完整篇课文后进行归纳总结。
一般采用鱼骨图、蝶形图、韦恩图三种简单的基本图形。
(二)案例
语文总结思维导图一般采用鱼骨图、蝶形图、韦恩图三种简单的基本图形。语文总结思维导图可以是单篇课文进行总结,也可以是同主题或同文体下的两篇或多篇课文从课文的内容、写作顺序、写作方法、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类比。
1.语文总结思维导图——鱼骨图
鱼骨图,又名因果图,主干与分支成隶属关系。例如,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藏北草原》:
【原文】
12 藏北草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藏北的草原是温柔的。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中,静静地吃着嫩草。放牧的藏族小伙子,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说笑着……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颜六色的花儿,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地上飞舞。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飘散着香味,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农民们要到田里去看看庄稼,还要举办赛马、赛牛、射箭等活动。
那时,漂亮的姑娘会穿上美丽的衣服,手捧洁白的哈达和珍贵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伴着甜美的歌声,为来自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子声,赛马开始了!勇敢的小伙子们骑上自己的马,在草原上飞奔。前边的小伙子,在阳光下,黑黑的脸儿、强壮的身体给人一种蓬勃的力量。看着他,你就会想到草原上高高飞翔的雄鹰。
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一阵接一阵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
五(3)班 王昭雯
《藏北草原》一课的总结思维导图,通过鱼骨图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学生围绕“藏北草原的美”这个中心词,从景美和人美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文中找到了相关的景物和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来呈现。
再如,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13课《索溪峪的“野”》:
【原文】
13 索溪峪的“野”
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战。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
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祖先的缘故,对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来到野生植物园时,一大群猴子飞腾跳跃,十分欢喜地表示迎接,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下面经过时,一只调皮的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而那只调皮的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另一株树上去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人,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蹚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全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人气。
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五(3)班 胡怡静
《索溪峪的“野”》一课的总结思维导图,学生是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四个方面用鱼骨图来进行归纳,总结了索溪峪“野”的特点。每一方面都抓住了许多的关键词再现“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语文总结思维导图——蝶形图
蝶形图,图形像蝴蝶,蝶身表示同一主题或同一条件,左右蝶翅表示同一主题下两种不同情况的对比或同一条件下两种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例如,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青蛙与蛇》:
【原文】
18 青蛙和蛇
青蛙妈妈和蛇妈妈各有一个儿子。
一天上午,小青蛙和小蛇在路上相遇了。他们以前从未见过面。他们站在那里,互相看着对方,眼睛闪闪发光。小青蛙准备跳到蛇够不着的地方。小蛇也准备离开,以防万一。正在这时,一只苍蝇恰巧从小青蛙眼前飞过,他轻轻一跳,伸出舌头抓住了苍蝇。一只臭虫从小蛇的鼻前爬过,小蛇弹出舌头,捉住了臭虫。他们彼此羡慕地望着对方,微笑着,一下子,感觉就像老朋友一样。
这一天,他们在灌木丛里玩得非常高兴。小青蛙教小蛇学习跳跃,小蛇教小青蛙学习滑行。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小蛇说:“再见,小青蛙,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小青蛙说:“再见,小蛇,我喜欢你!”他们紧紧拥抱。小蛇非常高兴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他使劲地抱着青蛙。“轻点儿,太紧了。”小青蛙说。“对不起!”小蛇说着放松了一些。他们分开了,一路上,小青蛙滑行着,小蛇跳跃着,各自回家。
小青蛙到家了。青蛙妈妈打开石头门,看到自己的孩子滑行着穿过地板,她惊呆了。当知道儿子这一天是和小蛇一块儿度过时,青蛙妈妈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她把儿子拉过来说:“小蛇来自蛇家族,他们是坏人,远离他们,你听见没有,孩子?”
