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读中品味: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读中品味: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皆”字,表明圣贤之人怀才不遇,古已至此,李白就能从中得到安慰;同时李白把自己等同于圣贤,又体现出他的自信和狂放。再如在品味《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一句时,可以采用“删去法”,删去“矣”字,让学生朗读比较情感的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矣”字带有感叹的意味。然后再引导学生,把“矣”字拖长音节,读出作者的感伤之情来。

在读中品味: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方法

品味语言主要是品味语言的运用技巧以及语言传达出的情感情趣哲理等。品味语言的主要方法有:(1)美读感染法。教师根据文章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把握语速,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2)比较揣摩法。对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增”“删”“移”“换”等办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比较,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3)语境创设法。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语言活动,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4)切己体察法。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以读促品。以鉴赏《将进酒》开头两句为例,我们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互换,让男生读原句,让女生读换后句,再让学生谈谈改后有何不妥。学生通过读的比较,自然感觉到原句使用夸张手法,比改句有气势,符合李白豪放的诗风;再则,原句由流水东逝想到人生易老,想到自己壮志难酬,也符合心理发展的逻辑,换后就不合常理了。

以品促读。“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句学生很难读出李白的激愤之情来,可以把这句改为“圣贤古来也寂寞,也有饮者留其名”,让学生比较品味。“皆”字,表明圣贤之人怀才不遇,古已至此,李白就能从中得到安慰;同时李白把自己等同于圣贤,又体现出他的自信和狂放。“唯”字,体现出的是激愤之情,历史留名者应该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人,怎会是“饮者”呢?批判的矛头直指朝廷,为自己遭受排挤鸣不平。还有原句对仗,体现出音韵美,改后就不工整了。品味后再读,学生自然把重音落在了“皆”“唯有”上面,语气自然转为激愤。(www.xing528.com)

再如在品味《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一句时,可以采用“删去法”,删去“矣”字,让学生朗读比较情感的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矣”字带有感叹的意味。在封建社会,大的家族往往聚族而居,不轻易分家,归有光家现在却是“诸父异爨”,家道没落已经很感伤了;现在“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由“篱”到“墙”更暗示了亲人间的隔阂加深,更增添了无限怅惘,因此“矣”字不可删。然后再引导学生,把“矣”字拖长音节,读出作者的感伤之情来。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这样的一句“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中的“深刻”和“丰富”是否可调换呢?单就半句是可以的,如果再看前面的“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又不可,因为“深刻”是对应“肤浅”的,“丰富”对应“贫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