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灰提取碳酸钠的历史与技术创新

植物灰提取碳酸钠的历史与技术创新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体腐烂或被烧成灰后,其中所含的一部分碳元素转化为碳酸钠。有些国家曾经大量引种盐碱地植物,用于提取碳酸钠。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纺织、印染、玻璃等工业快速发展,对纯碱的需求剧增,通过碱湖捞碱和植物灰提碱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1861年,他将二氧化碳通入吸收了氨气的饱和食盐水中,得到了碳酸氢钠,灼烧碳酸氢钠制成碳酸钠,当年获得比利时专利。

植物灰提取碳酸钠的历史与技术创新

植物体腐烂或被烧成灰后,其中所含的一部分碳元素转化为碳酸钠。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这里蒿和蓼都是草名。有些国家曾经大量引种盐碱地植物,用于提取碳酸钠。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纺织、印染、玻璃等工业快速发展,对纯碱的需求剧增,通过碱湖捞碱和植物灰提碱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化学家根据食盐和纯碱中含有的共同组成成分——钠元素,设想用较为易得、廉价的氯化钠制取纯碱。

最早实现人工制碱的是法国医师尼古拉斯·路布兰(Nicolas Leblanc)。下列是路布兰制碱法的流程:

路布兰制碱法,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生产成本高;反应主要是在固体间进行,所以产品纯度低,难以连续作业。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内,氯化氢气体、硫化钙都没有利用价值,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路布兰制碱法有许多不足。

索尔维,比利时工业化学家。1860年,索尔维到煤气厂工作,研究煤气厂含氨残液的用途(煤干馏得到焦炭、焦炉气、煤焦油和粗氨水),他想从含氨残液中提取碳酸铵,但是没有成功。1861年,他将二氧化碳通入吸收了氨气的饱和食盐水中,得到了碳酸氢钠,灼烧碳酸氢钠制成碳酸钠,当年获得比利时专利(称为氨碱法)。1863年,创办氨碱法制碱工厂。

为什么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呢?当二氧化碳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时,会和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此时溶液中同时存在碳酸氢铵、氯化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四种盐,其中碳酸氢钠以沉淀形式析出。

从表1所示的溶解度表中可知: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碳酸氢钠以沉淀形式析出。

表1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理论上进行定量计算:在20℃时,取117 g食盐先配制成饱和溶液,向其中先后通入足量NH 3和CO2并充分反应。试求:

(1)117 g食盐理论上可以得到Na HCO3沉淀的质量。(www.xing528.com)

(2)能制取纯碱的质量及氯化钠的利用率(计算时假定: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

解析: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溶解117 g氯化钠(2 mol),需要水约325 g。

根据质量守恒,生成碳酸氢钠2 mol,合168 g,反应用去水2 mol,合36 g,现余溶剂325-36=289 g。根据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溶解的碳酸氢钠质量为27.7 g,析出碳酸氢钠168-27.7=140.3 g。

生成碳酸钠

根据钠原子守恒,利用的氯化钠=0.835×2=1.67 mol

氯化钠的理论利用率为1.67÷2=0.835,氯化钠的实际利用率约为0.7。

索尔维制碱法的原料(食盐、石灰石、焦炭、氨)比较便宜;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循环使用;产品的纯度高;步骤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索尔维公会,对会员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

“一战”前,我国所需的纯碱都是从英国进口的(时称“洋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