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段考的试卷在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批改完了。我看了看学生们的分数,考得还都不错,全班平均分为110分。我又特意找到陈小泽(化名)的试卷看了一下,上面分明写着“119.5”的字样。我有些意外,继而释然:其实只要我们多关注一点“一般生”,他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与陈小泽的故事始于接手现在这个班。
2012年9月,学校安排我接手初三(8)班的语文教学。在了解班级学生、查看他们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时我发现,班上得高分、得低分的学生都不算多,多数学生分数介于六七十分之间。怎样把这些“一般生”提高到“高分生”,成为我接手这个班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决定要在这些“一般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这时一个男同学的身形进入我的视野。他坐在教室中间,戴着一副眼镜,文文静静的,不言不语,经常一动不动。他上课时不发言,下课也不走动,很少和同学交谈。但我感觉他上课还是挺认真的,眼神总是跟着我走。我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他的成绩如何呢?”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学生点名册,发现他叫陈小泽;再查看他的成绩,上学期期末考了65分。一个念头在我心里产生了:“就从他身上入手吧。”
不久,机会就来了。
那天,我布置了去年中考的作文题目《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收上来后,我翻开陈小泽的作文看了一下,虽说本来就不抱太大的希望,但看到他写的作文,我心里还是愣了一下。这哪是初三学生写的作文啊,内容简单幼稚,形式上还是小学生那样的三段式。于是,我让学生把他叫到办公室。
刚进办公室,陈小泽有些腼腆又有些意外地对我说:“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吗?”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先叫他坐下来,然后问道:“小泽你是哪里人呢?”他小声地回答:“我是湛江的。”“哦,和我是半个老乡呢,我老家是肇庆的。”这时他忐忑的神情稍稍安定下来了。于是,我转入对这次作文的分析,他也听得很认真,时而还认同地点点头。当我讲完作文的审题、立意以及构思并指出他作文的问题所在时,他低声而又认真地说:“老师,谢谢您!”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的,多看些课外书,多练笔,你的作文就会好起来的。有信心吗?”“有,我会按您说的去做的,您放心吧。”第二次写作文时,我发现他还真的有进步了,这次段考作文他也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www.xing528.com)
想不到我对陈小泽的关注还得到他父亲的信任,他请求我帮他解决陈小泽在家沉迷游戏的问题。那天下午,我在办公室改作业,电话铃响了,同事拿起话筒告诉我说是一位学生家长找我。我接过来才知道,原来是陈小泽的爸爸。他在电话里先是感谢我对他孩子的关心,然后请求道:“老师,小泽在家老是沉迷游戏,你能否帮我教育教育他,让他改掉这毛病呢?”我答应道:“好的,我试试吧。”
那天放学后,我又把陈小泽叫到办公室。这次他变得大方多了,问:“老师,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我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问:“小泽,你平时在家一般做些什么呢?”这时,他意识到什么,脸也有些红了,弱弱地说:“做完作业就玩游戏。”于是,我先肯定了他的诚实,然后对他说:“现在是初三了,科目也多了,假设每科做作业30分钟,6科加起来也要3个钟头,你还有时间玩游戏吗?如果有,那你的作业质量会是怎样的呢?”这时,他的脸更红了,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过后不久,他爸爸打电话给我,说:“老师,谢谢你。小泽这几天做作业的时间长了,再也没玩游戏了。”听后,我也觉得挺高兴的。
对他的关注,自然也赢得了他的信任。有一次,他在周记里写道:“老师,最近爸爸妈妈吵架了,我想劝,但又怕他们打我,我该怎么办呢?”看到这些后,我找到他,安慰他,教他如何在父母发生矛盾时扮演“润滑剂”的角色。过了两天,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的父母在他的“作用”下已经和好了。不久,他的母亲也打电话给我,和我交流如何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等问题。这一次又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对于他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小泽在语文课上的表现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了。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声不吭了,而是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很多时候其他同学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他也能答到点子上。他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次我还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读给全班学生听。更令我欣喜的是,陈小泽的进步还带动和鼓舞了班上的其他学生。他们都变得不再畏惧语文了,还发现语文学习原来也是有法可循的,并不像大海捞针一样。
反思:回想起陈小泽以及这个班的转变,我深刻地感到,作为教师若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也绝不能熄灭火种!对于“一般生”,我们的眼光在他身上是否应该多停留一会呢?在教育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是“一般生”,他们总默默无闻地待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在教育过程中,他们既不会给教师的管理带来“麻烦”,也不会拖班上“成绩”的后腿,所以他们是最不被重视的群体。他们的名字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从教师的脑海里浮现,榜样、先进的行列里也往往没有他们的位置,落后、受批评的圈子里也不见他们的身影。在不少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们好像“消失”了一般。这样,就必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相信他们的心灵也很落寞,我们确实要在教育中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多关注一点“一般生”,他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