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结构视角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多结合不同的研究目的来探讨跨文化能力的构成。比如Ruben③针对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七个维度:表达尊重、交往体态、知识层次、同情心、角色行为、交往管理、不确定性容忍。根据个体特征的不同,Gertsen[28]把跨文化能力分为情感、认知和交际行为三个维度。Black[29]等从跨文化培训效果入手,将跨文化能力分为自我保持维度、跨文化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
基于结构视角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多结合不同的研究目的来探讨跨文化能力的构成。比如Ruben(1976)③针对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七个维度:表达尊重、交往体态、知识层次、同情心、角色行为、交往管理、不确定性容忍。后Ruben和Kealey(1979)[27]将个人导向角色行为拆分为三个不同的维度,包括任务角色、关系角色和个体角色,把交际行为拓展至九个维度。研究表明,尊重和交往管理能够预测对环境的适应;任务角色、关系角色、个体角色对新文化适应有显著的预测效果。根据个体特征的不同,Gertsen(1990)[28]把跨文化能力分为情感、认知和交际行为三个维度。其中认知维度包括文化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反映个体对跨文化知识的认知、理解及定位。跨文化知识越多,个体就越容易积极理解和适应文化差异和应对文化冲突。情感维度包括文化移情和跨文化敏感,与个体态度、个性特征有关;文化移情就是对异质文化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跨文化敏感表现为对待不同文化的开放态度、情绪弹性、灵活度;文化移情和跨文化敏感都是有效应对跨文化冲突的能力。交际行为维度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它由行为调整、有效行为两个维度构成。行为调整表现为尊重及交流管理;有效行为包括任务角色行为和个体角色行为。Black(1991)[29]等从跨文化培训效果入手,将跨文化能力分为自我保持维度、跨文化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Cui(1991)[30]等人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提出跨文化能力包括沟通能力、文化同感和交际行为三个维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