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先生发现了越调剧种和申凤梅,并成功推荐剧团于1963年到北京演出。而申凤梅实现拜师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愿望也是由袁世海帮助促成的。袁世海和马连良关系很好,他们都曾坐科于富连成科班,早在1939年,袁世海即加入了马连良的扶风社,两人第一次合作是演出《四进士》,马连良饰演宋士杰,袁世海饰演顾读。马连良重视提携青年演员,十分赏识袁世海,两人数度合作,袁世海亦对马连良尊敬有加。基于这种关系,由袁世海向马连良推荐申凤梅拜师就很有分量。最初马连良并未同意收申凤梅为徒,他认为自己不懂越调,没有什么可以教授的。袁世海便说:“不是请您教越调,而是请您把如何体会角色,塑造人物方面的心得,传授传授。”马连良为艺为人都很谨慎,他在认真观看了申凤梅的几场演出后,才欣然同意收她为徒,由此开创了京剧老生收地方戏演员为徒的先例。1963年4月1日,中国剧协主席田汉主持了申凤梅拜马连良为师的拜师会,首都文艺界名人如曹禺、崔嵬、张东川、赵丹、田方、阿甲、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徐兰沅等四十余人前往见证。田汉致辞说京剧演员收地方戏学徒是戏剧界的一件喜事,有特殊的意义。京剧和地方戏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中国的戏剧事业。马连良赠送申凤梅一把鹅毛扇和一件定制的八卦衣,《戏剧报》还专文报道此事。拜师马连良扩大了河南越调及申凤梅本人在全国的声誉。
申凤梅拜马连良为师合影留念
申凤梅跟马连良学习的时间仅一个多月,在京期间她每隔一两天就要到马府学戏。马连良认为这是他收的第一位地方戏徒弟,所以要针对地方戏的特点说戏。他向申凤梅仔细分析了诸葛亮这个人物,并讲解了诸葛亮手持羽毛扇、身着八卦衣、乘坐四轮车的原因。特别是扇子要拿得有分寸,用得恰到好处,它是诸葛亮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辅助。马连良认为研究三国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对演好诸葛亮的戏大有帮助,他将自己学习三国的经验传授给申凤梅。马连良说演员要懂得温戏,唱腔要在台下经常琢磨,要随着对人物感情的不断深化理解而变化。诸如《收姜维》中“可喜将军把汉降”这段用【流水】唱并不能充分表达诸葛亮对姜维的安慰、喜慕之情,他建议在“可喜”之后,稍停弦,然后再接唱“将军把汉降”。此外,马连良还为申凤梅传授了台步、念白等方面的表演技法。经过短时间的学习,申凤梅在塑造人物和舞台表演规范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马连良对于演出的讲究精神深深影响了申凤梅,在以后的演出中,她不仅要求团员做到“三白”(领口、水袖口、靴底) ,而且不论在哪演出,她都会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后台化妆、默词。通过拜师,申凤梅所在的剧团也与首都京剧界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他们日后又聘请了中国京剧院的曹韵清、高牧坤等人为越调剧团排戏。(www.xing528.com)
马连良为申凤梅化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