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终身难忘的育才初中时光

终身难忘的育才初中时光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天忘乎所以地疯玩之后,心里悬挂着的升学考试结果,慢慢地占据了脑际的全部空间,盼望得到录取通知书成了当时人生的全部。稍后的几天,这一年考上初中的全体学生由《重庆日报》刊载了整整一版。从天而降的转学令,惊呆了全班同学,不知是哪位同学首先抽泣起来,立刻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号啕大哭,对育才的感情和怀念都凝聚在这点滴的泪花之中,这种感情也伴随了我们几十年。

终身难忘的育才初中时光

刘家修

1954年6月高小毕业,集体到十七中参加完升学考试后,我像是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一身轻松,遂邀约同学们游山玩水。那真是,疯狂在黄山之巅,嬉游于长江之滨,其乐无穷。几天忘乎所以地疯玩之后,心里悬挂着的升学考试结果,慢慢地占据了脑际的全部空间,盼望得到录取通知书成了当时人生的全部。

8月的一天清晨,终于收到了一封由重庆市第二十中学校寄来的入学通知书,我手捧那红色通知书,动情地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全家人都情不自禁地听着我念,仿佛在听一首美妙的乐曲。稍后的几天,这一年考上初中的全体学生由《重庆日报》刊载了整整一版。(www.xing528.com)

宽阔的校园、高大的红楼、明亮的教室,这一切和小学相比是那样的壮观,那样使人兴奋不已。记得班主任、文学老师刘中仪给我们上的第一堂文学课(当时语文课叫文学课)是《诗经》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他抑扬顿挫的声调,摇头晃脑的姿态,讲解诗句的表情,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古文化的诗情画意之中。课后,同学们无不感到能读二十中,得到名师教授指导而欣慰。这就是中学,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文化领域。

遗憾的是,当我们读完一年级后,学校通知,凡来自南岸区龙门浩和九龙坡区马桑溪地区的学生,一律转入三十九中和三十七中就读二年级。从天而降的转学令,惊呆了全班同学,不知是哪位同学首先抽泣起来,立刻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号啕大哭,对育才的感情和怀念都凝聚在这点滴的泪花之中,这种感情也伴随了我们几十年。对于我们这些仅就读母校一年的学子,母校还认我们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