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分制下的师生关系及同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与分析

学分制下的师生关系及同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5]本项研究将从师生关系与同学之间关系两个维度,对学生在学分制下的互动和沟通方式进行研究,以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等人类学调查和研究手段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来透视学分制下学生人际关系发展趋势。从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分制下的师生关系并不好。这表明,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学分制并未对促进师生关系有实质性帮助。

学分制下的师生关系及同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与分析

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例如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师生双方的平等互动和沟通等,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尤为重要。[24]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学分制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导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和教师,这打破了同学交往的固有模式以及师生互动的传统角色,使得学生的人际关系随之显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式样。[25]本项研究将从师生关系与同学之间关系两个维度,对学生在学分制下的互动和沟通方式进行研究,以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等人类学调查和研究手段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来透视学分制下学生人际关系发展趋势。

(一)特定情境下师生关系表现与分析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奉行师重生轻的理念,具有极其浓厚的传统道德文化内涵,传统道德与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曾经一起维系着这一教育传统在我国的延续发展。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学分制的实行,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在新的环境和背景下,正在转型。如何针对现实情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管理部门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师生互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然而在不同的情景下师生的角色定位还是要恪守一定的规则。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观察到一些并不十分符合规范的情景。

时间:2012.5.8 晚9-10 点;地点:E 座宿舍走廊。

访谈者:听说你们那晚跟老师们一起去XX 了喔!

受访者(女生):是啊! 我们跟老师他们(男老师)聊得好开心啊! 我同J 同学还喝了好多啤酒呢!

笔者:呵呵,你们可真是爽歪歪了! 有多少个老师去了啊?

受访者:三个老师吧,他们都挺好的,挺能聊。

情景1

情景1所描述的现象,据我们观察研究,在该校校园并不少见,与传统体制下的师生关系相比较,在学分制下师生间的交流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增加感情的方式不拘泥于课堂和教学,有时非课堂内的互动交流,比如聚餐等才是主流。

时间:2012.5.9 晚8-9 点;地点:汕头大学校

访谈者:其实我觉得我们学院里很多老师都挺好的。

受访者:是啊! 像W 老师就挺有才的,教学又好。 S 老师也不错,人很好,平时对学生不错,她的课给分也很好耶!

访谈者:呵呵,我就跟D 老师很聊得来,我经常跟他一起聊天的,他很风趣幽默,感觉美国的老师都很热情开朗啊!

受访者:我嘛,就觉得J 老师可以拉拢一下,他挺容易聊得来的。

访谈者:老师一定会买你账啊? 你要是作业和小组报告做得差的话,老师也帮不了你啊。

受访者:老师好人嘛,一定会给我高分的!

情景2

情景2所描述的场景在校园内也很常见,在学分制下,有些同学存在着通过与老师拉关系以获得高分的心态,可能会出现学生的成绩与事实不符,从而滋生不劳而获,投机钻营的心理。以上选取的观察记录内容,主要是观察者和朋友之间的对话,诸如此类的观察记录比较多,综合分析多种观察记录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学分制下,学生可自由选择授课老师,师生关系成为选择课程的重要考量因素。有些学生为使成绩高一点,甚至故意与老师拉关系,使得某些老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和学习评估出现偏差,这就难免让某些学生滋生了投机取巧的思想。

针对上述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就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我们设计的问题是:“您认为目前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与其他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师生关系有哪些不同?”并进行这样的追问:“能否结合您的经历,谈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当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根据受访者的回答,笔者进行了一番梳理,主要内容有:

(1)“我觉得和高中来比,大学之间师生关系还是相对比较淡吧,毕竟老师上完课就走了,不是专业老师的话,老师想要记住每个同学也是很困难的。”

(2)“学生自由安排自我课程,与老师的关系相当疏远。老师面对的学生来自各个院系,基本上没深入了解。学生上的课每个学期都不一样,课上与老师交流不多,课后更没交流,师生之间没交流,无法增进感情。”

