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看到申凤梅在越调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一定会认为她天资聪颖。
事实上,与申凤梅有过长久合作的同事们却不约而同地给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答案,他们嘴里的申凤梅不仅不聪明,甚至还有些“愚笨”。当然,这是在比较中得来的认识,而与申凤梅比较的对象就是张秀卿。
张秀卿演戏有悟性,11岁就被人爱称为“小宝贝”,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被人改叫“大宝贝”。她戏路宽广,随班社演遍周口、开封、郑州、驻马店及汉口等地,有“盖河南”的美名。张秀卿虽不是名门出身,但她的文化水平较高,她喜欢看书,能导戏,还能编戏,做戏也特别讲究。和许多出名的女演员一样,抗战时期,她嫁给了驻马店的富家子弟龚大少,不再出去演出。她学文化也就是在那段时间:
龚大少有文化啊!她学京剧也是在那时。龚大少不让她出去,怕她闷,就给她买了留声机、唱片什么的,让她听京剧,其他人哪有这个条件!她穿衣服也很讲究,曾跟我说:“全志,你别跟别人说,我那时一个月能换三十件旗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秀卿与龚大少离婚,又重登舞台,加入了淮阳专署民友剧团第三团(河南省越调剧团前身)。张秀卿事业的高峰是在1956年的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她和闵彬编导的越调传统剧目《哭殿》获得广泛赞誉,田汉称她为“河南的周信芳”,说“大宝贝”唱“有寡人无奈何……”时一捋胡子的动作和她的两个眼神,年轻人二十年也学不会。申凤梅在《哭殿》中饰演皇后,这是两人的初次合作。因为张秀卿早已声名在外,申凤梅很珍惜这次合作机会,并认真向她学习。张秀卿在20世纪40年代初即饰演《天水关》中的诸葛亮,她听了申凤梅要参演的剧目《收姜维》,向申凤梅提出“演人首先要吃透人物的内心世界,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要为人物需要服务”,对申凤梅饰演诸葛亮帮助很大。张秀卿会戏多,表演跨生、旦、净、丑各行当,又善于革新。20世纪50年代,她所在的越调剧团在洛阳演出《抱琵琶》,她前饰王延龄,出场时唱京剧,后饰包公,瞬间就引燃了台下观众的热情。
张秀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积极编演现代戏,她出演的《一个志愿者的未婚妻》受到了日后被誉为“朝阳沟之父”的杨兰春的赞赏,并邀请她到省豫剧三团介绍创造角色的经验。她还将创演不久的话剧《枯木逢春》《全家福》等移植为越调。张秀卿很聪明,凡是看过的演出,回来后就能将其改编为越调。
她这个人,一个是做戏很讲究,一个是唱词很讲究,一个是能革新。
她演戏多厉害啊!我这一辈子最赞成她!她是越调的第一把交椅!
前面提到,申凤梅因1956年的全省会演而有了与张秀卿近距离接触的机会。1958年郑州会议期间,两人又合作为毛泽东演出《收姜维》,申凤梅饰演诸葛亮,张秀卿饰演马遵,“毛主席说‘大宝贝’是个好演员”。(www.xing528.com)
反右斗争时,张秀卿被错划为右派。她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1960年秋在农场劳动时因突发脑溢血而不治身亡,年仅41岁。
申凤梅之前在县越调剧团,因为名气越来越大,所以专区剧团就想把她调来。张秀卿去世前,调令就已经下来了,申凤梅在张秀卿去世后就来到专区剧团。张秀卿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对申凤梅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
吕国英是河南省越调剧团著名琴师、唱腔设计,早年与张秀卿合作唱腔,后又常年为申凤梅伴奏、合作设计唱腔。对申凤梅刚调来时的窘况,他直言不讳:
老申很笨,刚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服。杨岩石(剧团指导员)说,你好好给她搞唱腔吧,不然没法听。她常在农村演出,唱得很艮(硬) ,还野。我给她抠了两年七个多月的唱腔,到北京演出才唱响了。
申凤梅刚到专区剧团时,并不是专演诸葛亮的戏。
她刚来的时候,还演旦角。当时我们在排《金山战鼓》,里面有武打这些,她不适应,最后就丢掉了。还有一个现代戏《黄浦江激流》,也不适应她,也丢了。后来就排诸葛亮的戏,先是加工《收姜维》。
申凤梅从此由旦角专工生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