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平
1941年后,我们绘画组从古圣寺搬到了一里多地外的明家院子。我们住在明家院子,但每餐饭都要回到古圣寺,每次来回必经陶校长常住的逸少斋。逸少斋是一座五间平房的草房,坐落在小山头东南。下坡后往东,经“普式庚林”才是明家院子。
当时学校因没有自然课老师,所以普修课一直没有安排自然课,这件事一直记挂在陶校长心里。有一天我和绘画组其他几位小同学经过逸少斋时,陶校长把我们招呼到逸少斋前的小平台。他问我们:“南瓜是怎样长出来的?”“绿叶对于南瓜之长大有什么关系?”在问到“南瓜花有什么作用”时,需要实地观察南瓜雌雄花有什么不同。此时南瓜雌花已比较少,但我们还是在附近找到了。陶校长就领着我们观察讨论。校长看我们感兴趣,就让我们成立一个“植物小世界”,请自然组的郭富昌同学担任我们的小先生。陶校长在百忙中亲自指导我们学习,像这样一位大教育家,却谦虚地说是和我们共同学习。
一天,陶校长说要看双子叶植物的发芽,请王治平去弄南瓜子来栽培。王治平问:“西瓜子是不是可以替代?”陶校长说:“可以。”因为夏天吃西瓜扔掉的西瓜子早已发芽,他去拔了一株回来,这就是最好的双子叶标本。后来,陶校长又要我们采集单子叶植物标本,我们就到已收割完的稻田地里,采来大小不同的稻苗,但还缺一株最小的稻苗,我又自告奋勇地去稻田采了一株回来,这就形成了一组单子叶植物发芽过程的标本。
一个星期后,在郭富昌的辅导下,我们办了一个壁报就叫《植物小世界》,为此陶校长还专门为壁报写了篇“写在《植物小世界》创刊之后”的文章。
在学习中,陶校长还和我们立了十条共学原则:
(一)从生物到书本
(二)从实践到原理
(三)从具体到抽象
(四)从个体到系统(www.xing528.com)
(五)从近处到远处
(六)从用手到用脑
(七)从肉眼到显微镜
(八)从好玩到学习
(九)从不用钱到不得不用钱
(十)从不轻易采摘到不得不采摘
简单的十条原则却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陶校长的教育理念。
“植物小世界”虽然只是由我们几个小同学组成的,它却是陶校长在育才师资缺乏的困难条件下,运用“自学”和“小先生制”的一次实践;也是陶先生相信儿童创造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的证明;还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一次运用,它对我后来走向社会大世界,走向革命始终发挥着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