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贴近教材的教学语言应准确科学

贴近教材的教学语言应准确科学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以舌耕为业,其教学语言对教材语言有着明显的依附性。基于这种依附性,教师应尽量熟悉教材内容,吃透教材精神,抓住本质要点,把它们变成能得心应手,讲课中信手拈来的有声语言。这有声的教学语言应是在教材语言基础上进而论释、演绎、分析、引申、生发的,即是说,在教材语言的沃土上开出的教学语言艺术之花,应有传承知识文化的准确性、科学性。

贴近教材的教学语言应准确科学

教师以舌耕为业,其教学语言对教材语言有着明显的依附性。基于这种依附性,教师应尽量熟悉教材内容,吃透教材精神,抓住本质要点,把它们变成能得心应手,讲课中信手拈来的有声语言。这有声的教学语言应是在教材语言基础上进而论释、演绎、分析、引申、生发的,即是说,在教材语言的沃土上开出的教学语言艺术之花,应有传承知识文化的准确性、科学性。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恍如拨云见日。

有位老师这样分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的一段:

“前不见古人”一句可以囊括诗人以前的全部历史:三皇五帝、孔子乐毅、秦皇汉武在全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了。“后不见来者”也可以说展示了一幅广阔的图画:一条向两头无限延伸的历史曲线,表现了时间的无限性。“天地之悠悠”又表现了空间的无限性。在这时间与空间交错纵横、无限延伸的巨大框架中,诗人又感到作为某一个具体人生的渺小与短暂……如果我们把时间与空间比作一个坐标系的话,那么历史和未来便是纵轴,天地便是横轴,抒情主人公站在历史和未来,天与地的交叉点上。[1](www.xing528.com)

这段富有哲理的论述,正是教师深入教材后,将感性的材料提升到理性的高度,然后外化出准确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材料,进行逻辑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