(3)“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一般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课后都见不到老师的影子。”

(4)“我就觉得现在这种学分制下老师好像就把他们投入到市场去,然后他们要做得更好,更迎合学生,才能更吸引学生来上课,有点像那个顾客与商品的关系。不过这是要在我们能选的课很丰富的前提下才行啊,像选修课必修课其实影响不是很大,然后那个通识课的话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不过也总会有人选的。”

(5)“好像通识课啦,一般和老师没什么交流,上课不会回答问题,下课不会提问,只在课上和老师见过面。所以几乎和老师没有什么交流。”

从以上回答中,我们可提炼出的关键内容为,相对来说师生关系比较淡;课堂中和课堂外师生交流少,无法增加感情实地师生关系不融洽;选课的时候对老师了解不够,希望学分制系统上对老师的介绍能够更加详细;学分制下老师好像要迎合学生,才能更吸引学生来上课,有点像那个顾客与商品的关系;老师性格,老师的教学也会对师生关系影响。

如前所述,本次研究共对100名汕大在校本科生进行深度访谈,每个访谈有8个不同维度的问题,主要采用开放式的访谈,上文选取了其中5个具有代表性的访谈记录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从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分制下的师生关系并不好。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分制淡化了师生关系。从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老师的性格,教学态度,授课方式,授课质量,对学生学业的指导等都会影响师生关系。

因此,由深度访谈我们可知学分制确实在影响着师生关系,并且作用更加倾向于负面。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学分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除了进行参与式的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我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的方法。

由表12-1、12-2可知,在学分制下,约有80%的学生对老师不熟悉,大部分同学和老师不熟,有些甚至感到陌生,见面也不打招呼。另外,仅有18%的学生认为学分制促进了师生关系,35%表示不知道,46%表示不同意“学分制促进了师生互动,增进了师生关系。”这个说法。这表明,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学分制并未对促进师生关系有实质性帮助。

表12-2 学分制与师生关系调查问卷

∗仅选取有效数据

表12-3 师生关系的熟悉度调查问卷

∗仅选取有效数据

从表12-2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超过40%的学生认为学生评价老师的机制,促使一些老师放松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仅有25%的学生不同意这个观点。由此可见,学分制下的课程评估对课堂纪律有很大的影响。而课堂纪律也是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之一,因此,学分制下的课堂纪律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归纳出的几个主要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

(1)课程评估。学分制下,学生要求在学期末的时候对老师进行课程评估,部分学生会根据与老师的关系进行评估,甚至进行报复。学分制严重影响师生关系。

(2)教学质量。学分制下教师的教学质量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影响师生关系。

(3)课堂纪律。超过40%的学生认为学生评价老师的机制促使一些老师放松了课堂上的管理和要求,而课堂纪律也是师生关系重要的体现,由此可见,学分制下的课堂纪律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之一。

(4)学业指导。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表示在学业上跟老师交流困难,缺少来自老师的学业指导。

(二)课程评估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分析

经过上述的观察记录分析,访谈分析以及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学分制对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大部分同学对“学分制促进了师生关系”这个观点持否定态度,大部分同学和老师不熟悉,甚至很陌生。而在学分制下,学生要求在学期末的时候对老师进行课程评估,部分学生会根据与老师的关系进行评估,甚至进行报复。在课程评估下学生如何看待师生关系,以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是如何的呢?

时间:2012.5.24晚8点;地点:E座学生宿舍,汕头大学树洞

被观测者:商学院姓XX的某老师,你还有人性吗?平时上课读课件就算了,你竟然在我们最忙的期末,14周辩论,15、16周考试,而且考试内容竟然不是书本的内容,而是某资格考试的内容,你XX是XXX吗?你这跟连着考两次期末考试有什么区别?

