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位培养目标,组建精品队伍
(1)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就是培养的根本目标。升学率虽然是检验教练员管理运动队成果的重要指标,但是中学体育运动队的训练绝不能片面强调升学率。我们对运动队学生的培养与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使命。所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就是培养的根本目标。
(2)我们在组建学校体育运动队时并没有盲目宣传鼓动学生参加,而是向学生及家长讲清楚我们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发展前景、训练队的管理模式等情况,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另一方面要果断拒绝只为盲目考大学而无专业兴趣的学生进队,为学生的发展负责。队伍组建后教练员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预期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师生之间目标明确了,在运动训练和学习中队员们就能充满活力与动力,敢于拼搏,不怕困难。这样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会感染他们身边的同学,带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为创建生气勃勃的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运动氛围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为培养愿意为体育事业奋斗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明确指导思想,统筹协调发展
(1)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对运动队学生不能只重视训练,更要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出发,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要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协调统一起来。
(2)以整合兴趣与升学为动机。教练员应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训练中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体育行业的理解,让学生既能通过体育训练的方式上大学,又能找到他们喜欢的行业去发展。
(3)建立可持续性发展机制。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能看重一两年的发展,要能形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我校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成梯队、分阶段地进行业余体育训练,一般是从高一开始选苗子,打好文化学习基础,高二开始组队进行专业训练。这样,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能形成梯队发展,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工作就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科学指导,精心打磨
(1)合理运用训练的基本原则。在日常训练中坚持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系统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不间断性与周期性相结合原则、区别对待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等。
我校运动队一般从高二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身体素质一般,且没有经过系统性训练,所以前期训练偏重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后期专项成绩的提高打好基础。在训练过程中,既要全面、渐进地安排训练内容,又要体现每个阶段的针对性,并且持续不断地坚持训练,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身体素质及运动成绩也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提高。所以必须按计划进行持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训练。我校是以年度训练为基本周期,年度训练一般又分为三个训练时期,每个训练时期又以两周为小的循环周期。在训练中还应依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训练水平、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目标、内容、手段和运动负荷的原则,将终端发展方向定性为体育专业考生或高水平运动员。因为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机能还不够成熟,要渐进式地增加负荷,即按照增加—适应—再增加—再适应的方法,有计划地波浪形上升。少用极限负荷,正确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2)制订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包括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内容、强度及训练量等。(www.xing528.com)
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重,作息时间安排得比较紧,根据我校作息时间安排,本人将学生训练的时间安排在早上6:50—7:50为主,下午课外活动时间4:40—5:10为辅,不占用学生上课时间。
其次是我省体育专业考生的测试项目为100米、铅球、二级蛙跳、800米、障碍跑(或选折返跑)五项,这些项目的关键因素就是速度素质。因此训练内容应以发展速度力量即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为训练主线,通过如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负重抗阻练习。如在力量训练时,第一阶段第一周期的训练中本人采用了较轻杠铃负重做快速的纵跳练习、快速蹬起的半蹲跳练习,在第二、三周期逐渐增加负荷量。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因此超负荷量及最大负荷量的负重抗阻练习应少安排,如可以采用重复法和递增法,来增加肌肉横断面,负荷强度为50%~60%,组数为4~6组,每组重复次数为10次左右。
第二,克服弹性阻力练习。如在跑速训练时,采用拉橡皮管做快速后蹬跑、高抬腿跑的练习,在发展大腿后群肌肉时采用拉橡皮管进行快速“打腿”练习。利用橡皮管等器材的弹性阻力来锻炼肌肉收缩的能力,在第一阶段以“量”为主,第二、三阶段以增加“强度”练习为主。
第三,提升爆发力练习。爆发力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爆发力是速度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有关,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表现。在爆发力训练中,负荷强度应以次极限或大强度负荷级别安排为主。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次数与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
为了速度力量的有效发展,练习过程中务必要把运动幅度与快速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快”的意识,养成快速运动的习惯,既要增强机能的运动能力,又要强化“快”的思想,这有助于学生在竞技比赛中能更有效地发挥运动水平。
4.注重行为习惯培养,细节成就人生
(1)强化惜时观念,培养专业训练习惯。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克服惰性、不蓄体力,努力创建高效训练模式。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重,高考压力较大,高中生作息时间安排得非常紧,但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教练员绝不能单纯地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盲目地延长训练时间,加大训练强度,否则一定会导致学生文化课学习时精神欠佳、情绪低落,影响学习效率,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惜时观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与强度,通过精炼训练手段等方式来提高训练效率,为学生节省体力和精力。
(2)倡导齐抓共管,培养文化学习习惯。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能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教练员、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状况,齐心协力管理学生。教练员了解学生的相关状况后,要配合科任老师的教学任务调整好训练计划,并针对部分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促使学生的学习、训练达到高度统一、同步提高的目的。
(3)改进运动技能的传授方式。每个教练员对运动技术原理都有自己的理解,传授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本人认为教练员除了做好动作示范与讲解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勤写训练日记。教练员要善于观察学生技术动作练习,记录其不足之处,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来帮助运动员改进。另外还应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和实际效果记录下来,便于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第二是研究性地学习运动技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盲从于教练员要求,难以明确技术动作原理。教练员要讲清技术原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更深刻地体会技术动作的意义,提高改进动作的主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