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实践中的教材利用及问题引导

教学实践中的教材利用及问题引导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讲授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时,我适时地导入了《古巴导弹危机》和《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视频材料,利用历史影视作品形、声、色、情、意相结合的特点成功地导入,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对教学内容的审美化改造还包括,在课堂中适时地提出了具有道德思考价值的问题。

教学实践中的教材利用及问题引导

第一,创设审美化情境,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审美化改造,使课堂成为一幅美丽的画,让学生走入这幅画中,自主地构建知识,获得知识和情感的体验。

例如在讲授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时,我适时地导入了《古巴导弹危机》和《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视频材料,利用历史影视作品形、声、色、情、意相结合的特点成功地导入,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

对教学内容的审美化改造还包括,在课堂中适时地提出了具有道德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提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两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这一问题时,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积极发言,最后由老师引导得出结论。这样是引导学生进行能动自主的道德思考,促使他们把对德育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情,引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www.xing528.com)

第二,利用激励式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当提问“美苏争霸第一阶段双方的态势是什么?”时,有同学回答是“美攻苏守”,而正确的答案应是“既紧张又缓和”。此时,我并没有否定该同学的答案,而是继续问道:“美攻和苏守分别体现在哪里?”该同学回答“古巴导弹危机”,但该生很快就发现第一阶段的史实还包括“柏林墙的修筑”和“赫鲁晓夫访美”,无法准确体现“美攻苏守”,于是修正自己的答案为“美苏双发互有攻防”,于是我引导为“回答得很好,但如果能把“互有攻防”换个说法更好,比如赫鲁晓夫的访美行动与其说成是攻防,不如说是双方关系的一种什么特点呢?”该生很快得出答案——缓和。于是“既缓和又紧张”的关系就由该学生自己分析得出了。等到分析第三阶段美苏争霸双方的态势时,我再次请这位同学分析,该生很快就回答正确了。因老师的鼓励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在这个实例中可见一斑。

第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审美化情境的创设还不够充分。在分析古巴导弹危机造成的影响时,如果能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有全球视野,效果会更好。二是由于受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因素的约束,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掌控较多,放手不彻底,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例如在讨论问题“从美苏两国对外关系的变化中可得到哪些启示?”时,学生的分析较浅显,基本上是教师归纳得出的结论,这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也应强化课本知识,回归课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