据悉,不少同学们评价该老师为:人挺好,给分还可以,但是平时上课照本宣科,讲课内容扯得老远,一堂课下来基本不知道其讲了什么与课本知识有关的东西。

情景3

从情景3和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争抢“厚道”老师“好老师”标准背后的思考》中“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不一样,同一门课会有不同的老师来开课。所以,每学期初大家都要争着选‘厚道’的老师。”[26]作者用网络中很流行的“拼人品”来形容每学期初的选课大战。所谓人品好,就是老师给分高、作业少、人厚道。

以上观察记录的内容为新浪微博,该微博为公共社交言论平台,该校师生都能够通过该微博发言。从上面的微博内容拷贝来看,该老师在学生之中的评价并不好,至少有一部分学生不赞同该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很难想象该老师在课程评估中能得到优秀的评价。

根据这些观察的内容,我们对相关的同学进行了深度访谈,我们访谈的问题是:“您认为汕大目前的教师教学考核制度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此基础上,又继续追问:“能否结合您自身的经历,谈一下您在评估老师教学质量时的标准和态度。你认为学生评估老师会有什么影响?”根据访谈的情况,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可总结出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1)“教师考核制度很明显是不合理。同学们都太随意,而且填不填一样,特别是到后面不想填了;而且填了老师没改进,同学都会根据对老师的喜好来写。”

(2)“教师考核相当的不合理。不应该考试后再评估,应该考试前就评。对于不及格的老师应该开除。有时候,对老师的评估会影响成绩。所以同学评估的时候都会带有感情色彩,有些学生全部给好评,全部满分,都没有按实际情况评价。”

(3)“对教师的考核太随意,都不知道老师有没有看学生的评价和意见,有没有改进措施我们也不知道。我觉得应举行一些类似听证会这样的。让同学对老师进行现场的评价。”

(4)重要的是,记得我们有个英语课的老师因为被同学们评估太严格了,最后被辞掉了。虽然也有监督人员来旁听,其实如果有人来旁听,老师也会特别热情,那样其实也没什么作用,本质上还是不能改变老师的教学模式的。”

(5)“不合理,很多学生在考核时不认真对待,没有一个规范的考核标准,这种考核甚至成为学生报复老师的一种手段。”

从这些访谈获得的答案中,我们可以提取的关键词为:不合理,太随意,老师没改进;评估感情色情浓厚,难反映实际情况;学生没有被告知是否自己的意见被采纳;监督人员作用不明显;评估本身可能成为学生报复的手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学生对待评估系统的态度马虎,应付了事。第二,缺乏相应的反馈。由于学生评估结果只由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接收,评估无结果反馈,处理和改进办法不透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评估无效。第三,监督人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派少量学监去听课作用不大。因为一两个学监要去听全校的问题课程,毕竟学监知识面有限,不能保证每堂课都能听懂,这就造成了某些教学检查报告的有效性不高,对督促课程的改进起不到真正地作用。

根据深度访谈的情况,我们发现教师评估似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研究的严谨和准确,我们向同学们发放学分制和教师评估的调查问卷,以期用定量的方法探索课程评估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表12-4 学分制与教师评估调查问卷

∗仅选取有效数据

由表12-4可以知道,将近一半的(44%)学生认为课程评估对任课老师影响不大,但有32%的同学不同意这个说法。由此可知,学生对待课程评估的态度是不认真的。

另外,对于“在学分制下,学生评价老师的机制削弱了高校学生教师的权威感。”这个说法,大部分同学持否定态度,只有26%的学生同意这个说法。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对老师的课程评估不会影响教师的权威感。由此可以推断,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评估对教师影响不大,故随意给予老师好评或者差评,这样很可能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削弱师生关系。

学分制不仅影响着师生关系更是对同学之间的关系产生着影响。

(三)学分制下的同学关系分析

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学年制度下,同学关系以班级为基础,大学四年同学之间基本上是一起上课,教室是学生学习、交流、班级活动的主要场所;而现在学分制下,虽然保留了班级制度,但自由选课制度使选课自由度提高,跨院系、跨专业、跨校区选课屡见不鲜,从而使得班级离散化。加之不一致的课程安排、上课时间以及地点,使同学之间关系淡化,班级凝聚力降低,最终影响了同学关系。那么具体的情况如何,我们将深入到现实的情景中,去探究学分制对同学关系的影响。

时间:2012.4.24上午10:10;地点:体育课

老师:“大家把理论作业交上来吧”话音刚落,同学间马上窃窃私语。

同学甲:啊?

