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花开不愿花落,读余华《活着》随笔

花开不愿花落,读余华《活着》随笔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朵的绽放只是为了让世人欣赏她的美艳而不是为了看她最后的凋落,余华的《活着》也告诉世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说真的,《活着》这本书我看了一遍便把它放进书柜。虽只读了一遍《活着》,但让我感触最深的,除了福贵曲折的一生,更是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那种民族精神与品质。为了活着,他们埋头苦干;为了活着,他们拼命硬干;为了活着,他们忍辱负重。活着,一切都是有希望的。

花开不愿花落,读余华《活着》随笔

花朵的绽放只是为了让世人欣赏她的美艳而不是为了看她最后的凋落,余华的《活着》也告诉世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说真的,《活着》这本书我看了一遍便把它放进书柜。因为它太沉重了,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我不敢看它那鲜红的封面,怕它刺痛了我的眼,更怕它刺痛了我的心。但即使我不再看它,书中的那些情节,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得死寂的生命早已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书中没有过于煽情的文字,仅仅是平实的叙述,却撼动着我的心房。那种感觉,宛若闷热的夏季里严实的窗口封住了清风,恰如迷路时又逢黑夜降临。

书中的主人公用他的一生告诉你,人的生命可以悲苦坚韧到什么地步。

故事缓缓地诉说着福贵的一生。“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这首词也折射出他曲折的过往。福贵是地主的儿子,富足无比。年少时,常常出入于妓院、赌馆。如此风流放纵的他,不出所料地把所有的身家都败光了,也被人赶出了自己的家,从此一贫如洗。不久父亲也死了。福贵为母亲的病去城里求医,结果被捉去当了兵,逃难似的跑回他的小茅屋时,发现女儿因发烧成了哑巴,母亲也那么轻易就离开了人世。但,一家人也起码“团聚”了。正当福贵一家团团圆圆、让读者松一口气的时候,他的跑步健将儿子“有庆”竟因抽血过多而死,妻子家珍患软骨病离世,女儿凤霞难产去世,女婿二喜被压死,孙子苦根吃了过多的豆子撑死,甚至连战友也在“文革”时期因走投无路自尽而死。到了最后,只剩福贵和他那头买回来的老牛。他在黄昏落日映射下的田野间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难承受的是生离死别,特别是至亲至密之人的阴阳相隔。而福贵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当他如同一个收尸人般给自己的亲人们下葬时,他内心的苦楚怎么能够压得住呢?余华最残忍的一点就是,让每个生命的死,都是那么的突然又那么的戏剧化,而最终福贵还是可以静静地活着!(www.xing528.com)

福贵用他的经历述说了,生命真的可以既悲苦如此,又坚韧如斯!

虽只读了一遍《活着》,但让我感触最深的,除了福贵曲折的一生,更是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那种民族精神品质。作为一个小人物,他那种对苦难的逆来顺受,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无不在他身上折射出,处于社会底层很多劳动人民的共同点。福贵的命运是如此卑微与无助,但却折射出这样一种性格与品质——敢于直面苦痛,善于求生。

其实,这一类人,从古至今又何尝少呢?为了活着,他们埋头苦干;为了活着,他们拼命硬干;为了活着,他们忍辱负重。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活着,不可能一辈子都是风平浪静的,必然会经历无数的坎坷风雨,所以他们为了活着而选择默默地忍受一切。人活着,没什么过不去的坎。活着,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人生原本就是这样,生与死都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但每天能够在匆匆的步履中看到那缓缓升起的朝阳,沿着柔和的光线,微闭着双眼,看着睫毛下出现的彩虹。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活着的快乐呢!

活着很艰难,因为路上有坎坷;但是活着也很美好,因为路上有彩虹。福贵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福贵般的品质永远不会终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