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赏识教育点亮进步之光

以赏识教育点亮进步之光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巧那时,我在书上看到赏识教育,即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多的信心,才能赏识学生,进而激励学生成功。成功和进步对他们的意义非同小可,这是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证明。教师不应该以回避困难的方式对待后进生,而应深刻周密地考虑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赏识褒奖后进生的方式让后进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真正进步。这话说得不错,而我们学生需要被人赏识的欲望则更强烈。

以赏识教育点亮进步之光

教学几年来,经常会遇上一些“难教育类型”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这些学生共同的特点是:主观意识较强,容易固执己见,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习惯;日常行为表现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无心学习,追求享受,虽屡经教导却经常故态复萌。因此,许多教师为之感到苦恼:已经用尽方法了,但却收效甚微。

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出来工作那年,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就是这样。班上几乎每天都有几名学生没有做作业,听课时总有几位学生不认真。其中有一位叫小曾的后进生更是经常不做作业,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学习成绩极差。我对其使出浑身解数:把他留下来补课,对其进行有关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请家长到学校……但是收效甚微。这使我十分丧气,心里也想放弃。正巧那时,我在书上看到赏识教育,即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育。心想,何不一试呢?

于是,我拟定了“三斧头”策略。一是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允许他们出错,理解他们犯错的理由。二是把激励性评语写进作业,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上点滴的进步,如字迹工整、答题规范,作文符合要求等等,都予以肯定,并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上“字迹工整”“你有进步了”“好美!”“真了不起!”“老师喜欢这样的作业”等等激励性评语。三是对家长“报喜不报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如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也只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方面。如个别学生确实存在问题,我也只是略带提一下,只报喜不报忧,或少报忧。

有了策略,我就开始实施。对小曾,我首先鼓励他把作业上的字写工整。有一次他的作业字迹很工整,虽然不漂亮,但可以看出这次作业,他是下了一定功夫的。于是,我便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上这样的评语“你的字很工整,老师喜欢这样的作业!”没想到第二天他不但及时地交了作业,而且比前天的作业更工整了。我心中暗喜,紧接着就抓住这一机会找他谈心,并针对他不做作业的缺点,给他拟定一个目标:一个星期允许他两次不做作业,当哪一周有了进步,我也会及时对他加以表扬,从而让他相信自己有改变这些坏习惯的能力。刚开始他还完成作业,但过不了多久又经常忘记写作业。这时我又在班上巧妙地提醒他说,小曾同学最近表现很好,老师希望他继续保持。他感到不好意思了,于是按照我给他拟定的目标,慢慢开始改变自己。中间虽然也有过几次反复,但还是慢慢地变过来了,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虽然小曾最终的成绩还是不是很好,但他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已在“赏识”的春雨滋润中生根、发芽,这对他的成长更重要!

实施这样的策略一段时间后,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浓厚了,学生做作业的自觉性提高了,字迹工整了,课堂举手发言也积极了。看着班上60多位学生,想着他们每个人的优点,我会心地笑了。为什么以前总是觉得部分学生令人头痛,而现在不觉得呢?静下心来想想,我有了以下几点感触:(www.xing528.com)

第一,教师本人要有对后进生进步的不可置疑的信心。教师的这种信心可以激发后进生的“成功的预感”,而这种“成功的预感”可以促使后进生把全部精力调动起来,是后进生产生自信心的基础。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多的信心,才能赏识学生,进而激励学生成功。

第二,教师要设法使后进生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失败过多是后进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与热情的重要原因。成功和进步对他们的意义非同小可,这是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证明。教师不应该以回避困难的方式对待后进生,而应深刻周密地考虑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赏识褒奖后进生的方式让后进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真正进步。

第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努力营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良好学习氛围。这种良好学习氛围不仅是后进生,而且是全体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热情的基础。许多教师只满足于学法上的要求和组织教学,而忽略了这种学习氛围的创造,这恰恰是学生没有学习信心和热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让学生学习好,就要为学生创造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来是被人赏识的。这话说得不错,而我们学生需要被人赏识的欲望则更强烈。教师不应吝惜这些激励性评价语,如“你真棒!你还能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老师在期待我”。如果我们教师能用好、用活赏识这一手段,那么他的课堂就是有生命的,就是美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