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声到有声:孙瑜电影在电影本体变革中的影响

无声到有声:孙瑜电影在电影本体变革中的影响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28年到1937年,孙瑜早期的电影创作时段正好是中国电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的阶段。本章将首先回顾联华公司的有声电影革新历程,然后将结合具体影片,对孙瑜早期影片中采用的种种形式上的、内容上的表意手法以及它们在观众心中产生的效果做一些描述分析。最后,本章将在有声电影、经典叙事电影的参照下对孙瑜电影的场面调度、画面组接做一番考察,指出他的影片在形式上尚未符合经典叙事电影的语法规则。

无声到有声:孙瑜电影在电影本体变革中的影响

从1928年到1937年,孙瑜早期的电影创作时段正好是中国电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的阶段。在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有声电影先是由影院放映进入中国,继而在国产片商的试制中发展、普及起来。这其中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如放映设备的更新、制片设备的更新、声音元素的运用、场面调度的变化等。种种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因素相互制约着,因而整个中国电影的有声技术革新大约自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直到1936年才彻底完成。

在各大小制片公司纷纷投入摄制有声电影的浪潮中,联华公司尤其引人关注。早在1930年联华公司创立伊始,欧美输入的有声电影已经使罗明佑这样的电影商人预见了未来的电影市场走向,摄制歌舞有声片是联华公司很早的计划。然而,1931年蜡盘有声片《银汉双星》的失败,1932年的危机,1933年与1934年的招股失败以及接下来的经济困难……这些不利因素使得联华公司的有声片发展计划陷入停滞。在国产有声设备兴起的1933年至1934年,蔡楚生、孙瑜等导演主动采用国产设备,在自己的影片中尝试了声音,推动了联华公司的有声电影革新。此后,到1935年联华并厂之前,二厂的影片配声,常常同电通公司合作完成。直到并厂完成以后,联华才渐渐有了自己的有声设备、有声摄影棚、录音师等完整的有声电影配置。

对于孙瑜来说,当他1926年学成回国的时候,公认的世界电影史上的首部有声片《爵士歌王》已经面世。到1928年创作自己的首部电影《渔叉怪侠》时,他已为影片编写了插曲。1931年的《野草闲花》更是为片中插曲专门制作了独立发售的唱片。可见孙瑜对在电影中运用歌曲早有意识,并早在技术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就尝试了十分笨拙的办法来获得有声效果。(www.xing528.com)

本章将首先回顾联华公司的有声电影革新历程,然后将结合具体影片,对孙瑜早期影片中采用的种种形式上的、内容上的表意手法以及它们在观众心中产生的效果做一些描述分析。最后,本章将在有声电影、经典叙事电影的参照下对孙瑜电影的场面调度、画面组接做一番考察,指出他的影片在形式上尚未符合经典叙事电影的语法规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