小蛇回到家,蛇妈妈打开门,小蛇倒翻进来,接着跳到桌面上,在空中跳跃。蛇妈妈奇怪地说:“这样下去,不把你背上的骨头弄断才怪。谁教你的?”“是小青蛙。”小蛇说。“小青蛙?”蛇妈妈张大嘴巴,露出毒牙,“孩子,你的意思是你整天和一只青蛙呆在一起,却饿着肚子回来了?难道你不知道,吃青蛙是我们家族的习俗?青蛙的味道是很鲜美的。”“妈妈,我不能吃掉小青蛙,他是我的朋友!”小蛇哭喊道。“青蛙是你的朋友?老天保佑!下次再碰到他,就把他吃掉。”蛇妈妈大声说。
第二天早上,小蛇早早地起了床。他来到灌木丛,等了一天,可是小青蛙一直都没有来。
小青蛙和小蛇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为朋友度过的那一天,他们深深地记得在灌木丛中一起做过的游戏,并且都在想: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
三(1)班 李真好
《青蛙与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小品文,这幅图是三年级一学生学完了《青蛙与蛇》一课后画的蝶形图。学生从课文中搜索到了青蛙妈妈和蛇妈妈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从中感受到青蛙与蛇是天敌,永远不能成为朋友。
再如,鄂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6课《变成什么好》:
【原文】
6 变成什么好
魔法师家里有好多神奇的瓶子,谁想要变成什么,只要对着魔瓶说出自己的愿望,就可以了。
一天,魔法师的门被敲得咚咚直响。
魔法师开门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老鼠。“我正忙着呢!”魔法师说。
“我想借用一下您神奇的瓶子。”小老鼠说,“我不想做老鼠了,做老鼠一点也不快活,大家都不喜欢我。”
“那你想变什么呢?”魔法师问。
“我还没有想好!”小老鼠说,“我先来看看,然后再决定变什么。”
“那等你想好了再来吧。”魔法师说。
“我一天也不能等了。”小老鼠说。
“那好吧!”魔法师拿出一个瓶子递给了小老鼠。
“这瓶上可没说是变什么的呀!”小老鼠说。
“你想变什么,只要对它说就行了。”魔法师回答。
小老鼠回到家,拿着瓶子直发愣:变什么好呢?
变一只蝴蝶吧!蝴蝶倒是很漂亮,但是蝴蝶都活不长久。还是不变成蝴蝶好。
要想活得长久,最好变成乌龟。可是,乌龟走路太慢,也不能变成乌龟。
要想走路快,得变成蜜蜂。但是蜜蜂一天到晚飞来飞去,这里那里采花蜜,太辛苦,太劳碌,太累人。
还是变蚂蚁吧!蚂蚁爬得快。哦,不行,蚂蚁会被人踩的呀!
变成鸟儿吧。鸟儿整天玩玩,唱唱。可是鸟儿吃虫子,这有点恶心。
变成一头大象倒是挺不错的。可是,那怎么走进现在的家呢?我喜欢现在的家,又舒服又安全。
小老鼠想来想去,想不出变成什么好。
“做老鼠是不太好。不过我至少知道该怎么做。变成别的东西,说不定更糟呢!”
小老鼠把那神奇的瓶子拿去还给了魔法师。
“你怎么什么也没变呀?”魔法师问。
小老鼠笑了起来,说:“我变得快活了!您那魔瓶,真是神奇,让我想了很多事情。谢谢了!”说完,小老鼠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二(1)班 伊妍晓
这是《变成什么好》的总结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梳理各种小动物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小老鼠明白了还是“做自己最好”这一道理。
3.语文总结思维导图——韦恩图
韦恩图也叫文氏图,是用一条封闭曲线直观地表示元素集合重叠区域及其关系的图示。
例如,鄂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10课《我很快乐》:
【原文】
10 我很快乐
我是小铃铛,
我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我很快乐。
我是小鸟,
我会在空中飞翔,
我很快乐。
我是小学生,
我会朗读,跑步,
我很快乐。
我们三个都很快乐!
