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补贴的界定
(一)财政补贴的概念
财政补贴是国家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给予的补助或津贴。它是财政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一种手段。
财政补贴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二个。
(1)财政补贴的主体:国家的财政部门。其他单位和部门对其内部成员进行的补助或津贴都不能认为是财政补贴。
(3)财政补贴的对象:一是地区,即对国家领土范围内的某个地区进行补贴;二是部门、单位和个人,即对经济生活中的不同主体进行补贴;三是事项,即对经济活动中的某些特定的事项给予补贴。
(二)财政补贴的性质
财政补贴可以通过对补贴对象、补贴数量、补贴范围、补贴环节等的选择,影响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属于财政分配的第二个阶段。
由于财政补贴总是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或者财政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所以很多人干脆把财政补贴称为财政价格补贴或者价格补贴。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联系,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影响。因此,财政补贴的性质就是影响相对价格结构,进而影响供给结构、需求结构、资源配置结构的政府无偿性支出。
(三)财政补贴的特征
财政补贴是一种特殊的财政再分配形式,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政策性
财政补贴的政策性源于财政补贴的依据,即一定时期的国家政策。由于国家政策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经济方面的,而且还有社会方面。因此,财政补贴不仅是调节经济一个杠杆,也是协调国家社会各方面关系,保持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
2.可控性
政策不同于制度,也不同于法律,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特定时期的政策需要,灵活地掌握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量、补贴的方式、补贴的环节等内容。因此,财政补贴是国家可以直接控制的经济手段。
3.特定性
实施财政补贴的依据是国家一定时期的特定政策,因此财政补贴的对象、数量、范围以及要发挥的作用和要达到的效果也是特定的。
4.灵活性
财政补贴是国家实现特定政治、经济任务和社会目标的经济手段,它可以直接针对具体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补贴方式和补贴金额,更迅速、更直接地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形式和政策的需要,因此财政补贴不需要相对规范的制度、固定的补助数量来实施,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5.时效性
财政补贴的时效性决定于国家政策的时效性,由于国家政策会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修正、调整和更新,此时出台的政策措施到了彼时可能已经不适用了,所以当社会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从而政策效力减退时,财政补贴的量可能也会相应减少。
(四)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异同
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支出都属于政府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自然存在很多相似性。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
但是这两类转移性支出又有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这两类支出的目的和经济影响以及与价格结构的关系上。
1.目的不同
财政补贴是对由于政策的实施或市场机制的不足所影响的特定的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补偿,其直接目的在于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和政策的某些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则是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其直接目的在于均衡收入,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和福利,缓解收入差距导致的社会矛盾。
2.经济影响不同
财政补贴是对某个行业、某类人、某个地区或者某种产品的补贴,往往与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既产生收入效应,也产生替代效应。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对低收入者的经济援助,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是受益者的消费预算约束线发生了变化,而不会导致产品价格的变化,人们可以自由支配获得的社会保障收入,因此只产生收入效应。
3.与相对价格结构关系不同
财政补贴与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社会保障支出与价格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虽然人们获得保障收入以后会用于购买,可能会使价格变化,但这种影响既不确定也不直接。财政补贴与价格有直接关联,从而财政补贴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则很少有这种影响。
二、财政补贴的分类
财政补贴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财政支出中,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其财政补贴的分类也呈现出多样性。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按照补贴的项目进行分类
1.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也称政策性补贴。1998年以后,统计资料上将以前的价格补贴称为政策性补贴。它是指国家财政在商品购销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对工商企业支付的补贴和购销价格顺挂的情况下对消费者支付的提价补贴。价格补贴有利于价格稳定、调节供求关系、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价格补贴按照产品的类别不同主要包括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日用工业品价格补贴、工矿产品价格补贴。其中,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在财政补贴中所占比例最大、最主要。
2.企业亏损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主要指国家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经营一些社会需要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生产经营中出现亏损的产品,而向这些企业拨付的财政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可分为政策性亏损补贴和经营性亏损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是指国家财政对由于贯彻国家对某些产品的低价政策而造成亏损的企业给予的补贴。经营性亏损补贴指国家财政对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亏损的企业给予的补贴。一般而言,国家只对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对经营性亏损不补贴,但是对于一些生产急需产品和重要产品的企业,经过国家财政部门审批后,也可以给予暂时性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补贴的对象不同。价格补贴主要与市场零售有关;而企业亏损补贴主要与工业生产资料有关。
