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化进程延续:城乡差距缩小的优化

城市化进程延续:城乡差距缩小的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6年,德黑兰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为21%,不足10万人口的小城市占伊朗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为64.4%。德黑兰街景德黑兰的巴扎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现象是外来移民人数的增长。白色革命期间,伊朗经济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是城乡差距的明显扩大。与此同时,城乡差距逐渐缩小。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数量出现下降的趋势。

城市化进程延续:城乡差距缩小的优化

德黑兰的阿扎迪广场

空中拍摄的德黑兰城区

20世纪初,城市人口约占伊朗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自白色革命开始,伊朗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在伊朗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956年的31.4%增至1976年的47.3%。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延续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在伊朗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976年的47.3%上升为1986年的53.3%,1996年增至60.8%,2006年达到68.5%。1976年,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只有首都德黑兰,1996年,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达到5个,另有4个城市人口在50万与百万之间,14个城市人口在50万与25万之间。另一方面,巴列维王朝时期,首都德黑兰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其他城市。伊斯兰革命后,德黑兰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而其他城市特别是人口不足10万的小城市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71—1991年,德黑兰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2.9%,其他城市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5.5%。另据统计,1976年,伊朗城市总人口的29.5%分布于德黑兰,不足10万人口的小城市约占伊朗城市总人口的55.6%。1986年,德黑兰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为24.8%,不足10万人口的小城市占伊朗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为59.2%。1996年,德黑兰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为21%,不足10万人口的小城市占伊朗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为64.4%。2006年,德黑兰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为17.6%,不足10万人口的小城市占伊朗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为68.7%。

德黑兰街景

德黑兰的巴扎

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现象是外来移民人数的增长。20世纪70年代中期,城市外来移民的境况日趋恶化,德黑兰尤其明显。外来移民大都分布于城市的棚户区,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处于无助的状态。与此同时,宗教机构和宗教组织的作用逐渐扩大,为无助的移民提供帮助和救济,进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伊斯兰革命后,移民的浪潮继续。1976—1986年,伊朗人口从3370万增至4990万,增长48%;城市人口从1570万增至2700万,增长72%;乡村人口从1800万增至2260万,增长26%。城市化速度明显超过全国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

伊斯兰革命可谓“被剥夺者”的革命,伊斯兰革命和伊斯兰化的理念在于强调重新分配财富和缩小贫富差距。革命后的伊斯兰政府不断推出诸多相关举措,致力于改善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关注乡村发展,加大对于乡村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由此带来的变化是乡村教育的普及和乡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现代传媒在乡村的延伸、乡村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乡村与城市联系的明显加强,乡村社会逐渐融入国家发展的进程。(www.xing528.com)

伊朗乡村一角1

伊朗乡村一角2

城乡差距与人口流向两者之间无疑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巴列维时代,现代化进程主要局限于大城市的范围,乡村和边远地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白色革命期间,伊朗经济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是城乡差距的明显扩大。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政府不断增加乡村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伊斯兰革命后的最初10年,乡村投资超过政府财政投资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据统计,1976—1986年,乡村铺面公路从1万公里增至3.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比例从16%上升为24%;1999年,乡村铺面公路达到6.7万公里。1977—1982年,农业生产用电量在全部用电量中所占的比例从3.3%增至5.3%,是乡村电气化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1977—2004年,乡村的用电家庭从16.2%增至98.3%,电冰箱的普及率从7.6%增至92.4%。此间,电视普及率在城市从22.6%增至97.5%,在乡村从3.2%增至89.1%。2004年,几乎半数的乡村家庭使用固定电话,而革命前的1977年不足1%。在超过6万个自然村落中,自来水使用率从1977年的11.7%增至2004年的89%。2004年,城市80.1%的家庭和乡村14.1%的家庭使用管道天然气。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数量出现下降的趋势。1977—1986年的十年间,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总数为360万。相比之下,1987—1996年的十年间,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总数仅为190万。

伊朗乡村一角3

伊斯兰革命后,特别是1990年以后,贫困率逐渐下降。据世界银行2003年报告,伊朗的贫困率从1990年的26%下降为1998年的21%。按照伊朗官方划定的贫困线,乡村人口日收入低于2.4美元,城市人口日收入低于2.9美元,德黑兰人口日收入低于4美元,属于贫困人口。2002年,伊朗乡村贫困率为32.4%,城市贫困率为10.4%,德黑兰贫困率为5.9%。在世纪之交的十年,伊朗的贫困率呈下降的趋势,贫富分化处于稳定的状态。走进新世纪的伊朗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减低贫困率,而是解决财富分配的不合理、缩小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和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