—(3)班 余映卿
《我很快乐》的总结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了小铃铛、小鸟、小学生都很快乐,但他们的快乐又有所不同,各有各的快乐。
通过以上这几幅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梳理,有的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来进行提炼,还有的学生是通过比较事物的特点来总结。可见学生们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他们选择绘制的思维导图的图形及内容就不尽相同。
语文总结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是单篇课文进行总结,还可以是同主题或同文体下的两篇或多篇课文从课文的内容、写作顺序、写作方法、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类比总结相同和不同。在整合教学中,我们更关注两篇或多篇课文异同点的比较。例如,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我的老师》和《傻二哥》两篇课文的总结思维导图:
五(3)班 杨柳青
五(3)班 卢子慧
《我的老师》《傻二哥》这两篇课文,它们都是回忆性散文,分别刻画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是,《我的老师》是通过七件事展现老师对“我”的关爱,而《傻二哥》是通过人物语言、衣着、动作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他“傻灵傻灵”的人物特点。同样是刻画人物形象,但写作手法却是截然不同。
学完两篇课文,有的学生用鱼骨图,有的学生用韦恩图来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在鱼骨图中,我们看到有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内容、条理、方法,以及表达的情感梳理得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他只是将两篇课文进行了简单的罗列,这样的思维是线性的、浅层的;而在韦恩图中,学生很清晰地展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不同方法,看似简单,但却是学生经过了分析比较之后,将两篇课文的异同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思维更具思辨性,且是深层次的。
课文的不同点,可以涉及两篇文章的内容、中心、人物特点、写作方法等。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不同,绘制出来的导图的不同点也不同。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用蝶形图进行学习总结。如下图:
六(2)班 杜彬彦
《海的颜色》《生态金字塔》两篇都是说明文,学生就文章的说明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三)语文总结思维导图的作用
语文总结思维导图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收获。知识的呈现不再是散点式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此时的导图不再是单课孤立的,而是对多篇课文知识要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关联之后才绘制出来的。它能培养学生整理、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整体性思维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语文总结思维导图绘制方法
1.鱼骨图绘制方法
绘制鱼骨总结思维导图,首先写出课题,接着引出分支确定好中心词,然后每个中心词又引出多个分支写上能表现中心词的关键词或短语,最后总结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蝶形图绘制方法
绘制蝶形总结思维导图,首先画出蝶身确定主题;然后再画出左右蝶翅,分别呈现同一主题下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结果。
3.韦恩图绘制方法
绘制韦恩图,首先画两个交集的圆;然后在交集的部分写上事物的相同点;最后在没有交集的部分分别写上事物的不同点。
(五)语文总结思维导图的练习
请画出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海的颜色》《生态金字塔》的总结思维导图。
【原文】
10 海的颜色
海是什么颜色的?
对这个问题,估计多数人会回答:蓝的。
什么蓝?怎样的蓝?一定是蓝色吗?