(2)补贴的受益人不同。价格补贴的直接受益人主要是城乡企业居民;企业亏损补贴的受益人主要是相关企业。
(3)补贴的环节不同。价格补贴多在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一般向商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企业亏损补贴在生产环节,一般向生产企业提供。
(4)补贴的用途不同。价格补贴主要用于弥补购销价格倒挂给企业造成的价差损失;企业亏损补贴主要向经营价格倒挂产品的企业提供经营费用和合理留利。
3.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指为了鼓励企业开发名优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国家财政为企业支付全部或部分的贷款利息。
4.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又称税收补贴或税式支出,是国家对于需要鼓励的企业所给予的税收优惠待遇,包括税收豁免、优惠税率、税收扣除、加速折旧等。
5.进出口补贴
进口补贴是国家为了体现产业政策,对某种商品的进口给予的补贴。补贴商品一般是国家急需的产品。出口补贴是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该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由财政直接或间接给予出口商品的生产者或者出口商的补贴。出口补贴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补贴、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二)按照补贴的透明度分类
按照财政补贴的透明度,可将财政补贴分为明补和暗补。
(1)所谓明补,是指政府直接把一笔补贴金发给消费者,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明补是对由于产品涨价所导致的消费者损失的购买力而提供的现金补偿。在明补中,消费者对于自己拿到多少补贴是确定的,但却无法自行增加补贴金额。明补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
(2)暗补是政府将补贴发给生产者,同时强制要求其降低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能够以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购买到商品,从而获得补贴。从消费的角度看,暗补是一种无限制的实物补贴,消费的补贴商品越多,获得的补贴也就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可以任意增加补贴金额。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拿到了多少补贴,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无形中已经享受到了补贴。暗补既产生收入效应,又产生替代效应。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明补不改变商品的价格,不会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不会产生效率损失。暗补改变被补贴商品的价格,使商品的价格信号失真,从而导致了效率损失。(www.xing528.com)
(三)按照补贴的对象分类
按照补贴的对象,财政补贴可分为个人补贴和企业补贴。
(1)个人补贴是指政府为了稳定和改善居民生活而支付给居民的补贴,如交通补贴、医疗补贴、住房补贴等。
(2)企业补贴是指政府给企业的补贴,是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部分,如进出口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
(四)按照补贴的用途分类
按照补贴的用途,财政补贴可分为生活补贴、生产补贴和其他补贴。
(2)生产补贴是对农业用的化肥、农药、农机农具、塑料薄膜以及工业用的棉花、煤炭等的补贴。
(3)其他补贴如对出口粮食价差补贴、粮食储备费用补贴、外贸亏损补贴等。
(五)按照补贴的环节分类
按照补贴的环节,财政补贴可分为生产阶段补贴、流通阶段补贴和消费阶段补贴。
(1)生产阶段补贴是对生产者进行的,目的在于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保持生产稳定发展的补贴,如对生产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补贴。
(2)流通阶段补贴是对商业企业进行的,目的在于增加商品的供给,使企业的经营能正常进行的补贴,如粮棉油的补贴。
(3)消费阶段补贴是对消费者进行的,目的是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人民生活稳定的补贴,如交通补贴。
(六)按照补贴方法分类
按照补贴方法,财政补贴可分为实物补贴和现金补贴。
(1)现金补贴是政府以货币的形式支付补贴,这种补贴增加了受益者可支配的收入。
(2)实物补贴是政府用实物的方式给予受益者的补贴,如灾区救灾。在实物补贴中,还有一部分项目要通过购买才能消费和享受补贴,不购买实际上得不到这种补贴。例如,政府提供的公费医疗,只有生病去指定医院看病才最能享受这种补贴。
三、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财政补贴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经济现象,世界各国均把这种特殊的财政支出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来使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政补贴可以影响需求结构
人们的需求结构有两个因素构成:一是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种类;二是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例关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也就是说,价格的高低可以影响需求结构,所以能够影响价格水平的财政补贴也会影响需求结构。
(二)财政补贴可以影响供给结构
政府可以通过给予某些产品或行业价格补贴,改变行业或企业的盈利水平,促进该产品或行业的发展,进而调节商品的供应量,实现供给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例如,国家对农业部门提供补贴,可以使从事农业生产的获益提高,促进了农产品供给量的扩大。
(三)财政补贴可以影响产业结构
财政补贴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杠杆之一,通过是否补贴、补贴多少、补贴方式的选择来改变相对价格体系,充分发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引导生产和消费,这对弥补市场失灵、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以及优化资源配置,都能起到调节作用。
(四)财政补贴可以消除“排挤效应”
排挤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例如,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政府大量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这会造成货币供不应求,从而抬高市场利率。微观经济主体面对上升的贷款利率,自然会减少市场投资行为,这就是政府投资行为对私人投资行为的挤出效果。但是,通过财政贴息的办法,可以减少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成本,消除这种挤出效果。
