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翔
我初次认识育才,是1948年暑天的事。那时育才已迁到红岩村(前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经信得过的友人介绍,我曾悄悄地“冒险”访问过红岩村,认识了育才领导人——陶行知先生早年晓庄师范的高足——孙铭勋同志。为什么访问育才既要“悄悄地”还要“冒险”呢?据友人说:育才经常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学校周围常有特务活动,校内也常被搜查。同学们除集体参加学生运动,平时师生是不轻易外出的,有事外出,必须结伴同行。友人关照说:你实在要去得悄悄地去,还要准备冒险,走到红岩村山沟前,到要分小路进校时,得观察公路两头,如无行迹可疑的人,就加快脚步进去,返回也同样;当然是要冒险的……我按照友人的嘱咐,走访红岩村,进入那没挂校牌的新型学校。认识了育才校长孙铭勋同志,也初步认识了育才——于风雪严寒中挺立在红岩上那株挺拔的青松。
孙铭勋同志当时谈的话,我还依稀记得:“今天国民党反动派不要人才,只要‘狗’,它养了很多‘狗’,育才师生就常被‘狗’咬,有的已被咬去,至今还没有打听到下落,学校周围就经常有‘狗’活动,甚至闹到学校来。”我理解他说的“狗”的含义,我联想到前不久,一家民营报纸上有这样一首打油诗:“闷热睡不好,通宵闻狗咬。夜来砸门声,失踪知多少?”育才不是正处于这样的恶劣环境吗?“到明天,我们的社会将需要很多很多的人才,会感到人才的不足,育才正是在为明天培育人才。”
其实何必要等到“明天”呢?就是处于白色恐怖下的今天,育才也正在为革命输送人才。1949年初,每月几乎总要到我们南岸住处去的两位同学,很久没见到他们了,我暗自牵挂:他们会被“狗”咬了吗?后来打听,才知是被派到斗争激烈的“前线”去了。那时只要革命需要,学生就“毕业”。在校期间就刻苦勤奋地学习,时刻准备着为革命献身,这形成育才的优良校风。当时,从高年级到低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自觉性很高,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无老师在场都同样专心治学。有时没有老师上课,大家就互教互学,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在同学的思想深处扎根。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小组获得好成绩,个人认为自己要是学习不好,会给集体抹黑。集体督促个人,人人勤勉向上,为献身革命勤奋学习。
育才尊师爱生的真挚情谊,是十分感人的。当时师生全部住校,学校经费除了地下党的大力支持,就是靠社会进步人士捐助。但他们常受到反动派的警告,敌人就妄图从经济上困死育才。在最艰难的时期每日三餐改为两餐,有时干的改为稀的,能勉强维持最低生活也就不错了。教师除供给极普通的伙食,是没有工资的,有时情况稍好就发一元钱零用。在这物质生活极端窘困的条件下,教师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教育教学上,自觉为革命育人才。而同学们非常懂事,知道如何体贴老师。他们除在学习上加倍努力外,还尽量轮着为教师缝补浆洗、整理内务、打扫卫生。从这些小事,说明师生关系亲密无间,既是兄弟姐妹的骨肉情谊,更是同志的真挚友爱。老师对同学在品德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如逢年过节的时候,有时老师总想方设法买点糖果鸡蛋给无家可归的同学吃,买火炮给小同学放,让孩子们玩得快乐。晚上经常有老师起来查铺,给同学盖好掀开的被子,甚至把小同学抱起来端着撒尿。这些事情当时做起来很自然,现在回忆起来还十分感人!在解放初,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吃肉的机会还是不多。一次伙食团加菜,有几个同学把她们分得的一份猪肉全部端给一位产后的女教师,并附上一字条:“敬爱的×姐: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您收下,您比我们更需要它……”这仅仅是一碗肉吗?不,它是深厚的阶级情谊啊!生活在这团结友爱的战斗集体,能不感到温暖和幸福吗?
热爱劳动,自觉遵守纪律,也是育才的淳朴校风。在红岩村,全校师生的吃粮、烧煤,都是由师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嘉陵江边码头船上搬运来的。从学校到靠船码头,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回校负重爬坡,是够累的,但师生们情绪异常饱满,这在解放前,一般学校是不可能有的。(www.xing528.com)
校园里栽培着各种花草果木、四时鲜花,它们在园中含笑迎人,无人采折;桃李柑橘,硕果满树,压弯枝头,鲜果低垂,举手可得。但从高年级到低年级,直到学校迁出红岩村(1950年夏初),谁也没开过采花摘果的先例,甚至果实熟透附地,亦无人拾。这在当时(即使是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啊!怎样理解育才同学的此种品质呢?红岩村的光辉,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来重庆谈判就住在这里,那崇高的品质和共产主义伟大精神,老八路的革命传统,无不深刻地影响和哺育着育才师生,并被育才师生继承下来,必要时只需点一下他们就会模范地执行。记得解放初部队文工团来操坝演出,同学们坐入适当位置,但来看演出的群众很多,站在后面的两侧,为照顾群众看节目,谁提了一句:“育才同学让座!”大家纷纷地把座位让给群众,愉快地站到两侧去。当时就有群众称赞育才同学同解放军一样!的确,育才同学是以八路军为榜样,随时准备为革命献出青春。
解放后,正如孙铭勋同志所说的,新中国各方面都需要人才。用人单位来求人才的太多了,给育才的压力很大,这说明党和人民政府对学校的信任。而革命工作真是千头万绪。首先是参加筹备和举行乡民代表会议,接着派师生参加农村工作队,发动群众清匪反霸,如斗争和镇压惨案(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前,王陵基制造的重庆打枪坝血案),刽子手王兰楫的万人大会,育才同志和民兵共同警卫会场。参加土地改革和地方基层政权建设,兴办学校,要求输送干部和教师,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人民志愿军……甚至十三四岁的小鬼都参加革命工作。就这样,育才没辜负党和人民的培育和热切的期望。三十多年来,有的同学为革命流血牺牲,广大的同学都战斗在祖国各条战线,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这是可以告慰关心育才的革命前辈和同志们的!谨借用陈毅同志的诗,结束这篇小文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