例如在渤海湾,我就没有获得过蓝海的感受。不论在大连、北戴河还是烟台,我看到的海基本上是草绿色的。阴雨天,海是灰蒙蒙的,天与海的色彩最为接近,很难分清哪是天哪是海。浅海上常见黄褐色,可能是因为那里的沙滩是金黄色的缘故。浅海处因为涨潮退潮,因为风浪,因为游泳的人跑来跑去,把沙翻上来,便黄了,而遇到大风浪,便成了黄褐色。风浪特别大的时候,表面是白色的浪花,往下是黄褐色的海,颜色非常分明。
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我到过西沙群岛,那里的海完全不同。那是深深的湛蓝色,阳光下映出一片金色的光辉。飞鱼在海面上飞行,军舰在海面上行驶,浪花庄严无声。海的颜色神秘而又伟大。人们说这种颜色是由于海非常深。这里的海确实非常深。不能见底。这深深的蓝色令人肃然起敬。
有一年,我去意大利西西里岛,有机会几次下海游泳。海滩的沙子全是白色的,海水则是天蓝色的,晶莹而明亮。在这样的水里游泳,可以隔着海水看到海底的白沙的一切形状,似乎比不隔水(即通过空气)还看得清楚。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还有一年,我到法国参加电影节,顺便看了看摩纳哥这个小国的风光,那儿的海也是天蓝色的,但似乎比西西里岛附近的海颜色深一些。
不管海是什么颜色,用手捧起来海水来,却都是无色透明的,似乎这个海那个海与湖泊与江河并无区别,都是水嘛。溶化了的盐也是没有颜色的,浪花又都这么白,白得叫人心醉。
18 生态金字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当你察看生物食物链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生物链越往上,不被别的生物吃,或者少被别的生物吃的动物数量越少,这些动物所含的能力也越少。而越往下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其数量越庞大,所含能量也越多。
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你看有多少动物在吃它:蝗虫、尺蠖、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吃肉的肉食性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鹰吃山雀。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考虑就更不得了了,需要在几个山林中捕食。这些生物在数量上,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山雀比蜘蛛少,鹰比山雀少。
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尼罗河畔的埃及人,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的需要。金字塔的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地球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处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
生态学家澳德姆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怎样呢?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蓿重8211千克。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决不可能超过负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数学
(一)概念
数学课中的总结思维导图是让学生通过图形、文字、线条等直观方式表达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方法提炼、新旧知识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完善的一种思维工具。
(二)案例
【案例1 补充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约分》的总结思维导图。
五(1)班 陈文蕴
《约分》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后所画的知识补充型课中总结思维导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关于约分的知识结构,课堂学习使学生对于怎样约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去找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以及如何利用最大公因数进行约分从而化简分数。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学生思维生长和知识结构构建的过程。
【案例2 比较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总结思维导图。(www.xing528.com)
五(1)班 洪宗扬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后所画的知识对比型课中总结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已经建立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认识,可是这两个类似的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学生用韦恩图分析两种图形的异同。
左边圆圈内是对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和罗列,包括长方体的特点、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右边圆圈则是对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体现出与长方体不同的表面积及体积的求法。在两个圆的交集部分表示两种图形的共同特点“12条棱,8个面,6个顶点”,还画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包含关系,说明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已经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辨析,是一种深度思维的体现,对于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教师针对这幅图可以提出:“既然正方体是长方体的一部分,那么长方体所具备的特点是不是正方体都会具备呢?”“你觉得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去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吗?为什么?”去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案例3 提炼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总结思维导图。
六(1)班 李敏嫣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后所画的知识提炼型课中总结思维导图。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利用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去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可是在这节课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练习:“用一张长为12.56厘米、宽为6.2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弯折成一个圆柱,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这道练习的解法跟前面遇到的给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去套公式求表面积有很大不同,需要学生先分清弯折的方法,再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底和高,从而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间部分给出的是这节课的核心主题(圆柱的表面积),左边是基础知识点的梳理,包括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和侧面积公式,右边则是对课堂中出现的经典应用给予了图示说明。虽然图形比较简单,但是直观清楚地表达了长方形纸片弯折成圆柱时的两种不同情况,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提炼能力。