四、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思路
(一)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补贴的不断增长适应了当时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经济改革、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财政补贴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只能纠正既定的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产生的不利后果,因此,财政补贴的适用范围和规模就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其积极作用就可能趋弱,甚至会出现消极的作用。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财政补贴项目仍然偏多,规模仍然偏大
财政补贴项目几乎遍及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补贴项目的大项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此外,还有财政贴息、进出口补贴、税收支出等。由此而形成的补贴金额自然过大,加重了财政负担,甚至是构成长期存在财政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财政补贴从局部看起到了调节经济的作用,但从总体上会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2.长期的财政补贴不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自负盈亏,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以实现优胜劣汰。名义上是“政策性亏损”,而实际上“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很难区分,客观上掩盖了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经营管理中的落后和浪费现象,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有的甚至起到了保护落后的作用。
3.长期的财政补贴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长期过多、过广的补贴,人为地扩大了经济体系中的政府行为,相应地缩小了市场活动覆盖的范围。而且,财政补贴成为受补单位既得利益,易上难下,既是财政的包袱也是受补单位的包袱,当经济改革一旦触动受补单位的既得利益时,就会演变为经济改革顺利进行的阻碍因素。
4.某些补贴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
价格作为经济杠杆在经济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的价格是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化来实现的,财政补贴改变了相对价格体系,使价格具有了一定的刚性,掩盖了商品的真实价格,造成价格违背价值,不能如实反映供求关系,使价格杠杆的调节经济、引导竞争等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同时,价格补贴削弱了人们对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利于价格的调整、回归,加大了价格改革的难度。
(二)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从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出发,通过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针对我国现行补贴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市场经济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改革财政补贴的基本思路是:在总量上,减少补贴项目,压缩补贴规模;在结构上,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具体来讲今后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1.合理确定财政补贴的项目
我国财政补贴项目过于泛滥,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也影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对于补贴项目应进行周期性的审核,保留合理的项目,如对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市场竞争力比较弱的社会公益事业,基础产业和农业补贴要予以保留;及时取消一些过时的补贴项目,比如某项改革的实施总会有受益者和受损者,出于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政府往往对利益受损比较大的一方进行补贴,但是改革的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利益关系,这类补贴应该尽可能地取消。
2.充分利用WTO的优惠待遇
政府应如何合理地进行财政补贴,世界贸易组织的《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有很好的界定。《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将财政补贴分为三类:红箱补贴、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
(1)红箱补贴,又称禁止性补贴,是针对质疑性价格补贴和进出口补贴的,这种补贴往往严重扭曲价格机制,造成不公平竞争。
(2)绿箱补贴,即不可起诉补贴,这种补贴并不直接刺激生产,对价格和市场影响不大,成员国可以自由施行,其他国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采取反补贴措施。就农业来说,绿箱补贴有产品研究、人员培训、技术推广、检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食品供给的储存费用、自然灾害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补贴、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地区发展补贴等。
(3)黄箱补贴,又称可诉补贴。它介于红箱补贴和绿箱补贴之间,指那些虽被禁止,又能自动免于质疑的补贴。评判其是否合理,就看该项补贴是否使起诉的成员国利益受损,如果利益受损,就是不合理的;反之,如果利益不受损,就是合理的。黄箱补贴基于互惠互利,只要贸易双方两相情愿,心照不宣,世贸组织就不予过问。
3.调整补贴环节,改革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益
财政补贴将补贴多集中于消费环节,变“暗补”为“明补”。财政补贴按补贴环节可分为生产阶段补贴、流通阶段补贴和消费阶段补贴。补贴集中于消费环节可直接增加人民的收入,又不会扭曲价格,还有利于调节生产和消费。
4.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当前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大好形势下,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保护环境和修复被破坏的环境,引导企业、居民保护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财政补贴的许多内容在减少、退出;但是,另一些新的补贴内容在增加、扩展。比如,对重要产业的支持、对具有明显正外部效益的生态等的鼓励,都是迫切需要政府增加补贴的新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