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罗亚斯德教自阿黑门尼德王朝至萨珊王朝历经千年传承,可谓波斯帝国和古代波斯文明的标志。琐罗亚斯德教在教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二元色彩,强调千年大同的宗教思想,期待世界末日之救世主的来临。萨珊王朝时期,王权神化的色彩进一步凸显,琐罗亚斯德教作为最重要的宗教信仰而倍受官方推崇,琐罗亚斯德教祭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祭司坦萨尔和卡尔迪尔位高权重,执掌法律,甚至左右朝政。阿尔达希尔一世在位期间,命琐罗亚斯德教祭司坦萨尔搜集整理散落民间的经文,同时在各地广建琐罗亚斯德教神庙。胡斯洛一世在位期间,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塔》正式编订成书,采用中古波斯语即帕拉维语的书写形式,共计21卷,流传至今。琐罗亚斯德教神庙遍布萨珊王朝境内的城市乡村,位于法尔斯的阿杜尔·法恩巴依神庙、位于阿塞拜疆的阿杜尔·古什纳斯普神庙和位于呼罗珊的阿杜尔·布尔津-米赫尔神庙是琐罗亚斯德教最重要的三大神庙,三大神庙内所燃的圣火分别代表祭司、武士和农夫。
沙普尔一世在位期间,摩尼教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216年出生于美索不达米亚,系阿尔萨息王室后裔,祖居哈马丹,其父母似乎是基督徒。大约从240年开始,摩尼声称接受神的启示,自称“耶稣基督的使者”和“封印的先知”,创立摩尼教。摩尼教脱胎于琐罗亚斯德教,强调善恶二元对立的宗教思想。根据摩尼教义,光明之神主宰精神世界,邪恶之神主宰尘世。摩尼教在继承琐罗亚斯德教信仰传统的基础上,试图吸纳基督教和佛教的若干元素,尤其是深受基督教异端诺斯替派的影响,强调个人对于神灵的直接体验和出世的宗教理念,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阿尔达希尔一世在位末期,摩尼首先在伊朗东部秘密传教。相传,摩尼曾经于243年会晤沙普尔一世,获准在萨珊王朝疆域内布道,摩尼甚至以沙普尔一世的名义著书立说。然而,琐罗亚斯德教祭司敌视摩尼教,视之为异端邪说。沙普尔一世死后,摩尼教在萨珊王朝境内日渐式微。277年,摩尼被萨珊王朝处死。此后,摩尼教从伊朗传入中亚、印度和欧洲,布道内容译成多种语言。伊斯兰教明确反对摩尼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表示,宗教宽容但对摩尼教除外,此是摩尼教在伊斯兰教世界淡出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摩尼教在欧洲基督教世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基督教的著名教父希波城的圣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前即曾信奉摩尼教。
卡瓦德一世在位期间,琐罗亚斯德教出现分裂,马兹达克教作为琐罗亚斯德教中具有激进色彩的异端派别逐渐浮出水面,其创立者系琐罗亚斯德教祭司马兹达克。马兹达克教传播平等和公有的宗教理念,强调邪恶来自贪婪、财富,主张均贫富,反对《阿维斯塔》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反映下层民众的社会诉求。卡瓦德一世在位前期,支持马兹达克教,试图利用马兹达克教削弱占有大量地产的贵族和琐罗亚斯德教祭司,强化王权。496年,卡瓦德一世被贵族废黜,499年重新恢复王位后,逐渐疏远马兹达克教。529年,卡瓦德一世处死马兹达克,继而召开琐罗亚斯德教神学大会,宣布马兹达克教为邪教,没收马兹达克教的教产,焚毁马兹达克教的经典,驱离马兹达克教徒。卡瓦德一世死后,胡斯洛一世在琐罗亚斯德教祭司的支持下继承王位,对琐罗亚斯德教推崇备至,马兹达克教在萨珊王朝境内逐渐销声匿迹。
在萨珊王朝境内,除琐罗亚斯德教以及摩尼教和马兹达克教,亦存在相当数量的犹太人和基督徒。相比于摩尼教和马兹达克教的境遇,萨珊王朝对犹太人和基督徒长期实行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犹太人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犹太教首领即大拉比以泰西封作为驻节地,与萨珊王朝关系密切,犹太人女性与波斯贵族和王室成员甚至国王本人之间常有通婚,叶兹德吉尔德一世则被犹太人誉为新居鲁士。(www.xing528.com)
萨珊王朝时期,在与罗马人之间的长期战争过程中,基督教逐渐传入其境内。萨珊王朝境内的基督徒,最初起源于被俘获的叙利亚人和罗马人,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自5世纪起,基督教在萨珊王朝境内广泛传播,美索不达米亚俨然成为基督徒的家园,伊朗高原的基督徒人数亦明显增多,皈依基督教者中甚至不乏萨珊王室成员。410年,萨珊王朝境内的基督徒召开第一次宗教大会,基督教获准成为萨珊王朝认可的合法宗教,基督教的重要分支聂斯托利派亦由此诞生。基督徒作为宗教少数派处于萨珊王朝的保护之下,享有自治的地位,泰西封主教伊萨克成为聂斯托利派基督徒的宗教首领,而聂斯托利派的诞生标志着萨珊王朝境内基督徒与拜占庭帝国境内基督徒的分道扬镳。萨珊王朝对于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宽容政策,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得以传承,可谓伊斯兰时代哈里发国家之迪米制和奥斯曼帝国之米勒特制的原型。
此外,萨珊王朝东部中亚一带曾经流传佛教,然而后人知之甚少。阿拔斯时代显赫一时的巴尔麦克家族,其先祖即是波斯血统的佛教高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