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泽勇
1959年我从杨家坪初级中学毕业,因家计困难准备念中专。班主任李世禄老师对此极力劝阻,好在父母尊重老师意见,后来将我保送到育才中学读高中。这是我学习生涯中一次重要的变动。
育才三年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上愉快航行的求知之乐,“航程”中的鲜活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记得课余流连的图书馆不算明亮但藏书甚丰,在这里读到的《趣味物理学》《趣味代数学》……向一颗好奇之心展现了一个美妙的科学世界;书页发黄的艾思奇《大众哲学》,让一个懵懂少年兴奋地以为明白了大道理。遗憾的是,记不得破例允许我入库寻书的管理员姓甚名谁了。(www.xing528.com)
在我的印象中,育才老师无一不敬业。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大量背诵课文以巩固理解,在一次观摩课上背诵《涉江》时,我就曾被屈子情怀深深打动,几乎泪下。记得当初教我们代数课的好像是一位欧阳老师,讲课十分投入,可谓“身体力行”,脑海中至今留有瘦骨嶙峋的他奋力挥动高举的双手说明曲线如何升降的生动形象;也记得班主任肖剑秋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关爱,她曾让我代批过俄语试卷,自己当时既以此自豪,更以此自勉。
在我的记忆中,育才同窗无一不勤学。记得与范昕刚同学时常去两路口市图书馆,步行往返不觉丝毫劳累,只为借到好书而高兴。放学后总是与孙世久、李桢林、朱继平同学结伴,回家路上走走停停:破解数理化难题的欢呼雀跃,答对历史政治大事年代的得意,一谈起传看的《海底两万里》等科幻小说,个个有说不完的奇思妙想。也记得邻座同学的较真与友爱,他们常在课堂上悄悄提醒我要专心听讲,不要偷看课外书。更记得高三时刘兴碧、何忠旭同学介绍我入团,代表团支部提出的要求就是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
五十年后回头看,我庆幸自己在学做人、求知识的关键时期受到育才精神的熏陶。育才三年的求知之乐,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所期望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