(三)作用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环节,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对多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检验,往往停留在检测学生能否正确完成课堂练习,但是这样的检测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而言,利用知识补充型课中总结思维导图可以用自己的课堂学习收获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和补充,并且还可以添加知识应用的具体例子,丰富自己的认知深度。学生也可以利用知识对比型课中思维导图把前后所学的同类别知识进行异同比较,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学生还可以利用知识补充型思维导图,就课堂中某个印象深刻而且重要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运用广度。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查看学生的课中总结思维导图,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且针对情况调整教学侧重点。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导图,可以在课堂内提供给全班同学学习借鉴。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课中总结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对预习知识进行补充完善,对比前后知识点,提炼新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堂中学生带着画思维导图的任务进行学习,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能够集中精神,提高听课效率,快速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而理顺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外,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与难点,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指导。对于有价值、有创意的思维导图还可以提供给全班同学学习借鉴,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制作方法
1.知识补充型——鱼骨图
绘制知识补充型课中总结思维导图,可以依托课前预习思维导图建立的知识结构,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应用举例,还可以增加预习中有所缺失或者没有着重强调的内容。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预习思维导图,然后检查一级分支是否设置合理,如果不合理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添加一个一级分支作为知识应用,当主分支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把内容全部补充完整。
2.知识比较型——韦恩图
首先让学生在白纸上分左右画两个(依据要比较的内容而定,最多不超过三个)相交的圆。在左侧圆中写出要比较的第一个知识点,并罗列出该知识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包括定义、特征、计算公式、应用情境等;在右侧圆圈中写出要比较的第二个知识点的相应内容。然后进行对比,把相同或者近似特征写入到两圆的交叉部分,左右两个圆中将交叉部分的内容除去,只保留彼此不同的特征内容。
3.知识提炼型——蝶形图
首先让学生在白纸的居中地方画一个椭圆表示蝴蝶的身体,在椭圆中填写主题,然后在椭圆的两侧各画一个圆,表示蝴蝶的翅膀。在左侧圆中要填写的是这一主题的基本定义和概念及基础应用,在右侧圆中则填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个应用情境或者例子。
在绘制总结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除了文字和线条,同样可以加入图形,利用数与形的结合直观呈现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五)练习
【练习1 知识补充型思维导图】
阅读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利率》,画总结思维导图。
【练习2 知识比较型思维导图】
阅读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和容积》,画总结思维导图。
【练习3 知识提炼型思维导图】
阅读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扣》,画总结思维导图。
三、英语
(一)概念
课堂上,利用图形、线条、关键词对课堂的知识重难点进行梳理、记忆、比较、归纳的思维导图。
(二)作用
1.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毋庸置疑,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第一,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将细枝末叶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舍弃,通过从点到面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第二,从中心词出发,将所有的知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搭建一个记忆框架,让学生能学会对知识的自我选择与整合。
2.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学生主体地位已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教师已不再实行填鸭式教学,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来组合教学内容。这一方法同样适合思维导图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为其营造接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理解新的知识,建立自身的思维知识网。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和传统教学不同,思维导图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搭建桥梁和督促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方法,就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单一的知识网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总结思维导图有许多类型,作为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绘制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各种类型总结导图的概念、案例、作用、制作方法和练习
1.句型总结思维导图
①概念
句型总结思维导图是一种以鱼骨图为支架的句型理解思维导图。
②案例
【案例1】
在教授My favourite is句型时,教师引导学生绘制了鱼骨图。
1.My favourite day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y favourite food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y favourite colour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y favourite animal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y favourite number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My favourite________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班 李禛好
