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祯德
我生于1937年,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正规上过学,也没有上学的念头,以务农为生。
1953年初我到重庆大姐家玩,邻居的小孩成了我的好朋友。一天他约我去重庆六中报考初中,他登记名字后就进入考场,我在外等着。不一会儿,他出来要我也进去玩,于是我也登记进入了考场,面对考卷我觉得陌生,只用毛笔写了一篇字,两小时后我们回家了。
一个星期后,我们去六中看录取榜,找了很久没有他的名字,偶然却找到了我的名字,并且是在重庆二十中学(育才中学)名下。我感到十分意外但并不激动,因为我没有想读书的念头,我们去问老师是否写错了,求老师改一下,老师称没有错,是育才选中了我。我带着这个消息回到了农村老家,父母感到意外不让我去。这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首先登门祝贺的是村小学校长穆老师,经过她的开导,父母终于让我走进了育才中学的大门。
新生活开始了,我的基础差跟不上班,老师同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校团委书记郝晓梅老师对我倍加关心,帮助我克服悲观思想,教育我争取进步,初一下学期我就加入了共青团,当上初中部团支书,学习有了很大长进。初中毕业被保送进入本校高中,被选为校团委委员,学生干部工作的锻炼对我的思想和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高中期间我被评为全校校级三好学生,曾被选为九龙坡区会见中央首长的学生代表。1957年的运动,班主任老师受到了冲击而被免职。我们班在没有班主任的情况下,我作为团支部书记,在校团委书记廖承明老师的大力支持下,自己管理自己的班,高中三年里我们班各项活动都名列全校前茅。(www.xing528.com)
在毕业体检时我的血压高不符合升学标准,育才领导看中了我,收我留校做团的专职干部,我便放弃高考加入了团干部的行列。高考录取开始后,国务院突然来了通知,今年生源不足禁止留用应届高中毕业生。学校领导又安排我去上大学,我就这样走进了大学的大门。大学在查看我的档案后,我还没有进校已安排我担任校团委委员、系团总支书记职务。
我从一个农村放牛娃,成长为国家的一名大学教授,全是育才中学对我的关爱。是育才选中了我,是育才培育了我,是育才给了我知识,是育才给了我才干,是育才改变了我命运。每当我回首往事时,首先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我的母校——育才。
2009年5月5日于美国纽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