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解放那天,在欢迎解放军入城的队伍中,就有育才的莲箫队。从1947年到1949年,不少育才师生奔赴解放区,投身解放战争的行列。解放后才明白,他是为了化装过封锁线。有人说,育才是小解放区,这个比喻挺恰当。少年时期的环境对每个人的知识启蒙、品格铸造至关重要,我有幸在十二到十六岁的时候生活在育才这个大家庭中。
在大场余庆桥有一个国民党的义务警察,有一天,他冲着我们宿舍大骂:“你们这些小共产党,总有一天把你们全抓起来!”我已经记不得起因了,但的确事出有因。
育才师生为大场的农友们办识字班,传播革命道理;经常请新闻出版界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来校作时事形势报告,把解放战争的进展及时详尽地告诉我们;在育才的图书馆里有许多进步书籍,其中还有解放区的出版物。
我第一次看的小说是周彼大哥介绍的《李有才的板话》和《洋铁桶的故事》。那都是解放区作家写的解放区的故事,在国统区是禁书。扭秧歌,唱《山那边呀好地方》等革命歌曲更是经常的事。
1949年临近解放时,育才已经搬到了四川北路红房子。钱风、庄严、周彼等大哥忙碌地编舞、作词、作曲。为迎接解放编排节目,对面上海剧专的师生也常来,把新歌拿去油印散发。庄大哥的名作《太阳一出满天红》就是在解放前夕创作的。他编的“莲箫”是育才独有的保留节目,解放后红遍上海,可以和解放区传来的腰鼓齐名。上海解放那天,在欢迎解放军入城的队伍中,就有育才的莲箫队。(www.xing528.com)
从1947年到1949年,不少育才师生奔赴解放区,投身解放战争的行列。我们戏剧组的王万恩、吴震邦就是那时突然“失踪”的。有一位同学还借了钱楚材的棉袍,一借就不还了。解放后才明白,他是为了化装过封锁线。
有人说,育才是小解放区,这个比喻挺恰当。
少年时期的环境对每个人的知识启蒙、品格铸造至关重要,我有幸在十二到十六岁的时候生活在育才这个大家庭中。育才给我的教育,使我终身受用,我永远以我是育才的学生为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