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欣赏型德育理念的创新实践

欣赏型德育理念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试图探究这一命题的时候,我们与“欣赏型德育”理念不期而遇,我们认为“欣赏型德育模式”对这一命题给予了很好的回答。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德育美学观”。欣赏型德育模式的重要努力方向就是寻找、发掘、创造那些能够使道德学习主体自主、自由地进行道德学习的教育形式,使之“欣赏”道德自由而去自由地建构自己的道德人格。

欣赏型德育理念的创新实践

◆徐 锋

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自上而下的共识和迫切任务。伴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多元文化的传播,德育工作举步维艰,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青少年主体个性张扬、维权意识提升,对德育工作者的说教具有一定的逆反和排斥;另一方面,作为基层德育工作者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缺乏创新,德育工作实效低下。当前,我国德育理论界和基层实践者面对德育低效甚至一些反效的现象都在积极地反思,并探索有效之法。很多地方教育部门针对社会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不断出现的负面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诸如“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这些实践和探索重点关注了我们要进行什么样的德育而不是怎样进行德育。这种在德育内容(或目标)上的取舍或有所侧重的思路在特定的形式下有着其特殊的意义,但没有触及德育实效低下的根本。与此同时,人们在教育方法、教育策略上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做法,比如生活德育、主体德育、快乐德育、体验德育等,这些研究与实践都对德育的过程和方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充分考虑到了德育过程中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道德自主建构之间的有机联系,因而在使德育更加有效上具有根本性意义。但是,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由单一策略提升为能适应各种情形和主题教育的具有普适性的指导策略,要进一步探寻的是这些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德育方式产生德育实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我们试图探究这一命题的时候,我们与“欣赏型德育”理念不期而遇,我们认为“欣赏型德育模式”对这一命题给予了很好的回答。(www.xing528.com)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德育美学观”。“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核心追求是(教育者)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学习主体(教育对象)的“自主建构”这两个往往相互对立的方面能够在自由的“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和完成。因此,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在德育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灌输、提倡自由德育,提倡德育过程是对教育对象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欣赏型德育模式的重要努力方向就是寻找、发掘、创造那些能够使道德学习主体自主、自由地进行道德学习的教育形式,使之“欣赏”道德自由而去自由地建构自己的道德人格。首先,德育过程作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表明,德育过程中可以有诗歌、绘画、音乐多媒体等一切合适的艺术形式的有机参与。其次,德育过程作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主要是一个隐喻,其实质在于“内在地借鉴审美精神”来改造德育过程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