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尔萨息王朝:历史地位与影响

阿尔萨息王朝:历史地位与影响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阿尔萨息王朝发行的货币上,阿尔萨息国王自称“希腊人的朋友”。在阿尔萨息王朝的社会构成中,希腊人占据特殊的地位。塞琉西亚并无反叛阿尔萨息王朝的文献记载,最终毁于罗马人的入侵。阿尔萨息王朝强调与阿黑门尼德王朝之间的历史传承,作为其统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阿尔萨息王朝的官僚机构,主要职责是征纳贡税和监督地方事务。锡斯坦的苏伦家族和米底的卡伦家族是阿尔萨息王朝时期最具权势的贵族,地位尤为显赫。

阿尔萨息王朝:历史地位与影响

后人常常认为,阿尔萨息王朝是塞琉古王国时代之希腊化遗产的毁灭者。实际情况不然,阿尔萨息王朝既非希腊化遗产的毁灭者,亦非阿黑门尼德王朝波斯传统的终结者。相反,阿尔萨息王朝主宰伊朗历史舞台数百年之久,延续宽容和多元的统治模式,兼纳希腊化遗产与波斯传统,可谓伊朗古代文明的重要传承者

阿尔萨息王朝壁画

文献记载并未发现阿尔萨息王朝毁灭希腊化遗产的痕迹,星罗棋布的希腊式城市在阿尔萨息王朝时代得以延续,成为希腊化元素得以延续的空间载体。此间,希腊化元素犹存,希腊语和希腊历法长期沿用,而希腊化元素与土著元素的同化和融合亦是历史趋势。阿尔萨息王朝旧都尼萨,亦称米特里达特斯堡,系米特里达特斯一世所建,尼萨宫廷遗址作为阿尔萨息王朝最重要的文化遗存,可见希腊元素和中亚元素的结合。塞琉西亚和埃克巴坦那铸造的希腊银币德拉克马,每枚重约4克,始终是阿尔萨息王朝的通用货币。直至公元1世纪中叶,阿尔萨息王朝的铭文和铸币依然刻有希腊文字。在阿尔萨息王朝发行的货币上,阿尔萨息国王自称“希腊人的朋友”。

在阿尔萨息王朝的社会构成中,希腊人占据特殊的地位。据推测,阿尔萨息王朝境内的希腊人有数十万,多为定居状态,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以及伊朗西部的米底和苏斯亚纳。帕提亚王国境内最大的城市是希腊式城市塞琉西亚,延续塞琉古时代的自治地位,鼎盛时期人口达到60万,曾经位列古代世界第三大城市,俨然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直至整个东方之希腊化元素的象征。塞琉西亚并无反叛阿尔萨息王朝的文献记载,最终毁于罗马人的入侵。

阿尔萨息王朝时期,恰逢丝绸之路的繁荣阶段,控制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东西方过境贸易是阿尔萨息王朝的重要财源。米特里达特斯二世与东方的汉武帝以及罗马统治者苏拉交好,在塞琉西亚对岸建立新的城市泰西封,作为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商路的中心据点,获益于地中海世界与东方之间的过境贸易以及从波斯湾印度洋的海上贸易。然而,阿尔萨息王朝境内的希腊式城市多有发达的工商业,星罗棋布的希腊式城市无疑构成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希腊人的自治地位构成阿尔萨息王朝内部的离心元素,亦是贸易竞争的对手。

尽管大流士一世下令允准犹太人重返故乡巴勒斯坦,然而多数犹太人长期留居美索不达米亚,臣属于帕提亚王国。阿尔萨息王朝境内的犹太人,数量少于希腊人,却是阿尔萨息王朝赖以制衡希腊人和抵御罗马人的重要社会力量。根据犹太教的传说,阿尔萨息国王被视作犹太人的朋友。公元前63年罗马吞并叙利亚,加剧了犹太人与罗马人之间的矛盾。在地中海东岸诸地,犹太人屡屡反抗罗马统治。(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阿尔萨息王朝与阿黑门尼德王朝两者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历史传承。尽管阿尔萨息王朝的发源地位于伊朗东北部的帕提亚,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发源地位于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然而阿尔萨息家族及帕尔尼部落与波斯人同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分支,所操语言具有族缘的同一性。阿尔萨息王朝强调与阿黑门尼德王朝之间的历史传承,作为其统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根据阿尔萨息王朝虚构的谱系,阿尔萨息家族系阿黑门尼德王朝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的后裔,进而将阿尔萨息比作阿黑门尼德王朝创始人居鲁士,在诸多方面继承阿黑门尼德王朝的政治传统。阿尔萨息国王沿袭阿黑门尼德王朝的旧制,身着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官服,自称“众王之王”,致力于恢复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疆域,崇奉琐罗亚斯德教作为官方信仰。

在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基础上,阿尔萨息王朝继续奉行宽容的统治政策,允许被征服地区不同语言、文化和宗教的合法存在。在阿尔萨息王朝的疆域内,文化生活表现为明显的多元色彩,多种信仰兼容并蓄,塞琉古时代的希腊化元素、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的波斯元素与中亚帕尔尼部落的游牧元素异彩纷呈

阿尔萨息王朝末期,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组织和信仰体系逐渐形成,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超过包括星辰崇拜、祖先崇拜、犹太教和基督教在内的其他诸多宗教。据中古后期波斯语文献记载,阿尔萨息国王瓦洛加西斯一世(51—78年在位)在位期间,下令整理琐罗亚斯德教经文,编撰成书,即《阿维斯塔》的原型。有研究者认为,罗马人在与阿尔萨息王朝交战的过程中,将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太阳神密特拉神传入西方,成为西方世界的战神,进而对西方宗教产生深远的影响,密特拉被视作处女之子,出生于12月25日。

阿尔萨息王朝最初以位于中亚的尼萨作为都城,继而迁都位于米底的埃克巴坦那,最后定都底格里斯河畔的泰西封。都城位置的变更,反映出阿尔萨息王朝政治重心自东向西的移动趋势。自阿尔萨息一世开始,阿尔萨息王朝实行世袭君主制,王位由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作为共治者。然而,长子继承制并未严格实行,亦有王位在兄弟之间继承或由其他王室成员继承的现象。公元前171年弗特拉斯一世(前176—前171年在位)死后,并未将王位传给其子,而是传给其弟米特里达特斯一世。

鼎盛时期的阿尔萨息王朝划分为18个行省,其中11个行省位于亚美尼亚和里海以东,7个行省位于西部诸地,统治区域与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的疆域版图大体相当。另据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的记载,阿尔萨息王朝包括18个附庸国,其中东部11个为高地王国,西部7个为低地王国。阿尔萨息王朝实行分封制,大部分疆域赐封于王室和地方贵族。阿尔萨息王朝的官僚机构,主要职责是征纳贡税和监督地方事务。地方统治者大都来自土著贵族,在承认阿尔萨息国王的最高权力和缴纳贡税的前提下,拥有广泛的权力,甚至包括发行货币的权力。锡斯坦的苏伦家族和米底的卡伦家族是阿尔萨息王朝时期最具权势的贵族,地位尤为显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