在这张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二级分支的词语和第三级分支的词语存在归总的逻辑语义。看到这张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很快地生成许多My favourite is…结构句型,如My favourite number is one.My favourite color is red.等。
【案例2】
在教授I dream about...和I dream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了思维导图梳理两个句型的不同。
五(1)班 李述欣
在这张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I dream of后面接名词,而I dream(that)后面接完整的句子。
③作用
在传统的英语句型学习中,教师通常的教授方法就是教授学生读单词、读句型,通过反复的操练,使学生习得句型。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机械训练学习句型构造,并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句子的构成,缺少理解性的记忆,学生很容易忘记或者记不清句型结构,造成知识的缺失。在句型教授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单词与单词、单词与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搭建英语句型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句型,形成英语的思维方式。
④制作方法
A.理清句子中,词与词或意群与意群之间的逻辑。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句型都是简单句,因此学生只要能够理解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绘出句型思维导图。中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复杂的英语从句,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复杂的句型中,理清每个意群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够绘制句型思维导图。
B.用鱼骨图搭建句子框架,构成句型思维导图。英语属于线性思维,因此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型都可以通过鱼骨图来搭建句型结构。学生可以利用线条、关键词等元素构建句子内部逻辑结构,完成句型思维导图,辅助记忆和理解。
⑤练习
利用鱼骨图绘制…is wearing…句型思维导图。
2.语篇总结思维导图
①概念
语篇总结思维导图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型梳理语篇脉络和逻辑结构,从而提高语篇理解的思维导图。语篇思维导图的运用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可以绘制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
②案例
【案例1】表示层级关系的鱼骨图
用来表明类别、分类、分析、结构、描述和举例。
六(1)班 李敏嫣
Family Tree这一课中,根据辈分的分级可以分为不同的上下等级分支,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了family有关的单词,也将单词的内部关系呈现出来,辅助理解和记忆。
【案例2】发散型鱼骨图
围绕一级关键词,提取下一级关键词,进行语篇内容梳理和归纳的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常用于“总—分—总”的语篇结构中。
如在学习外研社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Season时,学生以spring,autumn,summer,winter为分支,分别梳理出了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辅助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脉络。
四(1)班 褚博文
【案例3】比较型鱼骨图
通过比较两篇或者两篇以上的语篇,总结语篇结构的相同点,提取关键词,绘制比较型鱼骨图。这类思维导图主要应用于多篇并列文本中。
在外研社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Time中,有一篇比较复杂的语篇。这篇语言材料是一篇对比材料,介绍两个人物的个人信息和一天的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篇语言材料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多,很多学生会因为材料复杂,信息量多、单词多,而对语言材料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成为影响学生阅读的障碍。在处理复杂语言材料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先提炼出关键的词语:age,lives,likes,time,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在文本中寻找填充关键词的信息,完成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在阅读中寻找关键词,设计思维导图,使思维更加有条理,更加细化。
五(4)班 刘圣苗
【案例4】蝶形图
蝶形图,表示同一主题或条件下不同结果和情况的对比。这类思维导图更加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处理简单的语篇材料。
三(2)班 高逸轩
同样是比较型思维导图,蝶形图更加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蝶形图不需要提取关键词,只需要将不同点罗列出来,更加简单、直观,易于低年级学生掌握。如外研社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School things第三部分的语篇材料,学生只需要将不同颜色的文具罗列出来,写在不同的区域。
③作用
A.有利于提高语篇学习的效率
语篇总结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把握住语篇重点,将细枝末叶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舍弃。
B.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语篇总结思维导图摒弃了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学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理解语篇内容,学生一边画一边理解,通过寻找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梳理语篇脉络。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④制作方法
确定语篇类型,根据语篇类型选择合适的语篇思维导图。
A.层级关系型——层级关系鱼骨图
绘制层级关系鱼骨图首先要对所学内容的层级关系非常清晰。通常一级是最高级别,放在第一层;二级是第二级别,放在第二层,以此类推。每个级别的内容需要学生对语篇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再进行填充。
B.对比关系型——对比型鱼骨图或蝶形图
面对复杂的语篇,我们可以选择对比型鱼骨图。一级分支是语篇中需要对比的对象,二级分支是对比的关键点或关键词,三级分支是每个关键点中的具体内容。
面对简单的对比型语篇,我们可以选择蝶形图进行比较。蝴蝶的两瓣翅膀分别是对比的对象以及对比的具体内容,两瓣翅膀的内容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呈现不同的结果。
C.总分总关系型——发散型鱼骨图
面对总分总或总分类型的语篇,我们可以选择发散型鱼骨图。一级分支是语篇的主题,二级分支是主题中的几个分论点,三级分支是分论点中的具体内容,根据语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填充。