同学乙:有这样一回事?

同学丙:什么情况?有布置过作业吗?

同学甲:你看别人都交了,肯定有啦

同学丁:你们上节课早退了吧,老师在下课之前布置的。同学甲、乙、丙(恍然大悟状):哦。

热身运动后,大家分开练习,场地稍嫌混乱。同学乙趁老师不注意,偷偷从老师文件夹中拿出空白试卷和一份已完成的试卷,然后“上厕所”。同学甲、丙见状,也模仿了乙同学的做法。15分钟后,同学乙表情淡定地将两份已完成的试卷放回原位,之后同学甲、丙也做出类似行为。”

情景4

以上情景不仅仅出现在体育课上,大学里的早退、抄袭等行为很常见,笔者认为学分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学生们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造成每个班的学生都出于爱好、而非专业、年级聚集在一起上课。因此,难以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

时间:2012.5.25,晚7:30-9:00;地点:D504,09班委换届选举

最后一届班委换届选举,全班120多号人只陆陆续续地来了40多个,与实施学分制之前比,场面冷清到了门可罗雀的地步。几个班委努力维持着选举现场的气氛,竞争班长职位的几个候选人参选热情并不很高,有些班委职位无人参选,现场气氛一时尴尬到了极点。1/3的人数其实不能得出选举结果。

情景5

这样类似情景出现在该学校的大多数学院,学分制下班级的地位下降,班级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原因在于学分制制度要求同学们用“走读”的形式上课,并不像以前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那样形成浓厚的班级观念,因而归属感下降,导致班级集体凝聚力严重不足。由此可知,学分制造成集体观念淡薄,班级无凝聚力。

时间:2012.4.16早上;地点:某学生宿舍。

小A:姐妹们,我这里有一张“音乐在线”的VIP卡,这是我很辛苦得来的,找个时间一起去唱K吧!(小A拿着金色的VIP卡兴奋地到处给室友看)

小B拿过卡看了看,说:好啊,我们宿舍都没有一起唱K过,我也想了很久了。

小C:哇,真的很便宜。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啊?……

小B:周4我课很多,不行啊。

小C:周4我可以,但周五有别的安排了。

小B:周六周日的空闲时间是最不确定的,经常会有突发工作要做,我不敢保证有空哦……

小A:哎,看来~我们的宿舍又不能一起出去玩了,怎么时间总是凑不到一块啊?!

情景6

像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宿舍中出现,学分制体制下,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安排课程时间、老师,这样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与选择空间。但是,这种体制也直接导致了每个学生的课程表日程表不一样的状况,使得学生间的聚会变得困难。这样会间接影响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在参与式观察之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去进一步研究学分制对同学关系的影响。

表12-5 学分制与同学关系调查问卷

∗仅选取有效数据

表12-6 同学之间的熟悉度调查问卷

∗仅选取有效数据

对于“学分制系统促进同学关系”这个问题,有45.5%的学生投了反对票。其中31.88%的学生的观点是“不同意”,而13.62%的学生是“非常不同意”。相对正方的25.64%,反方可谓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我们可以推出结论:学分制系统会对学生之间的交流构成一定的障碍

表12-6也验证了上述结论,从表12-6中我们可以得知:只有24.55%的学生熟悉大部分的同班同学;22.46%的学生对大部分同班同学有印象,但并不熟悉;34.43%的学生与同班同学的其中一部分有深入的交往;16.17%的同学只认识其中一部分同学而且交流很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