(六)练习
请根据外研社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Food and health的内容绘制总结思维导图。
四、道德与法治
(一)概念
道德与法治总结思维导图是学生在学习后,通过韦恩图、蝴蝶图、网状图等形式呈现自己对事件或问题是与非、对与错的辨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案例及制作方法
在绘制《我们爱整洁》一课的总结思维导图时,学生通过学习利用蝴蝶图来呈现自身对爱整洁和不整洁的进一步认知。蝴蝶左边翅膀列举了一系列爱整洁的行为,右边翅膀列举了不爱整洁的行为。通过对比,明确了什么叫整洁,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蝶心呈现学习后领悟到的道理:只有爱整洁,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受到大家的欢迎与尊重。
一(3)班 王秉和
(三)作用
通过总结思维导图,学生能更好地把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让生活融进学习之中。通过韦恩图、蝴蝶图、网状图等形式呈现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对比及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清晰学生的思维路径,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用总结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
将主题或关键词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央,以此为中心点一层又一层向外放射。人的大脑具有无限联想和创造的本质,那么思维导图也可以无穷无尽地延展。
绘制总结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建立新关系的边缘,这会鼓励思想不间断、无止境地流动。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想向各方向延伸,从不同角度理解各种概念。
从知识构建的角度看,思维导图能够使我们分清知识之间的主次联系,更清晰地看出新旧知识如何彼比关联,也更能创新性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2.用总结思维导图助力学生知行合一
要想实现知行合一,首先要建立正确道德准则和良好的行为意识。通过韦恩图和蝴蝶图,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辨是非对错,善恶美丑,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
总结思维导图不仅显示了一些事实,而且把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列出来了。学生不再被动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内容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文本、生活、自我体验积极地对话。学生在比较观察中,一下子就能产生联想,促进了对教材、课题知识更深的理解。
(四)练习
请绘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总结思维导图。
五、科学
(一)概念
总结思维导图是学生在学完某一课后,对所学知识有着清晰细致的了解后立即完成的归纳图示。
(二)案例
【案例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3课《大树和小草》。(韦恩图范例)
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三节课,是小学生刚接触《科学》的前端部分。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植物的一些特征,但还是不透彻。学习本节课内容,可使学生对观察、分类的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梳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书中伴有许多图片、简洁易懂的文字,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对静态的多种事物进行分类观察的意识,以及逐步形成分类的能力,并养成分类的习惯。本节课是以观察、比较为主,适合学生初步进入科学课堂、初步认识自然的一般步骤。通过学生观察、对比、分类实验,逐步地了解到大树与小草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初步认识到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概念以及较浅特征的区别。
《大树和小草》总结思维导图
【案例2】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5~6课《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鱼骨图范例)
本节课实际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5节课《定滑轮和动滑轮》和第6节课《滑轮组》的综合。《定滑轮和动滑轮》中滑轮这种简单机械与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从教材体系上看,学生已学过简单机械杠杆、轮轴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而本课内容又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机械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这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习本节课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认识滑轮的基本结构,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会使用它们提升物体,了解滑轮组的特点,能使用它。而滑轮组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本课是按照“明确概念—比较实验(得出结论)—原理应用”的思路编写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为过渡到第6节课《滑轮组》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主要使学生在了解定、动滑轮的作用的基础上,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第5~6课《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的思维导图
(三)作用
总结思维导图的图形种类会根据内容的不同而变化。比如这一课是讲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学生也许会用鱼骨图;如果这一课是比较几种事物的异同之处,学生也许就会用韦恩图。总而言之,学生通过画图能对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有着更加精准的理解和把握。
(四)绘制方法
1.韦恩图绘制方法
绘制韦恩图时,首先要画两个带有交集的圆,圆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作适当的调整;然后在两圆交集的部分写上比较事物的相同点;最后在没有交集的部分分别写上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
2.鱼骨图绘制方法
绘制鱼骨图时,首先要写出本课的课题,如果是两三节课的内容相似,也可以自拟一个标题;接着引出分支确定好中心词;然后每个中心词又引出多个分支,写上该部分的具体内容;最后,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重点词上圈画做上标记,以此来突出重点。
(五)练习
1.请根据教材,绘制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认识塑料》部分的总结思维导图。
2.请根据教材,绘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中《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部分的总结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